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一流

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簡稱“雙一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亦是中國高等教育領域繼“211工程”、“985工程”之後的又一國家戰略,有利於提升中國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爲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支撐。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佈《關於公佈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正式確認公佈,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共計13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A類36所,B類6所),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雙一流建設學科共計465個(其中自定學科44個)。

C9聯盟

九校聯盟(C9),中國首個頂尖大學間的高校聯盟,2009年10月啓動,聯盟成員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共9所高校,立意創世界一流大學。

九校聯盟形式類似於美國常春藤聯盟、英國羅素大學集團、澳大利亞八校集團等,並和這些高校有合作,在出國留學方面,C9高校有一定優勢。

985工程

985工程,是指爲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而實施的工程,即“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項目”。名稱源自1998年5月4日,江澤民在北京大學百年校慶上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講話。

985工程大學名單

211工程

“211”的含義是“21世紀的100所重點大學”,將全國各地挑選出的約100個高等學校設立爲重點高校,這些學校在資金中獲得優先對待。“211”誕生得比“985”要早一些,1994年開始啓動預審,1996年確定第一批名單,2011年,“211工程”的規模已經穩定,共有學校112所,不再新增學校。

目前,加上後來新增的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和華北電力大學(保定),共116所。211院校包括985工程院校39所,小985院校33所。因此,所有的985都是211,但是211不一定是985。

北京地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央音樂學院、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政法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華北電力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北京體育大學、中國人民大學

黑龍江地區:哈爾濱工程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

吉林地區:吉林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延邊大學

遼寧地區:東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遼寧大學、大連海事大學

天津地區: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天津醫科大學

河北地區:河北工業大學

山西地區:太原理工大學

內蒙古地區:內蒙古大學

上海地區: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大學、第二軍醫大學、華東理工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東華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財經大學

江蘇地區: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航天航空大學、南京理工大學、河海大學、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江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蘇州大學

浙江地區:浙江大學

安徽地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安徽大學、合肥工工業大學

福建地區:福州大學、廈門大學

江西地區:南昌大學

山東地區: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河南地區:鄭州大學

湖北地區:武漢地區、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華中農業大學

湖南地區:湖南大學、中南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湖南師範大學

廣東地區:華南理工大學、中山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範大學

廣西地區:廣西大學

海南地區:海南大學

重慶地區:重慶大學、西南大學

四川地區: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四川農業大學

貴州地區:貴州大學

雲南地區:雲南大學

西藏地區:西藏大學

陝西地區:西北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第四軍醫大學、西北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陝西師範大學

甘肅地區:蘭州大學

青海地區:青海大學

寧夏地區:寧夏大學

新疆地區:新疆大學、石河子大學

985/211與雙一流的區別

區別一:985/211側重對大學的評定,“雙一流”側重對學科的評定

無論是“985工程”的39所大學(含國防科技大學)還是“211工程”的100多所大學,都是基於對學校綜合實力的整體評價。儘管之前也有國家重點一級學科和二級學科的評定,但社會對一所大學的整體認知,還是隻看“牌子”不看學科,影響並不大。

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則是先有“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137所),再在此基礎上選出“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也就是說,先看一所大學有沒有若干個很強的學科(專業),再主要根據學科綜合實力來評定一所大學的強弱。

區別二:985是211的“升級版”(211包含985),“雙一流”則不存在交叉

如果說211是重點班,985就是重點班裏的重點班。“985工程”大學均爲教育部或其他中央部委直管,也稱部屬高校;除985外的“211工程”大學則多爲省部共建高校,地方屬性更強一些。但985大學都是211大學。

“雙一流”則是兩個平行的評價體系。“一流大學建設高校”重在一流學科基礎上的學校整體建設、重點建設,全面提升人才培養水平和創新能力,共計42所,在原來39所985大學基礎上新增3所。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重在優勢學科建設,促進特色發展,共計95所。除了之前的大部分“非985”211大學,主要增加了26所特色明顯的高校——

區別三:985/211是固化的標籤,“雙一流”則是有進有出

985/211高校名單確定已有近20年,這兩項工程對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缺陷也有目共睹,很多非985/211高校發展很快,但是受制於“非重點”“非部屬”的標籤,學校辦學實力並不爲社會所認可。很多地方和大學對此多有不滿。

而“雙一流”是一個動態建設過程,遴選認定不是一勞永逸的。

教育部明確提出:

“雙一流”建設以學科爲基礎,對建設過程實施動態監測,根據評價結果等情況,對實施有力、進展良好、成效明顯的,加大支持力度;對實施不力、進展緩慢、缺乏實效的,提出警示並減小支持力度。

對於建設過程中出現重大問題、不再具備建設條件且經警示整改仍無改善的高校及學科,及時調整出建設範圍。建設期末,將根據期末評價結果等情況,重新確定下一輪建設範圍,有進有出,打破身份固化,不搞終身制!

聲明:本文來源於網絡,由高中物理(gaozhongwuli100)編輯整理,如有侵權,聯繫刪除,轉載請註明出處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