影視劇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青樓女子”。

這些女子通常相貌姣好,深受達官貴人的寵愛,同樣這些女子一般身份低微,沒有什麼話語權。

其實真實的古代青樓女子並不像電視所演的那樣,只會陪客人聊天喝酒,而是大多都有一些才藝,比如琴棋書畫等。

在古代,娼和妓是不同的,給客人表演才藝的叫“妓”(賣藝不賣身),只有長期陪伴男人於牀笫之間的才叫“娼”。

青樓這個詞,原本指豪華精緻的雅舍,有時則作爲豪門高戶的代稱,如《晉書·麴允傳》:“南開朱門,北望青樓。”

因爲後來這些風月場所的裝飾也極爲的精緻,所以久而久之也稱爲“青樓”。

(1871年,廣州花船,又稱水上青樓)

純粹做皮肉生意的妓院稱爲“窯子”,檔次較低。

青樓女子大多都是家境比較貧寒的。

古人的孩子都比較多,很多家庭都無法養活這麼多孩子。而當時重男輕女的思想極其嚴重,所以很多女孩都被家裏賣給了人販子。

人販子則會把女孩賣到青樓裏,完成交易。

除了這些,還有一部分是因爲家裏獲罪被迫去到青樓裏。很多影視劇中不也有這樣的橋段麼:大官的家中被抄,家裏的女眷就被流到煙花之地。

還有的就是被敵軍擄走的,最後淪爲青樓女子的。

裹着三寸金蓮,濃妝豔抹卻談不上嬌豔欲滴,與影視劇裏的青樓女子還是相差很大的。

其實大多的青樓女子都很有才氣。爲了迎合客人,很多青樓女子都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除了樣貌,很多人也是奔着她們的才氣去的。

青樓女子的身份都非常的低微,不管你是藝妓還是什麼,基本都沒有什麼話語權。而且動不動都要被責罵。

對於愛情她們其實沒什麼可以選擇的餘地。

因爲在當時那個年代,即使她們被那個大戶人家的公子看上了,也沒有辦法成爲“夫人”,只能勉強當個側室或者被帶回家中,當個服飾丫鬟。

比如清末至民國初名妓楊翠喜。

十四五歲便出落得丰容盛鬢,圓姿如月。

當年李叔同每天晚上都到楊翠喜唱戲的“天仙園”爲楊翠喜捧場,散戲後便提着燈籠陪着楊翠喜回家。

不只是爲楊翠喜解說戲曲歷史背景,更指導楊翠喜唱戲的身段和唱腔。

對楊翠喜而言,李叔同是她亦師亦友的至交,李叔同也以爲兩人可以締結鴛盟,共度一生。

但是最後也不過是以爲而已,李叔同成了弘一法師,楊翠喜被權貴買走,獻給了王爺,今後的生活可想而知。

除了在“青樓”裏服飾客人,有時候她們會被叫到大戶人家用來消遣陪酒。但是她們是不能夠從大門進去,必須由車伕推着從後門進去,之後再接上她們送回去。

她們這些人的一生也是很悽慘的。因爲這也算是“年輕飯”,所以很多人都必須要早早的給自己想好後路。

要不被人贖出,要麼最後成爲新的老鴇...

就像清末民初的賽金花,她一開始是在上海灘蘇州河船上從事娛樂業,後被狀元洪鈞看中納之爲妾,算是從良了。

洪鈞做歐洲四國公使時,賽金花陪着她出國。不過好景不長,洪鈞病死了,於是賽金花溜出家門,跑到上海重操舊業,又輾轉天津、北京等地。

(賽金花劇照)

其實她們也都是可憐之人,無可奈何,身不由己。

一身才華卻只能笑臉迎人,成爲別人談論的話題。

所以和她們相比,我們真的幸福太多。感謝這個平等的年代,可以讓我們有更多選擇的權利。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