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彭年(1923-2015.5.2),又名彭立珊,湖南省婁底漣源市人。香港知名商人,著名慈善家,深圳市榮譽市民。深圳彭年酒店原董事長。2004年,他辭去酒店董事長職務,成為一位專職慈善家。余彭年祖籍湖南,早年在香港創業,並最終成為工商界億萬富翁,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內地從事慈善捐贈。余彭年被譽為是「中國慈善偉人」 「中國職業慈善家」。2013年,他在接受華商韜略專訪時,曾以玩笑口吻表達心聲:「有人做好事是有目的,我的目的是做好事。」

他的父親彭麟閣(母親肖氏)的生意和生活艱難,但非常重視教育。他想方設法培養下一代,最終讓余彭升學至長沙大學,主修工商管理,成為那個年代少有的大學生。

」大學畢業後,余彭年進入湖南長沙《晚晚報》當記者。「罵貪官罵得很厲害的,他們看到我就怕」,是他對自己在這一時期的最重要評價。這也讓他付出代價。1954年冬,已經結婚生子的余彭年,更遭遇一個重大打擊:被人誣告「有海外關係」,戴著「逃亡地主」的帽子鋃鐺入獄,判刑3年。後來有人猜測,這可能是他當記者時得罪人太多被打擊報復所致。

余彭年說,監獄裡的生活給他人生帶來很大的改變,甚至比大學幾年學到更多。因為「表現好」「有文化」,余彭年被安排拆閱、分發犯人的來信。這讓他看盡人間冷暖、世態炎涼。「朋友背叛、戀人反目、妻子變心,看到很多人間的無奈、悲情……每每讀到一封封飽含深情的家信時,我自己也會屢屢感動的熱淚盈眶。「他回憶

熬完3年牢獄的余彭年,不想繼續留在上海,也自感無法面對「江東父老」。痛苦中他做出艱難決定:拋妻別子遠走他鄉,改頭換面重新開始。1958年,他經由澳門偷渡到香港,並由彭立珊改名為後來更為人知的余彭年。余彭年回憶,在香港最艱苦時,他每頓飯只有一個饅頭、一杯開水,而且經常下頓不接上頓,露宿街頭,「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顛沛流離,前途無望的生活,一度讓余彭年產生動搖心理,甚至出現過自殺念頭。但思來想去,他還是心有不甘,每一次自暴自棄後,又是一次自我說服與安慰,然後自己鼓勵自己:「余彭年啊,路是自己選的,好不容易改頭換面,好不容易來到這裡,再苦、再難也要堅持下去」

一個建築工地的工作改變了余彭年的命運。當努力終於把老闆感動,好運開始垂青於他。40歲時,苦熬10年的余彭年,終於熬出了個人樣。

有了第一桶金後,余彭年希望更快速致富。一番思考之後,他看上了讓不少人興旺發達的股票市場。為獲得最大的回報,有些被沖昏頭腦的他將資金悉數投入,但最終遭到毀滅性打擊。因為這個,余彭年深刻認識到:貪婪是成功的敵人。成功可以是僥倖的,但若以僥倖去追求成功終究會連僥倖得到的都輸掉。

在股票市場一貧如洗後,余彭年重新回歸熟悉的房地產領域,最終通過地產積累到大量的財富。到1980年代中期,他已擁有富得發展、元昌置業、億朗有限公司等企業和資產。1989年,他還出任了香港元朗博愛醫院總理。

1989年,善於低谷入市的余彭年,在眾多外商撤離中國的低迷中,投巨資買下深圳羅湖海關附近的一個黃金地塊,並在此後獨資興建了57層高,總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擁有527個房間的彭年酒店。彭年酒店成功後,余彭年還投資發展了另外一個重要項目——彭年企業傢俱樂部別墅酒店度假村。這兩個項目,也是他百億捐獻社會的核心支撐。

1982年,闊別家鄉30年的余彭年「衣錦還鄉」。家鄉的貧窮落後面貌讓他感到「震驚」。「見不得窮人日子難過」的他,從此開始對家鄉的捐助。他帶著兒孫給鄉親們發放紅包,鄉親們排起長隊,四五天才發完,足足發了幾百萬人民幣。見到家鄉的道路、學校破爛不堪,余彭年捐出幾百萬人民幣修路、修學校。1988年,有感於長沙交通擁擠,他又購買20輛豪華大客車,捐贈創立「立珊專線」公交車隊。看到長沙火車站廣場空空如也,缺乏城市味道,他還捐建了一個40米高的巨型噴泉,在最繁華的五一廣場,捐資興建了地下通道工程……至20世紀80年代末,通過捐建學校、立珊水壩、彭立珊救護中心、長沙五一廣場地道工程、火車站大型彩燈噴泉、彭立珊長沙福利基金會等捐贈項目,余彭年已累計為家鄉捐款摺合人民幣約5000萬元。這是相當於現在數十億的巨款。

余彭年從自身經歷和閱歷中深深感到,教育是社會發展的根本。1990年代,他開始傾力支持教育。1991年,余彭年向全國中小學幼兒教師獎勵基金會捐贈100萬港元用於獎教助學。3年後,他又向深圳大學捐贈了科研經費200萬人民幣。再後來,他的「余彭年慈善基金會」先後和內地及香港等20多所知名大學合作實施「中外學生獎學金項目」助學計劃,迄今,其興建或捐助學校已涉400餘所。

2003年,親身感受過「白內障」痛苦,也體會過重獲光明之幸福的余彭年,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啟動了為白內障患者恢復視力的「彭年光明行動」計劃,免費為貧困人群提供白內障治療,並打出口號:「恢復光明不要錢,趕快來找余彭年」。因為資助的對象很多地處偏遠山區,一些人甚至困難到連坐車前往免費治療點的錢都沒有,余彭年又撥出資金,資助他們路費、餐飲和住宿費。因為這樣周到而尊重受助者的安排,很多人接受治療、重見光明之後的第一個動作,就是感謝余彭年和他的光明行動。一些參與救治的醫生和工作人員,也因此常常得到被救治者的跪謝和叩拜。

2003年他為幫助白內障患者啟動了「光明行動」計劃,該計劃將用5年左右的時間,耗資5億元人民幣,陸續對內蒙古、西藏、甘肅、湖南、遼寧的白內障患者進行救治。2005年中國大陸慈善家排行榜中,余彭年以捐贈7500萬元位列第二。余彭年多次表示,他做善事並不是為了要在慈善家排行榜上留名,「我做我的善事,只要真的有效果,我就很開心。」

在國內救治的同時,余彭年也將「光明行動」拓展到越南、緬甸、朝鮮、柬埔寨等10個貧困國家,將此作為體現中國人世界貢獻的軟實力工程,用心投入。在捐助國外時,還發生過一個插曲,有關國家非常歡迎「彭年光明行動」給他們的患者帶去的福音,但卻有唯一例外——這就是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一開始,朝鮮讓余彭年直接把錢給過去。余彭年怕錢不能用好,與之交涉,朝鮮終於同意接收醫療救助,但又提出額外要求,讓余彭年捐贈400把進口的手術刀以及部分挖掘機。余彭年想,這樣他們怕是貪污濫用不了啦,於是痛快地答應了。

對捐贈慈善事業,余彭年有自己的要求。比如捐贈教育,他要求學校方面做到「專款專用,保證按合同規定條款,將捐贈落到實處,發揮實效。學生方面,余彭年也有要求,包括必須要有忠、孝、仁、愛的品德,對國家要熱愛忠誠、對父母要孝順、遵紀守法、思想端正、誠實守信、品德優良、關心集體、關心他人,在校期間一貫表現良好,長期養成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得到他人的尊重和欽佩;必須學習刻苦,成績優異。生活儉樸,無吸煙、酗酒等不良習慣和奢侈消費的行為;家庭經濟條件困難,家庭正常收入不能保證學生完成學業,父母有重病者優先考慮等等。為了選拔到合格的學生,把錢用到刀刃上,余彭年還常年親自面試,並且與學生交流談心,要求學生學成後,如果有力量,也必須出來做好事。要親力親為才能保證捐助落到實處,做出實效,這也是余彭年從教訓中買到的經驗。

多年行善的過程中,余彭年對「好事難做,善門難開」深有體會。早年,為了慈善,他捐了錢,出了力,還被傷過很多心。余彭年曾為改善家鄉醫療設施,購買10輛設備完善的救護車捐獻給家鄉醫院。一次回鄉途中,看到街上跑著自己捐贈的車,他決定跟蹤暗訪。讓他震驚的是,救護車沒有開進醫院而是開進了機關,從車裡走出的也不是病人,而是官員。進一步查實後,他發現自己專門進口的三菱救護車已經被拆掉救護設備,改成了有關部門領導成員的坐駕。「這是用來救命的啊!這些人本身已經那麼好的條件,為什麼還要這麼貪婪,不顧老百姓的死活。」余彭年憤怒不已,拍案而起,但多次交涉,對方也沒有徹底改觀。最後,他將改變用途的車悉數收回又改成救護車,轉贈給另外幾家醫院。結果,轉贈的救護車在他的家鄉漣源,再一次被改變用途……不光是救護車。當余彭年再次回到故鄉,他還發現,路上已經看不到一輛「立珊專線」了,原來當地交通管理部門在沒有和他溝通的前提下,就取消了「立珊專線」而改作其他商業運營。另外,他在火車站廣場捐贈的,城市驕傲的巨型噴泉,也由於長年無人打理,成了一潭死水、污水。還有一年春節,余彭年回老家給窮困鄉親發紅包。期間,他和當地政府官員聯繫,要請他們吃飯。余彭年以為他們會四菜一湯,結果那些官員吃甲魚、喝茅台,僅僅3天就花了他14萬人民幣。而他到一些地方考察,發現當地百姓生活相當困難,可政府大修豪華辦公樓宇,甚至超比美國白宮,這也讓他深惡痛絕。

憤怒、傷心之餘,余彭年提筆給省政府寫信:

「海外僑胞都是憑著一雙空拳、苦打天下起家的。每一塊錢都凝結著僑胞的血汗,飽含著他們的心酸。沒有任何借口可以把它浪費和濫用……」「我的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我是打工仔出來的,捐的是血汗錢,不是暴發戶,希望你們認真對待。」收到余彭年書信的時任湖南省委書記熊清泉還曾當批示,要「總結教訓,進行反思……落實做好余彭年先生等海外僑胞對我省的資助計劃。這些經歷讓余彭年感慨:好事難做、善門難開。正是這些教訓,讓他向受捐者提要求,要把每一分捐出去的錢都被用到正確的地方。他還給自己的慈善事業定原則:只做雪中送炭,絕不錦上添花。此後,余彭年開始拒絕把錢捐給官方慈善機構,並且對所有捐款都要親自監督,確保萬無一失。就這樣,他漸漸地走上了成為專業慈善家道路。「做善事的錢要真正交到百姓手裡,我才放心。」余彭年說。捐出全部身家,成為裸捐第一人,2000年6月深圳彭年酒店開業不久,余彭年就作出驚人的決定。他對外宣布:將整幢大廈經營所得的純利潤永久地捐獻給社會福利和教育事業;在他有生之年,整幢大廈不出售、不變賣。由此,彭年酒店也成為中國第一座慈善酒店。

為了更專心地投入慈善事業,從2004年1月1日起,余彭年將深圳彭年酒店的業務交由希爾頓國際酒店管理集團管理,並為此每年向希爾頓支付1500萬元。余彭年說自己年紀大了,一邊經營酒店一邊做慈善很辛苦。為了更投入地做善事,他辭去酒店董事長職務,成為一個專職慈善家。

寧可我助天下人,不負天下人助我,余彭年奉獻得徹底,也在這一路上有很多心得體會。喜歡書法的他,把這些總結出來,以「我的感言」書寫成字畫,與人分享。余彭年的辦公室掛著一幅自己的書法作品,上面寫著他對自己的鼓勵:世上只有錦上添花,到哪裡去找雪中送炭?登天難,求人更難,黃連苦,求人更苦,人到無求品自高,助人行善是快樂之本。

與之對應的,是他著名的兩句語錄。一句是:寧可我助天下人,不負天下人助我。另外一句是他根據林則徐的一幅對聯總結出的:「兒子強如我,留錢做什麼?兒子弱如我,留錢做什麼?」捐出百億給社會的余彭年,留給兒孫每人一套房、一部車、一份酒店的工作。「有房子住,有車子坐,這就夠了,其餘的,要靠他們自己去打拚。」

※ ※ ※ ※ ※※

中華彭祖文化研究促進會

地 址:北京市石景山區老山街道石景山路臨17-5號院

電 話:010-68665555-555中彭會秘書處

聯繫人:彭睿東 秘書長 13718127397

郵 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號:zhonghuapengshi

創會長:彭 飛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