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說起哪吒那話就長了。

哪吒這個形象其實在道教和佛教都是有的,尤其是在印度的佛教中是有著一個和中國的哪吒特別像的人物形象的,但是這倆人是兩個人物,並不是同一個人物。

先說說中國的哪吒。

哪吒本是天地所生的一顆靈珠,後來生了靈智被女媧娘娘收入到座下。成為了女媧娘娘的童子。後來因為紂王猥褻女媧娘娘,女媧娘娘震怒,派下軒轅三妖去禍害商朝的江山,而正好這個時候的靈珠子犯了殺劫,需要下凡歷劫。而女媧娘娘跟道教的元始天尊關係較好,所以女媧娘娘便委託原始天尊照顧好自己這個小童兒。

就這樣,哪吒投胎轉世,洗去了前世的記憶,但是這個孩子註定生來不煩,所以元始天尊便命太乙真人在哪吒還沒降生的時候就給了哪吒兩樣法寶,乾坤圈和混天綾,並且太乙真人將還未出生的哪吒就已經內定位道教第三代弟子了。

而哪吒出世以後便能走能跳,力大無窮,並且有著太乙給的兩件法寶護身,就這樣哪吒閑來無事,跑到人家龍王的家門口鬧事,龍王的看門大將出來查看,直接被哪吒打死了,後來人家龍王家裡來討個公道,哪吒又給人家的小兒子抽了龍筋。而本來是哪吒犯了事,哪吒還不高興了,四處告狀,說人家吧龍王欺負她,還找師傅去打人家的老龍王。

就這樣最後大家都知道哪吒錯了,大家誰也不幫哪吒,無奈之下,四海龍王帶兵壓陣陳塘關,這才逼的哪吒自殺了,但是就這樣哪吒還沒死,最後太乙用蓮藕給他做了身體,重新又給哪吒兩件武器,風火輪火尖槍,這下可好了,哪吒實力直線飆升,怕是四海龍王都睡不好覺了。幸好是這時封神大戰開始了,哪吒成了伐紂的先鋒官,哪吒當了官,這就沒時間亂跑了。這四海龍王怕是才躲過一劫。

而後伐紂大軍,大獲全勝,哪吒也因為戰功顯赫,肉身成聖,成功的被封為三壇海會大神。而後幾千年都在天宮隨著父親辦公。

印度佛教的那吒。

在印度佛教中哪吒不叫哪吒,叫那吒,是北方天王,多聞天王的第三個兒子,因為這個兒子天生對於我佛親近,所以出生就是佛教的護法。

父親是北方多聞天王,母親是吉祥天女,師傅是釋迦摩尼,而在印度佛教之中,那吒也並不是三頭六臂的,而是八臂那吒,只是隨著印度的佛教傳入中國,慢慢的印度的文化融入到中國的文化中,那吒的形象才開始和中國道教的神話故事相合併。

而哪吒傳奇中的哪吒削骨還父,削肉還母,這個橋段也完全是摘抄印度佛教的了,因為在印度佛教中,那吒為了還父母的生養之恩,特意削骨還父,削肉還母,其後魂魄坐進蓮花中,日日給母親講經,。這也就有了那吒蓮花化身的來歷。

而在印度佛教在漢朝傳入中國以後,中國的佛教開始和中國的道教相碰撞,隨著時間的推移,兩個教派有一些比較類似的文化和人物形象開始融合,比如說,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如來佛祖等等都是佛教漢化的產物,而很明顯哪吒形象的出現,也是跟佛教有著直接關係,現在大家所聽到的哪吒的故事,完全就是兩個教派互相碰撞融合產生的神話人物了。


金吒、木吒、哪吒的名字,跟雷震子、太乙真人、公孫豹都不是一個畫風。按照慣常邏輯,怎麼也該是金吒、木吒、水吒、火吒、土吒。

事出反常,說明哪吒可能不是本地戶口。這事兒得從他爹那裡說起,因為他爹本來就不是本地人。

托塔李天王在《封神演義》里的身份,是商朝末年陳塘關的總兵,後得道飛升,位列仙班。他的大兒子和二兒子都是佛教人物,一個是佛教護法,一個是南海觀世音菩薩的弟子。

這就很值得懷疑,一是商朝末年怎麼可能有總兵,這就是搞不清年代的民間傳說的「混搭」,二是何以道教神的兒子們,要拜到佛門中去?

因為他們一家本來都是佛教神。托塔李天王的原型,正是上杉謙信最信仰的佛教天王,戰神毗沙門天(亦作毘沙門天)。這位天王還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名字,就是北方多聞天王,是護法迦藍神。

他是有兒子的,在初唐長安大興善寺不空和尚翻譯的《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真言》中,提到了「其塔奉釋迦牟尼佛,教汝若領天兵守界擁護國土呵護吾法,即擁遣第三子那吒捧行莫離其側。」這裡的那吒是音譯,原文是梵語的Nalakūvara。

他的故事經歷,在《封神演義》成書之前就已完善。與龍王三太子搏鬥的故事,在《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有記載。

誤射石磯娘娘的徒弟碧雲童子的故事,和《佛本行集經》中悉達多彎弓射箭的故事非常類似。

剔骨剜肉一節,至少在宋朝時就已經廣為人知,《五燈會元》中就有「那吒太子析肉還母,析骨還父,然後現本身,運大神力,為父母說法。」

蓮花化生自不必說,佛教故事的常見題材。

因為哪吒本來就有這許多故事,所以在元人的雜劇中,常常被搬上舞台。不得不說,元朝是很多民間故事、傳說定型並普遍流傳的重要歷史時期。元人所撰的《二郎神醉射鎖魔鏡》雜劇中,就有哪吒的形象和如今所熟知的已經別無二致。

自那之後,在明清,這樣的神就被道教借了去,成為擴大道教在民間影響力的重要IP。這樣的事很多,關羽關二爺最早也是佛教的護法迦藍神,明朝時被道士們借走了,成了道教神。在民間的故事中,佛教神、道教神更是往來頻繁,不分彼此的。


最近,有一部未播先火的國產動畫電影,又一次佔據了各大社交平台,沒錯,就是口碑爆棚,顛覆舊作的《哪吒之魔童降世》。

大家可能會想哪吒有什麼好拍的啊?別又是炒冷飯吧。

做為點映場已經先睹為快的一員,我可以打包票說,這部《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一部非常優秀的全年齡向動畫佳作。

不過,我並不是來賣片的,我是來和大家一起聊聊,哪吒的原型及他的來歷。

01哪吒是個印度神?

在大部分朋友的認知中,哪吒是我國神話體系中道教的護法神,尊稱哪吒三太子,位三壇海會大神,是陳塘關總兵李靖的第三個兒子。主要的記載源於元代,宗教神話典籍《三教搜神大全》;明代神魔小說《西遊記》、《封神演義》等。

因此,很多人都認為哪吒是個土生土長的中國神,可事實上,哪吒的原型是個佛教神,還是個實打實的印度神。

哪吒的原型,應該是印度教中的Nalakuvara(那羅鴆婆),是財富天王Kubera(俱比羅)的第三兒子。

唐朝時期,印度教傳入中國,為了傳教方便進行了一定的本土化,原本多是梵文的佛經也跟著一起本土化,延伸出了佛教。

經過了一定的磨合,那羅鴆婆被譯作那吒;俱比羅也從原來的財富天王,被譯作了毗沙門。

唐代佛經《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記載:

兒時那吒太子,手捧戟,以惡眼見四方白佛言:「我是北方天王吠室羅摩那羅閣(即毗沙門)第三王子其第二之孫」…爾時毗沙門孫哪吒,白佛言:「我護持佛法。」

唐《太平廣記》又云:

「…宣遂問,弟子何人,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毗沙門天王子那吒太子也。一護法只顧,擁護和尚,時已久已。」

不管那吒是毗沙門的孫子,還是毗沙門的兒子,都說明了一點,那吒是佛教的護法神,和佛教的毗沙門天王有著實打實的血親關係。

順便一提,在佛教中,那吒的義父是如來佛祖,是不是特別震驚?

那麼,那吒是搞明白了,哪吒又是怎麼來的呢?

02哪吒是個元朝神

那羅鴆婆和那吒分別是印度教和佛教的護法神,既然佛教這麼齊全,道教怎麼可以示弱呢?

於是,大家一合計:這個那吒武力值這麼高,我們把他挖過來當護法神吧。

這就有了南宋的《夷堅志》。

《夷堅志》是哪吒敲開道教萬神殿殿門的第一塊引路石,有了他,才有後來《封神演義》等書中,哪吒與石磯的恩怨情仇。

《夷堅志》:」…程知為石精,遂持那吒火球咒結印叱喝雲…俄而見火球自身後出與黑塊相擊。久之,鏘然響迸而滅…「

這個故事,就是哪吒與石磯相爭的恩怨藍本。

到了元朝,《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第一次出現哪吒這個名字,也是這個時候,哪吒變成了陳塘關李靖的兒子,玉皇大帝座下的大羅仙,道教的護法神。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哪吒本身玉皇駕下大羅仙,身長六丈,首帶金輪,三頭九眼八臂,口吐青雲,足踏盤石,手持法律,大喊一聲,雲降雨從,乾坤爍動。因世界多魔王,御弟命降凡,以故脫胎於托塔天王李靖。母素知夫人生下長子軍吒,次木吒,帥三胎哪吒。

元朝時期,元曲的高度盛行使得雜劇發揚光大,古往今來的趣聞趣事變作一折折戲曲傳唱,《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就在此時得以成書。

哪吒,也作為道教的護法尊神,正式閃亮登場。

但是,這個時候的哪吒還是八臂哪吒,我們印象中最深刻的,三頭六臂顯威力的少年英雄小哪吒,得等到明朝才會出現。

03 童子哪吒就是「紅孩兒」?

明朝時期,根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大唐西域記》等書籍,《西遊記》橫空出世。

《西遊記》:總角才遮囟,披毛未苫肩。神奇多敏悟,骨秀更清妍。 誠為天上麒麟子,果是煙霞彩鳳仙。龍種自然非俗相,妙齡端不類塵凡。 身帶六般神器械,飛騰變化廣無邊。

「總角才遮囟」,「寫披毛未苫肩」,從這兩句中可以知道,哪吒是個看上去年齡不大的少年,甚至是童子。

」骨秀更清妍「可以看出哪吒長得清秀,估摸顏值不低。

」身帶六般神器械「、」飛騰變化廣無邊「則可以從側面得出哪吒大的神通廣大,三頭六臂。

這個時候的哪吒,已經基本具備我們如今熟知的哪吒形象了。

長得清秀可人,少年身量,三頭六臂,但是真正將這種哪吒童子形象發揚光大的,還是《封神榜》。

《封神榜》根據《西遊記》,將其中紅孩兒和哪吒的形象相結合,創作出一個同人角色。

《西遊記》紅孩兒:面如敷粉三分白,唇若塗朱一表才。鬢挽青雲欺靛染,眉分新月似刀裁。戰裙巧綉盤龍鳳,形比哪吒更富態。

《封神榜》哪吒:真人將一粒金丹,放於房中,法用先天,氣運九轉,分離龍坎虎,綽住哪吒魂魄,望荷葉里一推,喝聲:「哪吒不成人形,待何如?」只聽響一聲,跳起一個人來,面如傅粉,似塗朱,眼睛光運,身長一丈六尺,此乃哪吒蓮花化身;見師父拜倒在地。

一樣的肉嘟嘟粉嫩嫩,往那兒一站就是討喜氣的仙童,再加上倆人都有護身的紅巾,打架的火尖槍,再加上東拼西湊的人物特色,這才有了我們現如今,印象最深刻的蓮花童子哪吒。

04 結語

當然,哪吒原型是印度教的那羅鴆婆,佛教的那吒,也只是根據部分史料做出的推論,並不是完全敲定的答案。

我們也只是根據史料中流傳的哪吒相關的故事,做出一些合乎情理的討論,並沒有說哪吒一定就是那羅鴆婆,也並沒有說一定是毗沙門的兒子。

比較,至今,毗沙門天王的身份也頗具爭議呢。如果讀者朋友們,有更詳細的資料也歡迎評論、留言一起討論呀~


哪吒從一開始就是道教人物

找來看看哪吒的來歷

《封神演義》中是這樣描述的

哪吒見父母哭泣,立身不安,雙膝跪下,言曰:「爹爹,母親,孩兒今日說了罷。我不是凡夫俗子,我是干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弟子。此寶皆系師父所賜,料敖光怎的不得我。我如今往干元山上,問我師尊,必有主意。

這是哪吒親口所說

他是金光洞太乙真人弟子,原為一靈珠。只因三教簽約封神榜,神仙命犯殺劫。所以太乙真人才送哪吒轉世,做總先鋒,挑起殺劫。

哪吒在人世都幹了些什麼

1.大鬧水晶宮,打死龍王三太子

2.拉開乾坤弓,射出震天箭

3.射死石磯娘娘的彩雲童子,惹怒石磯,引太乙真人大開殺戒

4.哪吒割肉還母,剃骨還父

5.太乙真人以蓮花為身,哪吒復活

從此以後,哪吒為闡教總先鋒,隨姜子牙滅商伐紂,立下赫赫戰功

姜子牙封神台上封神

後來哪吒肉身成聖,為三太子

從《封神演義》可見,哪吒是萬萬全全的道教神靈


哪吒,源於佛教,是佛教和道教都推崇的尊神,那吒是來自印度佛教神話中的人物,他的梵文名字是Nata,所說是毗沙門天王(又名多聞天王)的太子,三面八臂,足登風火輪,神通廣大,通過通俗小說、戲曲而為民間所熟知。其父毗沙門天王是寺院中的四大天王之一。他們父子兩人都是佛教的護法神,可謂有其父,必有其子。

之所以道教經典中有哪吒的的記錄 ,是因為自唐宋以來,佛道相容,融入中國傳統的宗教信仰,早在宋元之際的道教經典及歷史文獻中,已有許多關於哪吒的記載,並在巴蜀及南方地區享有崇高的聲譽。

被廣大民眾所知是明清時期,隨著《西遊記》、《封神演義》等小說在社會的廣泛傳播,哪吒更以其英武勇猛的形象深入人心,成為家戶皆曉、婦孺都知的尊神。

不過從現在看來,《西遊記》的傳播。是哪吒塑造經典的開始。《封神演義》是哪吒經典的巔峰時期。

此時此刻,不得不感嘆中國文化的包容性。


哪吒肯定不是佛教人物,只是說,佛教特別拉容哪吒一家罷了。燃燈古佛送了哪吒父親李天王一座七竅玲瓏寶塔,木吒跟著觀音菩薩修行,金吒跟著如來佛祖修行。

哪吒的來源,有一種說法,最為可信,哪吒本是混元大羅金、六聖之一女媧娘娘座下弟子靈珠子轉世,後投入太乙真人門下學道,後肉身成聖,到天庭為玉皇大帝效力。

其實,嚴格意義上說,哪吒是在為天庭效力,並不屬於道教或佛教。

但按照宗教教義來解,哪吒本來是佛教的四大天王中之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之子,是佛教護法神之一。佛教東傳,儒道佛三教融合,哪吒後期也演化成了道教的大羅神仙,天庭神兵神將的統帥,稱「中壇元帥」、「威靈顯赫大將軍」,負責鎮守天門。


《封神演義》把哪吒當做道教的神靈來頌揚,無疑為道教的一尊大神。同一樣哪吒,佛教卻又說他是他們的守護神。據說他乃是毘沙門天王之子,稱為三面八劈大力鬼王。

哪吒在我國可謂說是家喻戶曉,這得多多感謝我國最為著名的兩本神魔小說,一是《西遊記》,二是《封神演義》。尤其是在《封神演義》中,哪吒這個人物塑造得相當好,他極有本事,也極有個性,和父親李靖鬥氣那一場,寫得是有聲有色,是全書中最為精彩的片斷。之後,他在伐紂的大小數百戰中,屢立戰功,同楊戩是一對難兄難弟。可以說,他的每一次出場,都能使讀者精神為之一振。

《封神演義》是一本弘揚道教的書,自然是把哪吒當做道教的神靈來頌揚的,從他如何出世、如何闖禍、如何死亡又如何重生,以及以後如何戰鬥,終於肉身成聖等等,都交代得一清二楚。他無疑是道教的一尊大神。

可是說也奇怪,同一樣哪吒,佛教卻又說他也是他們的守護神。據說他乃是毘沙門天王之子,稱為三面八劈大力鬼王。這一來,哪吒是神是佛就成了一個問題,這爭議究竟是怎樣來的呢?  

一、八臂哪吒是一尊道教的塑像

哪吒的事迹在《三教搜神大全》上很是詳細,顯然是經過道士們的精心編造而成的,書上是這樣說的:

道士們一上來就咬定哪吒本是玉皇駕下的大羅仙,而非佛門之神。他身長六丈、首帶金輪,三頭九眼六臂,口吐青雲,足踏盤石(可能是風火輪的原型),手持法律(道家用具)。他大喊一聲,雲降雨從,乾坤爍動。

因世界多魔王,玉帝命其降凡,所以托生成為托塔天王李靖第三子,母素知夫人,生下長子軍吒(《封神演義》改為金吒),次子木吒。哪吒出生五日,化身浴於東海,腳踏水晶殿,翻身直上寶塔宮。龍王以踏殿故,怒而索戰,帥時七日,即能戰,殺九龍。龍王無可奈何之下向玉帝告狀,哪吒知道後,將龍王截戰於天門之下而殺死了他。

後來,哪吒又上了帝壇,手搭如來弓箭,射死了石記娘娘(《封神演義》改為石磯)之子,而石記興兵,哪吒用父壇降魔杖,殺死了石記。  

其父李靖以石記為諸魔之領袖,怒其殺之惹諸魔興後,哪吒於是割肉削骨還給了父親,而抱真靈求全於佛祖。從這裡也可以看出,道士們在改造哪吒故事的時候還是和佛教藕斷絲連,但《封神演義》卻徹底改變了這點,乾脆說是太乙真人救了他,斬斷了哪吒和佛教的聯繫。

佛祖知道他能降伏妖魔,於是折荷莖為骨、藕為肉、絲為脛,葉為衣而使其重生,授以法輪密旨,親受木長子三字,使他能大能小,透河入海,移星轉斗……故諸魔如牛魔王、獅子魔王、大象魔王、馬頭魔王、吞世界魔王、鬼子母魔王、九頭魔王、多利魔王、番天魔王、五百夜叉、七十二火鴉,盡為所降,以至於擊赤龍、降孽龍(以上諸魔,多數出自於佛典,從此也可見道士們抄襲的痕迹)。

妖魔有盡而哪吒的靈通和神通大變化無窮,所以靈山(又一個佛教名詞)會上,哪吒成了通天太師,威靈顯赫大將軍。而玉帝即封他為三十六員第一總領使,天帥元領袖,永鎮天門。

這段記載,早於《封神演義》而出現,是由那些善於向佛門盜竊材料的道士們東拼西湊而來的,其中佛道混雜,十分的粗糙。但《封神演義》的作者就聰明多了,凡是雜入佛教成分的,全都一筆勾銷,再加上伐紂的故事,使得哪吒成了一位標準的道教之神。此後,道教哪吒的形象在民間廣為流傳,至今不衰。

二、佛門的哪吒及其父親

哪吒本來是佛教的神,在中國,他的名字最遲在唐代已經出現了。唐鄭紫《開天傳信記》載長安西明寺有個持戒律很嚴的和尚,名叫宣律,有一段很神奇的故事:  

宣律禁誡堅苦,焚修精潔。三藏飲酒食肉,言行粗易,往往乘醉而喧,穢污絪席。宣律頗不甘心。忽中夜,宣律捫虱,將投於地,三藏半醉,連聲呼曰:「律師撲殺佛子!」宣律方知是神異人也。整衣作禮,投而師事之。宣律精苦之甚,常夜行道,臨階墜墮,忽覺有人捧承其足。宣律顧視之,乃少年也。宣律遽問:「弟子何人,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毗沙王之子那吒太子也。護法之故,擁護和尚久矣。」宣律曰:「貧道修行無事,煩太子威神自在。西域有可作佛事者,願太子致之。」太子曰:「某有佛牙,寶事雖久,頭目猶舍,敢不奉獻。」宣律求之,即今崇聖寺佛牙是也。

這裡的哪吒,乃是毘沙天王之子,也是佛教的守護神,比道教的那個要早得多,在唐玄宗時期就出現了。可惜這個哪吒到底有多少的神通,書上並沒有介紹。

宋代出現了一本禪宗專著《五燈會元》,這本書又有「那吒太子」一條說;「那叱太子折肉還母,析骨還父,然後現本身,運大神力,為父母說法。」

這個「那吒太子」,自然就是哪吒太子,傳寫之誤而已。證據就有南宋著名的詩話——嚴羽所著的《滄浪詩話》為證。《滄浪詩話》作者答吳景仁書中,有兩句說:「吾論詩,若哪吒太子析骨還父,析肉還母。」

哪吒的蓮花化身故事,最早見於此,但又語焉不詳。哪吒究竟為什麼要「折肉還母,析骨還父」呢?所謂的「現本身」又指什麼?哪吒既有本身,可知他另有來歷,這個來歷是什麼呢?「運大神力為父母」,顯然近似佛祖的身份(至少是菩薩),不是一般人所能,哪吒的本身又是什麼呢?

至此,筆者又要追查哪吒的父母的身份了。《開天傳信記》說哪吒之父中毘沙天王,現在就查查這天王的牒腳。

在佛寺山門兩廊的守護神四大天王之中,其中一個就是毘沙天王。這天王又叫多聞天王,主鎮守北方,職責是保護佛法。他的形狀猙獰可怖。在古神話傳說中,他與另一女神吉祥天是夫妻關係。吉祥天又名功德天,據說是鬼子母所生;還有一說吉祥天和毘沙天王是兄妹關係,其貎極美。有些毘沙天王像,作男女變身之狀,則說明兩人是一對夫妻了。

毘沙天王可以娶妻生子,說明他不是和尚,只能是護法之神。護法神可以是世俗中人,所以有人說毘沙天王本是西域某一部落的英雄,因其能弘揚佛法、保護佛法而被後人尊為天王,成為佛教四大金剛之一。

毘沙天王既是世俗之人,娶妻生子自然不足為奇;哪吒是他兒子,當然極有可能。不過可惜的是,哪吒的神話傳說在佛典中記載很少,他是什麼佛或者菩薩托生在毘沙天王家中的,又是因為什麼原因而「折肉還母,析骨還父」的,又憑什麼神通向父母說法,這些都難以考證了。而也因為這個原因,才被道教所利用,巧妙地將哪吒從佛門中轉到道家中去了。  

三、哪吒是佛道滲透的產物

正因為哪吒生平身世的故事的嚴重缺失,於是一向善於向佛教尋找人物來歷的道士們瞅准了這個空子,大做起文章來。他們把哪吒這名字拿了過來,硬說是道家的神靈,是玉帝手下的大羅神仙,為了便於降魔,才投胎到李靖家中托生為人,而為人以後,又如何如何神通,如何如何成為英雄,可以說是編造得天花亂墜,令人眼花繚亂。尤其巧妙的是道士們抓住「折肉還母,析骨還父」這八個字大做文章,編出一連串入情入理、波瀾起伏的故事來,這一串曲折動人的故事,其精彩程度卻不在希臘神話之下。數百年來,「哪吒鬧海」的故事進入小說、戲劇,也是影視劇的熱門題材,為無數讀者和觀眾所津津樂道,千百年來盛行不衰。

雖說道士們總是喜歡從佛教中盜竊材料,但他們也的確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巧妙本事,這也讓筆者不得不佩服其編造故事的高妙本領。

宋、元、明這幾百年,是中國儒、佛、道三家互相排斥、對立,而又互相滲透、融合的「非常時期」,最終融合的結果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些艱深煩瑣的理論,筆者在此就不多說了,單說一部《西遊記》,不就是講忠孝節義、空觀假觀、飛天入地、丹灶葯爐,統統都攪到一塊了!

最後再來說說托塔天王李靖手上的那個金光閃閃、神奇無邊的寶塔。

大家知道,中國之有寶塔,也是因為佛教傳入的緣故。如今已是無地不有,無人不識。這東西本來叫窣堵波,又叫浮圖或者浮屠,是安放佛物、經文,埋藏和尚的舍利子和遺物的地方,道教是沒有的。因為道教主張煉丹,丹是可以令人長生不老,令人升仙,遺下的只是葯爐丹灶,不是舍利子,用不著什麼寶塔。

然而奇怪的是,李靖這個道教人物,手裡唯一的寶貝卻是寶塔。這寶塔其實即是毘沙天王手裡的東西,是象徵他能保護佛門的,如今卻落到了李靖手裡。這分明即是道士們從佛教中偷來的。至於是哪個時期的道士們的傑作,如何也已難以考證了。雖說《水滸傳》已經出現「托塔天王晁蓋」其人,但這「托塔天王」綽號也許還是從毘沙天王得來的,而不是李靖。至於李靖怎樣由一個唐朝名將而穿越到商朝的,那恐怕又是一個長期演變的過程了。


關於哪吒有兩個版本,第一,也就是唯一,是封神演義,哪吒死後,被太乙真人用蓮花救活,只有這一本書這麼寫。

第二,哪吒死後,靈魂到靈山,被我佛如來用蓮花救活,給土木火真言,火尖槍風火輪,封為三壇海會大神。。。。

後來要殺李靖,被燃燈古佛等阻止,給李靖玲瓏塔收復哪吒,隨李靖上天,當了大元帥。

估計封神榜是因為認為武王伐紂時候,佛教還未產生,所以沒有佛教什麼事吧。。。。


有人說哪吒本是佛教人物,這個估計不能成立,因為在封神時代,也就是商末周初時期,在這個朝代時期就沒有佛教,也沒有道教,佛教最早是西方教,道教最早是闡教,哪吒出生在商朝末,是商朝城塘關總兵之三子,拜十二金仙之一,太乙真人為師,而太乙真人就闡教弟子,哪吒自然也是閘教門生,哪吒二次出世,功力,法力大增,三頭八臂,手持火尖槍,乾坤圈,混天陵兩件法寶,更有八手各持的法器,哪吒在一次大戰中受傷,最後成了三頭六臂,自封神之後,哪吒父親李靖被封為天王,掌控天廷天兵天將,哪噠三壇會神,天廷大將,有父親李天王領導。


哪吒的身體是取自地上植物而成形,是天生地生的關係。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