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下,年過65歲,您依然還能「跑、跳、追」嗎?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從2012年成立不老棒球聯盟,長期培力社區組成不老棒球隊,鼓勵長輩勇敢追夢,活躍老化!於是,目前台灣已有15支不老棒球隊成立;9月份,有99位不老棒球隊員與35位少棒球員混合編隊聯誼,舉辦一場老、小相差超過一甲子的友誼賽,球場上,他們會激盪出什麼精彩火花?

◎長輩V.S.棒球兒時美好回憶

不老棒球隊成員陳爺爺說:『(原音)少棒啊?晚上會起來看,都看半夜的。』

不老棒球隊成員張奶奶說:『(原音)這是國粹!』

不老棒球隊成員郭爺爺說:『(原音)我從小就很喜歡看棒球。』

不老棒球隊成員康爺爺說:『(原音) 威廉波特少棒賽!那時候一定要看的。』

棒球是台灣的國球,半夜起床守著電視機看越洋轉播球賽,是許多人兒時的重要回憶,特別是當年,只能透過小螢幕羨慕別人場上英姿的長輩們,現在,則有機會換他們打打看。

一群換上專業棒球裝備的不老棒球員,正專注聆聽教練宣佈的打擊棒次。

外界或許認為長輩體力不好,怎麼能打球?多危險啊?但是,去一趟球場就知道這些球員如何「老當益壯」給你看!

◎不老球員第三人生 精彩開打

9月9日早上八點整,台中市的洲際棒球場上,有一群髮色斑白、滿臉歲月痕跡的棒球隊員,領著隊旗、頂著烈日驕陽列隊進場,這天,是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不老棒球隊成立以來,第一場中區嘉年華盛會,中部五支球隊没有一支缺席。

擔任開球投手的是四民牛隊不老隊員陳直松,現年80歲,球齡1年3個月,他說:『(原音)我家隔壁鄰居說,你年紀那麼老了,怎麼還跟年輕的打球?打什麼?我說,我快樂就好,身體練起來不用去看醫生。』

陳爺爺聲如洪鐘,上場更是精神抖擻,讓人根本忘了他的實際年紀,看著場上的長輩,跑、跳、追樣樣來,不輸年輕小伙子,頓時感覺,年長者打棒球,擺好Pose,原來可以這麼「潮」!

2011發起至今,全台灣已經有15支不老棒球隊,他們透過實際行動,鼓舞更多長者走出戶外,許多人一打還會打上癮。

藍興虎隊守備教練康朝正說,他曾中風坐在輪椅上3個月,努力復健,只因他不能忘懷球場奔馳的快樂,他說:『(原音)每天一直等週一和週三,但早上看到天氣不好,心裡會很難過。(記者:因為不能打球?)大家不能出門,每天一直望著週一和三可以打球,真的很高興。』

◎少老棒組隊 呈現「代間」教育

東興龍隊賴大源教練說:『(原音)你們兩個先守備,接我們的王牌投手,看能不能接到?』

這場比賽的組隊規則很特別,因為主辦單位安排由台中市上楓國小少棒球員與不老球員共組團隊。

說話的是不老棒球隊的東興龍賴大源教練,曾任威廉波特少棒賽中華少棒代表隊教練,在他的領導下,這支不老球隊曾拿下4次全國冠軍。不老棒球和少棒比賽有何不同?

球隊教練賴大源說:『(原音)我們的場地投手和捕手的距離比較短,應是12公尺多,壘包之間距離也比較短,因為老人家怕距離太長受不了,也怕跌倒。』

這場比賽的緊張程度,不輸職棒大賽,擔任捕手的少棒球員劉同學說,他們不能輕敵,因為爺奶的打擊實力不容小覷,他說:『(原音)我本來以為長輩丟的球應該都没很快,結果都很快,他們也很強、很會打。』

球場上,我們看到少棒球員和長青球員共同合作,「老少配」背後有其重要用意,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社工謝唐麗說,此為一項在國際上備受重視的「代間教育」,也就是透過世代間的互動,讓老少成員都有所收穫與成長。她說:『(原音)如果可以,我們都會把代間的議題放進來,而且我們少棒很多,所以就想是不是能把老心棒球和孩子們的放在一起?讓他們之間有交集,因為長輩只要看到孩子都很興奮,而且也給小孩看到,老人不是只有會吃和會拉,也讓孩子看到長輩的那種精神,也讓孩子感受和長者在一起的溫暖。』

◎活到老、動到老 88歲阿嬤也來

藍興虎隊創始幹部68歲的張慶雲說:『(原音)我最大的成就感,就是帶我們這一隊的老人家,是全團隊最英俊的,我很喜歡他們,覺得球衣上身後,大家就很不一樣,很帥氣!』

藍興虎隊2011年創立,是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球團當中最早成立的一支。

張慶雲張奶奶為當中元老,擔任球隊總幹事8年,她從一個想把社區長者帶出門,伸展筋骨的單純想法,到把退休的先生郭寬煌拉出擔任創隊隊長;兩夫妻一起出動,全力投入球隊運作,現年76歲的郭爺爺笑著說,組隊之前他根本没有碰過棒球,但要活就要動,是他的生活守則。他說:『(原音)每天我要做引體向上拉單桿15個,伏地挺身要300個,呵……。』

打球一定要有好體力,郭爺爺帶頭做起,親自示範活到老、動到老的「好動」人生,問他,帶隊過程中最開心的事是什麼呢?他說:『(原音)大家以前好像走都走不動,跑也跑不動,參加我的隊之後,他們身心就很靈活了。』

郭大哥是隊長,張奶奶則是最佳啦啦隊,更是球團裡的靈魂人物!她冬天準備薑湯,夏天煮綠豆湯,也因為她的熱情,就連社區裡88歲獨居的劉阿嬤也被拉出門打球同樂;雖然,現在劉阿嬤93歲已經失智,只是,一談到棒球,阿嬤卻永遠笑口常開。張奶奶說:『(原音)她是在88歲加入,結果開始訓練的時候,第一顆球就K到頭,然後馬上腫起來,那我問阿嬤說明天還要不要來?結果她說還會來,所以阿嬤就一直在打,打到去年,我覺得她不行打了,因為已經失智了才停止;在公園還是會遇到她,我都會問,阿嬤有没有去打球?她都回說有!雖然她已經失智了,但還是很健康。』

◎不老棒球源起 失智長者圓夢的話

談到不老棒球的源起,原來是2010年時,弘道松山日照中心所服務的失智羅爺爺的一句話:我想打棒球。社工謝唐麗說,一開始,本來想隨便拿顆球給羅爺爺就此打發,但當場被爺爺拒絕,所以工作人員費盡心思,辦了一場羅爺爺專屬的棒球比賽。

社工謝唐麗說:『(原音)我們一開始想隨便找個球給他玩,可以爺爺說那不是棒球,然後我們想那就在室內打樂樂棒球,但是他說那不是棒球,一定要跑才行,才是正規棒球。(記者:當時可傷腦筋了?)呵!其實長輩雖然什麼都忘了,可是在他年輕的時候,棒球在他的印象中十分鮮明,就像現在年輕人的五月天一樣,非常著迷,那也因為這樣促成不老棒球隊的成立。那時候我們有給他組一支球隊,但是是我們工作人員和志工組成的。』

◎燃燒野球魂 促男性長者走出戶外

從圓一個失智長者的棒球夢,牽動起所有台灣高齡長者的兒時回憶。80歲的陳直松爺爺每週固定2次練習時間一定提早報到,只有太太往生的那個月没有打,他說,隊上最年長的87歲隊員也是因為太太現在在加護病房,所以今天没有出席,談到這裡,陳爺爺不禁紅了眼框,他說:『(原音)有一點難過,那時候我太太因為癌症往生,所以有一個多月都没有來打球;但之後里長又叫我再出來,大家快快樂樂不是就很好嗎?所以我就繼續了。』

走出來,人生的風景就會不同!訪談中,聽到許多長輩笑著跟我說,他們才不要待在家裡「被電視看」;他們為健康快樂而打,雖然,對没摸過球的人而言,凡事起頭難,但重點不在拼最後的輸贏,而是走出家門,讓自己不生鏽。

社工謝唐麗說,因為棒球,男性長者出來的意願變高,這是很不同的轉變。她說:『(原音)你看長青學苑、關懷聚點全都是女性出來,男性非常少,可是,你看今天在場的球隊中,五支球隊中,大部份都是男性長者。』

謝社工表示,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設計各項有趣的活動,主要是吸引長輩透過規律的運動和參與人際互動,擁有健康的身心,縮短人生最後臥床期的辛苦。

打球只是一個走出戶外的誘因,基金會每年還規劃讓不老球員們遠赴各地征戰,甚至舉辦球員國際交流,就是要讓第3人生也活得多采。

◎透過募資 讓更多長者活出健康

為了讓更多長輩能享受到球場奔馳的快樂,目前基本會正在發起「不老棒球-老人球隊應援計畫」募資,希望募集400萬元新台幣,以維持不老球隊聯盟未來運作,但是,現在募到的經費卻還不到一成,謝社工說:『(原音)我常舉一個笑話,像我們辦公室樓上是家扶中心,有一個大哥問我,我看你們也成立十多年了,為什麼没有買自己的辦公室?我回說,大哥我請教你,家扶是幫助孩子,我們弘道是服務老人,那如果我和家扶來募款,你會捐給誰?他回說,當然是捐給小孩,因為孩子看得到未來。對!大家都這麼想,你看到孩子有希望,老人會愈來愈老,但老人你就不去管他嗎?當然不是。』

長輩健康就能老得有尊嚴,年輕的一輩才能安心工作,國家也用不著花費大筆醫療費,這是三贏的局面,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表示,可惜資源有限,希望讓辛苦練習的阿公和阿嬤有更多上場比賽的機會、有更好的資源與設備,急需群眾的力量,熱血支持應援計畫,讓長輩踏出戶外,勇敢追尋不老「野球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