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手機報在線

圖︱網絡

據路透社消息,本週四(3月28日),索尼公司發言人表示,將在未來幾天內關閉北京的智能手機工廠,並將該工廠的生產遷往泰國,以削減成本,並在明年初實現扭虧爲盈。

縱觀當前全球手機品牌,除去三星和蘋果,其餘基本都爲中國玩家,而在供應鏈端,除了半導體芯片以及顯示領域,其餘領域同樣基本上爲國內玩家。就中國市場而言,華爲(榮耀)、OPPO、vivo、小米已經成爲家喻戶曉的品牌,這四者2018年在中國市場所佔據的份額就達到了77%以上,如果再加上蘋果,那麼,這五者的市場份額更是進一步提高到87%,由此可見國內智能手機市場集中化程度之高!

全球市場同樣如此,三星、蘋果、華爲、小米、OPPO五家手機品牌的市場佔有率就超過了70%,如果再加上出貨量第六的vivo,那麼,六家品牌2018年的出貨量則達到了近80%。在技術、渠道、品牌影響力等多重優勢的情況下,整個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已經進入頭部競爭的狀態!

在這種情況下,二三線品牌在市場的份額可想而知,尤其是在國內市場,國產品牌快速崛起,不僅僅讓三星、蘋果遭遇了很大的衝擊,對於索尼、LG等海外品牌的衝擊同樣很大。早在2018年底,市場就有消息傳出三星將把天津工廠關閉轉移至越南,而在日前,市場再次傳來消息,索尼也將把北京智能手機工廠關閉轉移至泰國,以降低成本!

海外手機品牌集體敗退中國:索尼將關閉北京工廠轉移泰國

據路透社消息,本週四(3月28日),索尼公司發言人表示,將在未來幾天內關閉北京的智能手機工廠,並將該工廠的生產遷往泰國,以削減成本,並在明年初實現扭虧爲盈。

據悉,索尼的整體業績一直都較強勁,但唯獨智能手機業務這塊比較薄弱。據今年 2 月初索尼公佈的2018Q3 財報顯示,索尼營業利潤較上年同期增長14%,達到 8110 億日元。但因其相機與智能手機業務銷售低於預期,而下調了本財年的營收預測。

數據顯示,在過去的四個季度裏,索尼手機業務共虧損了 1010 億日元(約合61. 9 億元人民幣)。其主線產品Xperia系列智能手機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僅佔1%。爲此,日前,索尼公司還宣佈將於今年 4 月 1 日合併相機和手機等部門,並稱重組之後Xperia有望在 2021 年盈利。

數據顯示,2017年第三季度,索尼在全球共銷售了340萬部Xperia手機,2018年第三季度,這一數字降至200萬部。外媒認爲,由於5G技術的部署,手機製造商正受到研發成本上升的衝擊,如果銷量持續下降,索尼移動通訊部門將面臨非常艱難的局面。

此外,索尼還宣佈,將旗下影像產品及解決方案業務(IP&S)、家庭娛樂及音頻業務(HE&S)和移動通訊業務(MC)重組爲電子產品及解決方案業務部(EP&S),並將於2019年4月1日正式實施該方案。

同時,索尼董事長平井一夫宣佈,將於今年6月18日退休,結束35年在索尼的工作生涯,此後將會繼續擔任索尼高級顧問。一年多以前,平井一夫辭去了索尼CEO的職務,將這個角色轉交給了首席財務官吉田賢一郞,後者將索尼從虧損的製造商轉變爲一家專注於組件和PlayStation業務的盈利公司。雖然平井一夫將於6月18日離職,但在索尼管理團隊的要求下,將繼續擔任公司的臨時“高級顧問”。

“自2013年12月起,平井一夫和我一直在共同致力於管理改革,”吉田賢一郞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雖然他將從董事長和董事會退休,但我們期待着他對索尼管理層的持續支持,包括廣泛的多元化業務。”

平井一夫在聲明中表示,“自從去年四月將首席執行官的指揮棒傳給吉田賢一郞以來,作爲索尼董事長,我有機會確保順利過渡併爲索尼的管理層提供支持。我相信在吉田賢一郞強大的領導力下,索尼的所有人都團結一致,並準備爲索尼創造一個更加光明的未來。因此,我決定離開索尼,索尼在過去的35年裏一直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要向在此過程中一直支持我的所有員工和利益相關者致以最熱烈的謝意。“

平井一夫於1984年加入索尼音樂部門,後來移居美國領導該品牌的海外營銷。他在1995年調到了索尼電腦娛樂公司,正好在第一臺PlayStation推出之前,之後在2006年接替Ken Kutaragi擔任遊戲業務負責人。2012年,他取代霍華德·斯金格(Howard Stringer)擔任索尼首席執行官,領導了“一個索尼”計劃,簡化了公司的運營。

從索尼手機業務來看,據資料顯示,2014年索尼手機業務部虧損高達2204億日元,早在2015年,《日經新聞》就曾報道,當時索尼計劃斥資至少10億日元在泰國建立手機工廠,預計在當年正式啓用。而這是索尼在海外建立的第二座手機工廠,索尼希望從2016年開始在該生產線上實現100部智能手機的年產能,將生產的智能手機銷往中國、印度以及其他東南亞國家市場。事實上,索尼不僅僅在泰國有手機工廠,同時其還有相機工廠!

索尼逐漸退出國內市場其實早就可以預見,在2016年,索尼就宣佈把索尼電子華南有限公司(簡稱SEH)全部股權出售給歐菲光,而歐菲光也正是通過此次收購一舉進入蘋果供應鏈。但索尼在這次出售廣州工廠過程中處理的並不恰到,導致工廠工人大罷工!

事實上,在索尼工廠退出中國以前,就有不少日韓企業已經退出了中國,並且導致其國內的不少供應鏈廠商倒閉!2018年,三星先後把深圳工廠以及天津工廠都關閉!

2018年4月份,據媒體報道稱,從事手機和網絡產品研發的深圳三星電子通信整體撤離深圳,除了6名韓籍高層以外,剩餘的約320名本土員工將會全部被裁員!如此,三星“拋棄了”其在中國唯一一家生產網絡設備的公司。

據工商資料顯示,深圳三星電子通訊公司前身爲深圳三星科健移動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2月,時由韓國三星電子株式會社、中國科健股份、深圳市智雄電子、上海聯和投資,分別以49%、21%、20%、10%的出資比例成立的中外合資企業,註冊資本爲2000萬美元,主營開發和生產CDMA手機產品、銷售自產產品並提供售後技術服務,以及進行3G終端產品技術的研發。但到目前爲止,韓國三星電子株式會社已經變爲深圳三星電子通信有限公司控股股東,持股95%;上海聯合投資有限公司持有5%。

據瞭解,自2013年以後,該公司業務開始由手機生產轉型爲網絡設備生產,是三星唯一一家海外網絡設備生產廠家,主要生產基站終端RRU,之前都是在位於韓國龜尾的韓國三星網絡事業部進行生產。據深圳三星電子內部員工透露,此次遣散主要源於生產基地已經轉移至越南,業務生產隨之也轉移到越南。

到了2018年12月底,三星再次宣佈關閉天津工廠。據悉,天津三星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3月,屬於中外合資,註冊資本爲1.04億美元。股權結構顯示,三星電子株式會社持股90%,天津市國資委通過天津中環電子信息集團有限公司持股10%。

與關閉手機工廠同步的是,三星計劃在天津投資動力電池生產線和車用MLCC(多層陶瓷電容器)工廠等項目,新增投資爲24億美元。有媒體引述天津開發區管委會辦公室副主任李偉華的話稱,天津區域內現有10家三星系企業,累計投資超過58億美元,佔三星在華總投資的近1/5。這些企業2017年完成產值840億元,與前兩年基本持平,發展態勢平穩。

對於手機工廠關閉,天津市方面認爲,目前看即使調整也屬正常產品戰略調整之舉,不會對天津移動通信配套產業鏈造成直接衝擊。據悉,上述兩個新項目投產後,合計產值將超過200億元,是三星在天津手機產業產值的一倍以上,同時將提供相關就業崗位。

三星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由於增長放緩,整個智能手機市場正面臨困難。三星電子的天津通信技術公司計劃未來將側重於可提高競爭力和效能的活動。” 除天津工廠外,三星電子公司還在惠州有另一家中國手機工廠。最近幾年來,三星電子公司在手機業務方面的主要投資,已經集中在越南和印度的生產設施上。上個月,該公司在印度首都新德里附近開設了一家世界上最大的智能手機工廠,該工廠預計將成爲一個出口中心。

國產手機品牌發力海外市場:受傷的不僅是海外手機品牌

衆所周知,當前國內一線品牌幾乎佔據了整個市場絕大部分市場份額,受限於國內整體市場份額的飽和,導致國內市場陷入存量競爭狀態,而另一方面,則加速拓展海外市場。這種情況下,將不僅僅對海外手機品牌造成很大的衝擊,同時,對於國內此前主要從事海外市場的中小型手機廠商同樣將造成很大的衝擊!

據手機報在線旗下旭日大數據顯示,華爲海外市場佔比從2018年第一季度的56%提升到第四季度的60%,而榮耀海外市場佔比也從2017年第三季度的14%提升到2018年第四季度25%,OPPO海外市場佔比則從2017年第三季度的25%提升到2018年第四季度35%,小米從2017年第三季度的40%提升到2018年第四季度的55%。

而在海外市場中,近些年來最火熱的莫過於印度市場,數據顯示,2018年印度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爲1.423億部,與2017年的1.32億部相比同比增長14.5%,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在經歷了2018年第三季度的強勁增長後,由於渠道庫存較高,智能手機市場在2018年第四季度環比下降15.1%,但年增長率依然高達19.5%。功能機方面,印度市場2018年同樣達到了1.813億部,同比增長10.6%。這主要是受印度Jio Phone品牌手機全的推動,其出貨量佔功能手機總出貨量的36.1%。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或將是智能手機廠商在印度市場爭相發力的關鍵一年。多家數據機構數據預測,2019年印度智能手機市場將增長12%,出貨量預計將達1.6億部,且將成爲全球唯一增長的主要智能手機市場。

儘管如此,但據手機報在線調研得知,印度手機市場的競爭甚至比國內還要競爭,一方面在於印度手機市場的玩家主要爲國內品牌,這些國內品牌一進入印度市場就複製國內的營銷模式,使得印度市場的競爭絲毫不亞於印度市場,而國內品牌在印度市場主要侷限於中低端市場,這也導致競爭進一步加劇。

而另一方面在於,印度市場當前智能手機主要以中低端市場爲主,消費層次不如國內這麼明顯,距離消費升級仍需一段時間,這也是蘋果在印度市場還未起量的重要原因所在。兩方面的原因,導致印度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甚至極有可能會走向國內當前陣營狀態。簡而言之,2019年是國內一線品牌發力印度市場重要的一年,也將成爲印度市場轉折的一年!

在高端市場方面,就華爲而言,其在海外市場此前主要以歐洲市場爲主,而OPPO、vivo、小米在海外市場此前則主要以印度等東南亞市場爲主,但市場增速根本無法滿足這些國產手機廠商的需求,OPPO、vivo、小米在印度等東南亞市場儘管出貨量還不錯,但是受限於市場的消費水平,導致毛利率並不高。

在這種情況下,其一方面加強在印度等東南亞等中低端市場的力度,同時,另一方面則快速發展歐洲等海外高端市場!

2018年年初,小米在西班牙開店,拉起了進軍歐洲的號角。沒過多久,小米在法國、意大利相繼開店。雖然都是授權店,但小米擴張的決心可見;爲了加強海外業務,OPPO則是調兵遣將,原中國區營銷負責人吳強開始全面負責海外市場業務。

2018年中,OPPO還在法國盧浮宮玻璃金字塔下發布了Find X,這也意味着OPPO正式開啓歐洲市場的擴張。發佈會期間,OPPO宣佈首批進入的歐洲市場包括法國、意大利、西班牙以及荷蘭。

OPPO副總裁吳強表示:“OPPO今年將進一步加速海外市場業務發展,進入歐洲市場是OPPO海外業務拓展的又一里程碑。我們將充分運用公司在其他海外市場積累的豐富經驗,並結合歐洲市場的特點,穩步推進OPPO在歐洲的業務開展。”

由此可見,國內一線手機品牌目前在海外市場的佈局已經不僅僅是中低端市場,更是全面覆蓋高中低端市場,在穩住中低端市場的同時,進一步發力衝刺高端市場。從高端市場方面來看,受到衝擊的無疑只有三星和蘋果,而在中低端市場方面,受到衝擊的則不僅僅只有索尼、LG、諾基亞等海外手機品牌,同時,對於國內此前主要從事海外市場的中小型手機品牌而言,同樣也是一場災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