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jrj.com  2007年11月06日 02:39 東方早報【字體:大中小】 【頁面調色版

】早報記者 石劍峰

宇文所安田曉菲夫婦在講座現場 早報記者石劍峰圖哈佛大學著名學者伉儷宇文所安和田曉菲夫婦昨天受華東師範大學大夏講壇之邀就中國古代文學作專題演講,首次在國內一起作學術演講的兩人受到了華師大學生的熱烈追捧,演講間隙的休息成為一場熱烈的宇文所安和田曉菲夫婦作品簽名會。宇文所安講唐詩,田曉菲說南北朝詩歌,但兩人對文學史外那些被忽略和輕視的詩人們的關注是昨天兩場演講的共通之處。讓歷史的邊緣人進入文學史宇文所安教授的演講《文學史寫作的新方向》首先從正在參與編輯的《劍橋中國文學史》談起,「我目前負責《劍橋中國文學史》第一卷,主要負責從上古到元代的中國文學史。」在演講中,宇文所安教授主要表達了這樣一個觀點,傳統中國文學史在關照了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詩人、小說家、劇作家的同時,忽略了許多其他本該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據重要地位的文學家。就算是李白、杜甫他們也可能只是千年來各種歷史因素選擇甚至過濾的產物。在宇文所安看來,目前的大部分文學史作品忽略了更多的偉大詩人和詩歌,如果不選擇杜甫而是選擇其他人,那我們看到的將是另外一部文學史。而如何讓那些歷史的邊緣人進入文學史就是他編輯《劍橋中國文學史》的一個重要任務。雖然宇文所安編輯的《劍橋中國文學史》可能和傳統的文學史的書寫有相當差異,但宇文所安也承認,「前代的文學史已經成為我們理解文學的方式,內化在文學閱讀之中」,「所以我們要產生自覺意識,檢視自己的文學閱讀中哪些受到了文學史的影響。」雖然目前正在編撰的《劍橋中國文學史》備受期待,但宇文所安仍然十分謙遜地表示,「我們還需要意識到,不可能書寫一部完美的文學史,也不可能存在唯一的文學史,我們的目的是保護文化傳統,而不是確立唯一絕對真理。」中國古代詩歌無疑是宇文所安的最愛,但談到古詩的翻譯,宇文所安表示如果要翻譯中國古代詩歌則需對整個中國文學史有完整的認識,「所以翻譯詩歌的同時,必須把所有中國文學都翻譯過去,因為中國文人既寫詩又寫散文、小說、戲劇,《詩經》中的典故會反覆出現在唐詩、宋詞中。當然這不太現實。」北方征服了南方 南方言說了北方宇文所安從唐詩說起,提醒每個人要關注那些被傳統文學史忽略的人物,而田曉菲的演講《中國中古時代「南」「北」概念的文化建構》則從隋唐之前的南北朝文學講起,談論千百年來中國傳統文化和文學史上的「南北」概念在南北朝時期的建構。「北方雄健、南方柔弱」,「南文北質」,建立於南北朝時期的文學觀甚至文化觀,在田曉菲看來,這更多體現了一種北方征服者的文學觀,「南北朝的南北二元結構一直影響到現在,從政治、軍事的對立演變成文化隔閡。」「隋唐對南朝宮廷詩予以譴責,因而北方文學被賦予更為重要的地位,」「但現在的情況是南北朝時期留下的詩歌更多是南朝人所做,北朝詩歌可能不符合七世紀左右的文學口味而被忽略了。」「大部分的邊塞詩人其實是南朝人,他們都沒有去過北方邊疆,甚至沒有到過南朝的最北邊。他們創作邊塞詩歌的樂趣是對邊塞的浪漫想像,詩歌中的北方只是史書上記載的邊疆,是典型的文化他者的建構,反過來強調自己的文化身份。」在田曉菲看來,南朝人對北方的想像使邊塞詩歌產生,甚至許多北朝詩人也在模仿南朝詩人,創作邊塞詩歌,「北方征服了南方,南方卻言說了北方。」田曉菲表示,不要執著於文學反映社會現實,「文化反過來產生自然,藝術會衝擊生活,生活成為藝術的模仿。」田曉菲的演講主題雖然和宇文所安相異,但同樣表達了對那些被歷史和文學史過濾的詩人們的關注。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