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工科」特別火,很多重點985高校都就建設「新工科」參與討論,如何評價「新工科」呢?會長期指導未來高校的人才培養嗎?)


新工科建設是在2016年首次被提出的概念,至今已經過兩年的理論推演和實踐檢驗,在我國高校中不斷推廣、方興未艾、前景看好,尤其是像天津大學、浙江大學這樣的工科傳統名校中已取得了可喜的初步進展。

新工科內涵:

「新工科的內涵,是基於國家戰略發展新需求、國際競爭新形勢、立德樹人新要求而提出的我國工程教育改革方向。新工科的內涵是以立德樹人為引領,以應對變化、塑造未來為建設理念,以繼承與創新、交叉與融合、協調與共享為主要徑,培養未來多元化、創新型卓越工程人才,具有戰略型、創新性、系統化、開放式的特徵。新工科建設將階段推進,需要重點把握學與教、實踐與創新創業、本土化與國際化三個任務,關鍵在於實現立法保障、擴大辦學自主權、改革教育評價體系三個突破。」----摘自《新工科建設的內涵與行動》-鍾登華(文章挺好,建議大家看看)

18年1月份的時候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岩來天津大學調研,做了專題報告,在會議上講了有關新工科建設的內容。放一張當時的照片。這個照片很形象的解釋了什麼是新工科。

新工科發展:

17年2月,教育部在復旦大學召開了高等工程教育發展戰略研討會,與會高校對新時期工程人才培養進行了熱烈討論,共同探討了新工科的內涵特徵、新工科建設與發展的路徑選擇,並達成了若干共識。

17年4月教育部在天津大學舉行工科優勢高校新工科建設研討會,在研討的基礎上公布了《新工科建設行動路線》,也稱新工科建設「天大行動」。

17年6月,新工科研究與實踐專家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會議在北京會議中心召開,專家審議並原則通過了《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指南》,形成了新工科建設的「北京指南」。

復旦共識、天大行動和北京指南,構成了新工科建設的「三部曲」,是中國高校培養人才的新方向,也是工程教育改革新路徑。也是我國高教界在「一帶一路」戰略、「工業製造2025」「互聯網+」等一系列時代命題面前積極創新、砥礪前行的堅定決心。

專家學者的研究

在CNKI搜「新工科」關鍵詞,共出了98篇文章(18年10篇,17年88篇),放一部分截圖。

戰略型、系統化、開放式、創新性是目前高教界普遍同意的對於「新工科」建設特徵之概括。在新一輪的新工科建設中,「讓工程教育回歸工程本質」「創新與共享」「交叉與融合」日漸成為幾大呼聲,各主要高校業已展開了豐富的新工科探索實驗,其潛力、魅力都在日漸嶄露。相信在不斷深化的新工科建設與改革中,高校工科教育與研究將在已有的堅實基礎上厚積薄發、繼往開來,廣大高校工科師生也講隨之成為最直接的受益者,尤其是一眾傳統工科強校更將迎來嶄新的、更加明媚燦爛的春天!

具體到天津大學,天大17年11月份召開第八次教學工作會議,確定了《天津大學一流本科教育2030行動計劃》簡稱「2030行動計劃」,計劃中很明確的指出要踐行落實新工科建設,將在未來新工科建設賽跑中繼續爭做領頭羊,其他高學校也有類似行動,也都想乘著新工科建設的東風,讓學校更上一層樓。

最後做一點學部的宣傳,天津大學求是學部是天津大學新工科發展排頭兵, 作為天大創新改革的一塊重要改革試點,在如火如荼的新工科建設中也必將繼續發揚敢想敢做、求是創新的一貫精神,以實地踐行為新工科添磚加瓦,配合和推進我校乃至全國新工科建設走向一個又一個新台階!


最近一段時間,對「新工科」的討論在高校里逐漸升溫。西安交通大學、天津大學、南京理工大學等多所高校都對「新工科」進行了相關討論,研究如何建設新工科,以及如何進行「新工科」人才的培養。

很顯然,「新工科」已經成為當前大學教育的熱詞。

那麼,「新工科」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這麼火?


首先詳細說說「新工科」到底是什麼?

雖然「新工科」目前還沒有一個精確的定義,但大家對「新工科」的基本範疇已經達成了共識。「新工科」對應的是新興產業,首先是指針對新興產業的專業,如人工智慧、智能製造、機器人、雲計算等,也包括傳統工科專業的升級改造。

「新工科」這個詞開始進入公眾視線還要回溯到今年2月底。當時,教育部發布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於開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的通知》,希望各地高校開展「新工科」的研究實踐活動,從而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推進「新工科」的建設與發展。這之後,「新工科」開始成為熱詞。

3月初,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科教育處處長吳愛華等發表題為《加快發展和建設新工科主動適應和引領新經濟》的研究文章,深刻論述了發展「新工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進一步加速了「新工科」成為人們熱論的「新風向」。

《加快發展和建設新工科主動適應和引領新經濟》文章總結(圖片上傳後有些糊,先將就看...)

「新工科」為什麼這麼火?

實際上,「新工科」的出現並不是「橫空出世」、「平地驚雷」。其實,最近幾年相關的工作一直都在進行,只是大家都還未能明確「新工科」的概念。

從2015年開始,由全國總工會推出的大國工匠就已經逐漸走入社會,為公眾熟知。這背後是我國多年來積累的實踐人才不足、高技能人才缺乏、中國製造2025面臨重大挑戰等問題。

統計數據顯示,到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電力裝備、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新材料將成為人才缺口最大的幾個專業,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人才缺口將會達到750萬人。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人才缺口將達到950萬人,電力裝備的人才缺口也將達到909萬人。(人才缺口大)

與老工科相比,「新工科」更強調學科的實用性、交叉性與綜合性,尤其注重信息通訊、電子控制、軟體設計等新技術與傳統工業技術的緊密結合

正因為如此,加快建設和發展「新工科」,提前進行人才布局,培養新經濟急需緊缺人才,培養引領未來技術和產業發展的人才,培養具有創新創業意識、數字化思維和跨界整合能力的「新工科」人才,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再看一下「新工科」與傳統工科的區別

相對於傳統的工科人才,未來新興產業和新經濟需要的是工程實踐能力強、創新能力強、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複合型「新工科」人才:

他們不僅在某一學科專業上學業精深,而且還應具有「學科交叉融合」的特徵;他們不僅能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去解決現有的問題,還有能力學習新知識、新技術去解決未來發展出現的問題,對未來技術和產業起到引領作用;他們不僅在技術上優秀,還懂得經濟、社會和管理,兼具良好的人文素養。

可以這麼說,新經濟對人才提出的新的目標定位與需求為「新工科」提供了契機,新經濟的發展呼喚「新工科」。

「新工科」是誰的機會?

從目前國內大學的專業設置情況看,電子技術類、計算機技術、網路與信息工程、安全工程、新能源、功能材料等專業將納入「新工科」的範疇。從這些專業的分布中不難發現,「新工科」專業的設置將以互聯網和工業智能為核心,以新型信息、能源、控制等領域為主幹

對於即將進入大學的高中生來說,國家對「新工科」建設的倡導也意味著新的發展機遇。數量龐大的理科考生,如果將目光投向「新工科」專業,更能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呼籲廣大學子一定要重視新工科!!)

與此同時,關注「新工科」、投身「新工科」建設的高校和企業也將受益。目前有多所高校與慧科集團共同建設新工科類專業。慧科是前沿專業共建領域的領先者(慧科集團在2017雲棲大會·上海峰會上重磅發布新工科視角下的產學融合2.0模式和新人才培養的技能矩陣,率先為高校提供包括大數據、雲計算、網路安全、人工智慧、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智能硬體等前沿科技方向的新工科類專業教育解決方案),擅長將行業內的新理念、新技術、新知識和企業需求整合到課程體系的建設中;高校藉此能夠與行業相接軌,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新工科人才,校企雙方合作實現共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南理工、貴州大學、武漢大學、外經濟貿易大學、大連理工等高校相繼與慧科合作開設本碩層次的大數據相關方向專業。截止目前,全國已有22所985高校與慧科聯合培養大數據等新興科技人才。同時,本碩專不同層次的高校與慧科開展了共建移動雲計算、網路安全、人工智慧、智能硬體等「新工科」專業的合作,培養目前新興產業中急缺的新型人才。


總的來說,「新工科」是大勢所趨,將在今後一段時間內指導高校人才培養方向,會成為教育界乃至社會上一直關注的重點。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