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首先呢,很多的心理行為可以用意識層面和潛意識層面。

意識層面是我們可以掌控的,而潛意識層面是我們不能掌控的,比如說做夢。

但不是說所有的心理行為都可以通過心理學來描述。

我不太了解你為什麼要這樣去問?

我們不需要去糾結我們的什麼心理行為,是因為什麼心理學啊,得出的結論。

我們需要做到,負性認知及時調整為正性認知,很多時候你的心態變了,你的認知改變了,你的能量就強。

因為越糾結,越陷入心裡的這個怪圈,會讓你越覺得束縛。

我們不需要進行事後分析自己的事情,我們需要做到的是在做每一件事情都做到更好。

認知行為療法是最能改變人的。

因為改變人情緒,改變人能量的唯一辦法就是改變認知。

有一個模式叫評判者模式,還有一個模式叫思考者模式。

評判這模式是說我為什麼會做這個事兒?我怎麼這麼倒霉,我怎麼這麼愚蠢,我怎麼這麼笨?

而思考者模式是我如何做才能不再這樣?我如何做才能把這個事兒做得更好?

下次再發生這樣的事,我需要怎麼做?

我們需要把我們的認知,把我們的情緒調整為解決問題。

那麼這樣我們的心態就變好了。

我們不用再去糾結我們的心理行為要歸結於心理學,我們要正向利用心理學。比如說積極心理學,比如說幸福心理學。

我們對自己的優點積極關注,我們查缺補漏,我們補足自己的缺點,我們在一個快樂的氛圍下去學習。

如果你無法做到這一點,你可以去找一個心理諮詢師,讓諮詢師去教給你這個方法。

這樣你變好了,你還會帶動更多的人去變好。

同理心是說體會他人情緒的感受的能力,我們可以體會自己情緒的感受,我們也可以體會對方情緒的感受,做到包容自己,包容他人。

希望我的回答能令你有一些思考,謝謝!


眾所周知世上沒有相同的二片綠葉,每個人的心裡行為都為七情六慾所佔有,而心理學卻是通過人的心理行為進行公式化,在西方學科中系統化是科學的論證,正因為這樣我才覺得心理學是一門可笑的學科,因為人不是物,會因為環境的作用而改變,地理的區域也會使人的觀點賓紛多彩,人會因為信仰而超越生死,也有人在丈懸崖中走鋼絲,這是人生來的異能,而不是心理學能解讀的。所有的都舉不枚數,這是心理學的死門,他的最可笑的地方是將人的思維情感公式化,1+1還不等於二,他有四個零點五,十個零點二,一個一等灬總之心理學是個笑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