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郭及天╱新竹報導】

竹科管理局局長王永壯接掌竹科管理局二年來,即使竹科已經是高度成熟、在全球已享有高知名度的科學區園區,不過面對全球競爭,王永壯期望建構一個讓人才更能交流、讓廠商願意投資設廠的場域,以「以軟扶硬、翻轉竹科」策略帶動這座擁有38年歷史、擁有兆元產值的老牌科學園區轉型。

王永壯為台大大氣科學博士,曾在大學擔大氣觀測講師,後來陸續在氣象局、民航局、國科會等公職服務,在國科會企劃處任內,主導規劃園區、產業創新轉型,對於大型投資計劃並不陌生。2013年王永壯接掌中科管理局局長,順利爭取總投資金額達7,000億元的台積電中科12吋晶圓擴廠及不少重大投資案,二年前接掌竹科管理局局長。

王永壯表示,相對於竹科,中科是一座新發展的科學園區,局長任內重心多在處理環評、環團抗爭的議題,而竹科是座發展成熟的科學園區,如何讓老店榮景持續,如何讓產業得到最好的support,能在各國競爭下維持競爭力,竹科必須作一些改變,讓高科技人才願意留在這裡。

發展軟體產業 未來主軸

「面對各國的競爭,不能什麼都不變。」王永壯表示,竹科營業額近年約穩定在1兆元左右,雖然廠商進駐家數大於流出家數,但竹科短期大幅成長已不易,「發展軟體產業」將是未來竹科發展的主軸,更需建構廠商願意投資的環境、搭好讓人才能發揮的舞台。

過去科學園區的發展是「硬體導向」,園區生態獨立、研發是量產導向、交通較不便,也沒整合居住及娛樂機能;而未來的園區應「軟硬融合」,由標竿企業與學校成為聚落,連結新創、育成、加速器,結合整體地方發展。

王永壯表示,藉現行硬體產業優勢,推動軟體產業發展,帶動竹科轉型,是未來的重要方向,但也面臨竹科腹地有限、部分標準廠房老化等現況瓶頸,無法滿足廠商擴張的需求,因此籌備興建新的「軟體產業研發大樓」今年底動工,未來會爭取國內外軟體大廠進駐;園區內30幾棟廠房有更新需求,著手老舊標準廠房的更新,並興建中繼大樓,同時也積極與新竹市府、台肥公道五科技商務城土地,尋求擴充新的軟體園區。

「不僅蓋大樓招商,要讓來這裡工作的人,得到更好的環境,讓人才願意留下來,而不是只是來工作。」因此,除了與新竹市府協調調撥車道合作、開闢道路、改善交通壅塞的問題之外,新開發的軟體園區也會更重視生活、交通、休閒等機能的提供與聯結。

產官學研合作 培育人才

目前竹科管理局下轄的六個園區中,又以銅鑼、新竹生醫二大園區為近年重點推動園區,因應科技產業的快速發展,會結合雲端、物聯網、大數據等融合創新趨勢,發展AI人工智慧,建構潔淨能源、雲端運算及生物科技等的新產業聚落。

王永壯認為,園區生態圈的人才培育與供應,對高科技發展至為重要,尤其竹科成功來自於產官學研各方面通力合作,包括未來持續與交大、清大、工研院等等學術單位、研究機構,與園區廠商聯結,構築產學合作密切合作的網絡,加速園區創新轉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