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台湾

維持苗條?先培養生活好習慣!

很多人以為,我吃吃喝喝卻不胖是因為積極健身,我聽了都好心虛,

我的運動頻率實在稱不上高,只能維持肌肉量而已,

其實運動只是幫助,主要還是跟平常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有關。

每天能代謝的熱量就差不多是那樣,跟每個人的生活型態有關係,

在跑步機狂跑一個小時?吃個便當,熱量就回來了。

所以平常習慣怎麼吃還比較重要!

我仔細想了想平常生活上的習慣,整理出來跟大家分享。

  

我不喜歡太激進的做法,不管是節食或單一飲食、甚至瘋狂運動,

這對我來說都不是能夠持久的生活模式。

畢竟我們是職業婦女,有工作的!不是天天有空做菜、沒事就泡健身房的貴婦啊!

年輕的時候根本不用管吃什麼喝什麼,現在真的沒辦法,得花些心力才能維持20歲的體態,

我也是經過長時間調整,才漸漸形成現在的生活習慣。

  

一、上班日控制飲食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私下幾乎不太忌口,

看起來什麼都吃,來者不拒,

但真的要說,我自己是有一些基本的節制,

有些原則已經形成習慣了。

 

說是管制,其實不麻煩也不痛苦,

因為只有上班日這麼乖!

在上班,不可能有太多機會破壞規矩,

也因為在上班,比較容易養成習慣,不會因為在家頹廢就不想做

 

1. 三餐正常吃,但盡量吃食物原形

三餐過於節制,基礎代謝率會下降,而且會很想吃零食!

上班已經很累了,叫我餓肚子心情會很差!沒體力也會影響工作表現。

所以三餐都是正常吃!

  

所謂的正常吃,還是有些原則。

除了早餐我幾乎都是外食,想吃什麼就吃什麼,

但盡量不要吃「食品」,吃「食物」。因為很多東西就只有熱量,沒什麼營養。

EX:與其吃雞塊,不如吃烤雞腿;酥皮焗叉燒包兩個才會飽,還不如吃個牛肉漢堡。

什麼蘿蔔絲餅、車輪餅這種的,絕對不會是我上班日的三餐,但我會吃雞排,也會吃滷味!

形成習慣之後,連熱量都不需要算,因為基本上不會差太多。

 

2. 澱粉減量

我吃便當也愛吃丼飯,但一般便當的飯量較多,我會只吃一半,菜跟肉全部吃光;

餓的話甚至會多點顆蛋或是其他配菜,讓自己吃得飽。

我會吃漢堡,卻很少吃麵包。

這類純澱粉的餐食,像是乾麵、拉麵、麵包,除了填飽肚子沒什麼配菜的東西,只要有其他選擇就不吃。

 

Yu-Shu Wu 吳宇舒(@yushu_wu)分享的貼文 於 2017 年 7月 月 16 4:10上午 PDT 張貼

 

 

3. 不吃甜食,不喝飲料

這一點最關鍵!「糖」熱量高又沒營養,少碰差很多。

一杯手搖飲的熱量,我可以吃兩隻雞腿了!當然吃雞腿比較爽啊!

算一算,我大概一個月喝個兩杯而已吧?連罐裝飲料都不常喝。

 

上班日絕對不會主動買飲料喝,辦公桌也不太放零食。

加上本來就不喜歡吃甜食,蛋糕甜點我都很少碰,

最多就是早上拿來配黑咖啡吃。

這要做到不難,畢竟上班也沒那麼多時間吃吃喝喝,中午路過飲料攤節制一下就少了500卡,有什麼難的!

 


4. 喝大量的水

這也是長期養成的習慣,在辦公室的時間長,很容易達成。

上班我完全不喝飲料,

辦公桌上就只有溫開水!1000CC的熱水壺,每天都會喝完一大瓶。

  

因為主播必須一直講話,所以上班時我就不喝冰的,很容易鎖喉,

帶進棚內的保溫瓶,一定是完全熱的熱開水!

夏天不熱嗎?可能電視台冷氣很強,而且我也習慣了,夏天一樣喝熱水。

 

#brita #fillgoActive #Britafill&go

Yu-Shu Wu 吳宇舒(@yushu_wu)分享的貼文 於 2017 年 4月 月 10 2:12上午 PDT 張貼

 


5. 晚餐盡量在六點前吃完

上班日因為時間規律比較容易控制,

大部分的日子,我在晚上六點半後就很少吃東西了。

一方面是因為我主要播晚上八點,太晚吃飯我沒有時間準備;

再者,晚上代謝較差,每天都太晚吃很容易發胖。

每次反而都是加班,同事常會塞些吃的給我而破功。

 

6. 下班嘴饞慎選零食

有時候下班回家難免會嘴饞,

尤其朱先生躺在沙發上吃洋芋片,怎麼可能忍得住!

我回家偶而也會吃個幾口,但絕對不會吃整包。

真的餓的話,我可能會吃幾口優格,或喝半杯牛奶,這還滿止餓的;

有時候也會吃幾口水果,但台灣水果極甜,晚上也不宜吃多。

重點是,吃幾口解饞就好!不要吃宵夜!

然後早早去睡覺!心裡想著明天早餐要吃什麼好吃的!

 

 

二、休假日開心吃

如果每天都管制飲食,這樣生活還有什麼樂趣?

只要休假就解禁放鬆,想吃啥就吃啥!

所以看到我那些吃吃喝喝的照片,都是休假。平常不會每天這樣吃的!

 

通常兩天的休假日,熱量會超過的,大概加起來不過一~三餐,

又不是天天這樣吃,

而且平日控制得好,額度應該是夠的。

放鬆個兩天,平日就會甘心繼續保持好習慣,才不會三不五時破功!

 

三、規律運動

運動要形成習慣才會持久!消耗熱量是其次,主要是為了提高基礎代謝。

與其有一搭沒一搭,還不如固定最少一週一次之類,保持規律。

如果知道最近休假吃過量,就再多找一天做有氧。

 

#swimming #fenix5s

Yu-Shu Wu 吳宇舒(@yushu_wu)分享的貼文 於 2017 年 9月 月 30 7:06下午 PDT 張貼

 

我的運動頻率不算高,但很規律,不會超過一個禮拜都不運動,

一小時肌力訓練加半小時有氧,不花太多時間。

肌肉量多的話基礎代謝相對高,就可以放心吃更多,所以肌力訓練很重要! 

 

四、每天固定時間量體重體脂

有人認為天天量體重壓力太大,

但久久沒量,很容易胖了都不自知,

通常覺得衣服變鬆或變緊,大概都已經差了兩公斤;若是外人看得出來變胖,大概都多五公斤了。

我比較重視體脂,體重反而還好,數字也只是參考,畢竟實際體態比數字重要。

當然數字有上有下,生理期或身體水分、甚至前一晚喝了酒都會影響,不需因為數字一時高低太過在意。

主要是藉著固定同一個時間測量,長期紀錄可以看出趨勢,進而調整生活習慣。

想確定實際體態有沒有改變,除了照鏡子自己感受之外,有必要的話我會拿皮尺量,比較體圍還是最準確的。

 

 

我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維持年輕,不是為了減肥,

希望自己未來到了不惑之年,跟二三十歲時比起相差不會太遠,

也許妳會覺得這些習慣都是老生常談,

沒錯,大家都知道的好習慣,做得到才有用。

我沒有要減肥,也不是對自己很苛刻的人,

但與其胖了之後瘦得這麼辛苦,還不如平常多用點心,愉快生活,不是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