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來了解一下電容的構造,它是由兩個金屬極和絕緣介質組成,電子元器件中提供動力的源泉。在電路中用「C」加數字表示,如C5,表示電路中編號為5的電容。

電容的分類

電容的分類大致分為三種,一種按照電容介質屬性分,第二種則根據電容的結構劃分,第三種按極性。按電容介質可分為氣體介質電容,液體介質電容,無機固體介質電容,有機固體介質電容電解電容。根據結構區分為固定電容,可變電容,微調電容。極性的話就兩種有極性和無極性電容。

電容其它屬性

容量是指電子元器件本身能夠存儲電荷量多少的能力。電容對交流信號的阻礙作用稱為容抗,容抗與交流信號的頻率和電容量有關,容抗XC=1/2πf c (f表示交流信號的頻率,C表示電容容量)。

電容的國際單位為法拉,英文字元「F」表示,由於「F」所表示的電荷量太大,所以我們常見的電容單位都是毫法(mF)、微法(uF)、納法(nF)、皮法(pF)。換算關係:1F=1000mF、1mF=1000uF以此類推。

每個電容都有它的耐壓值(V),一般無極性電容的耐壓值更高。有63V到1000V不等,而有極性電容的耐壓值偏低大致為4V、6.3V、10V、16V、25V、35V、50V、63V、80V、100V、220V、400V等。

電容的標註方法在上一篇「常用電子元器件基礎知識」中有提及,分為直標法、數標法和色標法三種。對於那些體積較大的電容一般採用直標法,如果是0.006就表示0.006uF。

數標法:一般用三位數字表示容量大小,前兩位表示有效數字,第三位數字是10的多少次方。如:102表示10x10x10 PF=1000PF。

色標法是比較常見也是容易記錯的一種(我反正經常出錯)。沿電容引線方向,用不同的顏色表示不同的數字,第一、二種環表示電容量,第三種顏色表示有效數字後零的個數(單位為pF)。顏色代表的數值為:黑=0、棕=1、紅=2、橙=3、黃=4、綠=5、藍=6、紫=7、灰=8、白=9。

電容誤區

第一個誤區,電容的容量越大越好。在電容的跟換過程中我們一般會選擇容量大的,不可否認,容量大的電容為IC提供的電流補償的能力越強。但同樣的電容體積的增大,成本增加的同時還影響散熱問題。最為關鍵的是電容上存在的寄生電感,這就好比一個彼此很融洽的一個團隊中突然換了一個主腦,團隊依然可以正常運轉,可運轉的效率絕對比不上之前。

第二個誤區就是同樣容量的電容,並聯越多的小電容越好。耐壓值、耐溫值、容值、ESR(等效電阻)作為影響電容的幾個因素,ESR當然是越低越好。在電路電壓固定時,ESR越低,電容就越大。於是乎就有人認為越多的並聯小電阻,ESR越低,效果就越好。理論上是這樣的,但理論與實際定然是有差距的。考慮到電容接腳焊點的阻抗,並聯越多的小電容效果未必會突出!

如果對電子元器件知識感興趣的話,請關注「深銘易購」-行業資訊,我們每天都會有其它「乾貨」獻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