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科幻小說《流浪地球》《超新星紀元》讀後:劉慈欣送給大家的美麗肥皂泡

作者:曲潤璉

時間:20180807

劉慈欣主編的銀火箭少年科幻系列,收錄了自己的幾篇小說。俺閨女讀完,我翻了翻,覺得挺好。10萬字,80分鐘左右,就可以翻完。

劉慈欣的科幻小說,別具一格。

《流浪地球》,勾畫了太陽系末日來臨前,太空移民的故事。

和普通移民不同,這個故事裡,人類把地球當成大飛船來操控,帶著地球,到宇宙深處流浪。在移民過程中,人類對活著充滿迷惘,在迷惘的大背景下,有絲絲的渴望;對死亡充滿麻木,在麻木的大背景下,有間或的掙扎。

對人性的刻畫,令人感嘆。以真理和信仰的名義,一群人殺死另一群人。令人想到1930年代的蘇聯,1970年前後的中國。大劉對人性洞察精微,此處的描寫,與《三體》風格一致。

《超新星紀元》,設計了一個奇異的場景:人類失去成人,世界將會怎樣。

思路奇巧,但細究起來又大致合乎邏輯。由十幾歲的孩子來治理國家,要面對內憂外患,想想真是殘忍的事。大劉不忍描寫,或者無力描寫。所以,這故事在成人死去後,戛然而止。

真相可能比小說描述的,殘酷千倍。人吃人,在人類歷史上,不算罕見。但是歷史大潮不也浩浩蕩蕩,流到現在了嗎。正如這小說最後說,新世界,將迎來她的第一次日出,超新星紀元開始了。

《圓圓的肥皂泡》,相比之下,要遜色一些。沒用的發明,可能也會造福人類。正如世界不缺少美,缺少發現;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珍寶。

《詩云》,倒有點像寓言,科技背景下的寓言。故事中的人類,像我們社會中野味飯店後廚籠子里的狗或猴子一樣,被餵養,被吃掉;故事中的飼養員,吞食帝國人,相當於我們社會中辛勤勞作的底層工作者,打工仔;而故事中的神族,相當於我們社會中的統治階級,飯店老闆和高級食客。

故事中的人類,情感和道德、科學和技術,均不具備感化神族的能量;最後引發神族好奇心的是人類的文字藝術:詩。大概,大劉在隱喻,什麼才是人類最獨特最本質的特點。

裝滿書籍(或資料)的無生命的圖書館(或電腦)不是真正的大學問家。科技的最高成就者,如機器人般的神族,最終也沒掌握詩的精髓。詩意棲居在地球人的腦袋裡,神族的模仿,畫虎不成反類犬。可是人類終仍受著神族的奴役,這時,故事裡的人類又類似我們社會中又窮又苦的智者賢者,而故事裡的神族,又類似於我們社會中有錢有權的無德無才者。

總的看,大劉不愧為非常優秀的科幻作家。說他一人,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小說拉升到世界級的水平,並非吹捧。科技背景,人文關懷,哲學思索,奇巧構思,融於一爐。

說起遺憾來,當然也有。世間哪有完美的事物呢。

在大劉的科幻小說里,按照邏輯推理,人類的自然滅絕,幾乎是不可免的。但大劉總是關鍵時刻放人類一條生路,讓人類能夠在結尾時,繼續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中,苟延殘喘。大劉不願給人類一個圓滿幸福的結局,大概是覺得玩些貓蓋屎的把戲,實在無趣。大劉也不願在自己小說中親手葬送人類的未來,可能因為兔死狐悲(兔死兔悲?),心生憐憫吧,所以故意放水,前邊幾場基本真拼真打(但也在個別細節上偏袒了人類隊員、迴避了最殘忍的事實),最後關鍵一場,不惜與裁判(科學真理)為敵,橫下心來踢了假球。好死不如賴活著,大概是大劉送給未來人類的最奢侈的禮品:一個裝在華美禮品盒中的肥皂泡。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