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什麼醫學專家,但在po文前都會儘量找出各種網路文章正反兩面的說法,以便呈現出較正確的訊息。

今天要po這一篇之前也花不了時間爬梳網路文章,首先,網路或民間講的「酸性體質與鹼性體質」到底有沒有根據?

結論:正常生理狀況下,人體有著嚴格的調控機制,血液的pH值都會被嚴格限定在7.35~7.45之間,比這酸是酸中毒,比這鹼是鹼中毒。酸中毒和鹼中毒都是必須接受專業治療的嚴重疾病。短期內的幾頓食物不可能改變正常人血液的酸鹼度。若長期的、大量的、單一的攝入酸性食物,會造成腎臟長期高強度工作後負擔過大,調節酸鹼能力下降。目前的研究不認為體液偏酸與癌症發生相關。但是文章中也非常肯定,平時多吃鹼性食物,也就是蔬菜和水果,對身體多有裨益。

這一篇更直接說明:「“酸性體質”一説沒有科學依據」,人體血液酸鹼失衡的情況不容易發生。如果人體血液的酸性或鹼性短暫增強,呼吸係統會在幾分鐘之內反應,加速或減緩排出二氧化碳(酸性),以在幾分鐘之內把pH值調節回正常值;腎臟尿液排泄係統和血液係統也會調節PH值,所以通常情況下,沒有人的血液是酸性的。文章中也說到:「食物不會改變人體酸鹼度,但適當多吃鹼性食物確實有好處」

這一篇也說明了,對於癌症而言,並不是由鹼性或酸性體質來決定。謝主任指出,「並不是所謂的酸性體質誘發了腫瘤,而是腫瘤的生長會導致實體瘤周邊的微環境變酸。因為腫瘤細胞比正常細胞生長快,而腫瘤組織中血管的供應往往跟不上腫瘤細胞快速擴增的腳步。因此,腫瘤細胞缺氧又缺養料,新陳代謝也發生了改變,生成了更多的乳酸等酸性代謝產物,使得腫瘤組織周邊的組織液ph值較低。」

鹼性食物能保健——並非因為其「鹼性」,蔬菜、水果等鹼性食物,之所以對一些慢性疾病有預防作用,主要是因為它們產生的能量低,且富含維生素、礦物元素、膳食纖維等,而不是所謂鹼性的作用。健康的飲食應該是均衡的飲食,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各種營養素的食物都應該適量地合理地攝取,而不必在意什麼酸鹼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