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歲的我們想到什麼就說什麼,總是立刻就大聲說出當下的想法,像是衝向天際般飛行跳躍,也像是要劃破城鎮般疾走,我們以超越飛機雲的速度,供乘飛馳,開懷大笑也不覺得丟臉。率性而為,說多快樂就有多快樂,而且也只有現在能才能這麼做了。

鄰近畢業季,我也感染上了一點平常絕對不會有的文青式憂傷。最近看了許多以高中為背景或是與青春記憶有關的書籍,而「聽說桐島退社了」雖然是以日本高中為背景,卻有很多地方擊中了台灣高中生的我,因為很多際遇和掙扎都太過相似,讓我頗有共鳴。

看這本書就像是有一根羽毛輕輕降落在心中,也像是一杯溫開水,緩緩的滲透到全身,給人的是淡薄、輕盈,一如它的推薦序中所說的「空氣感」。

然而只要當過高中生,只要去咀嚼這些角色的心理活動和想法,就會發現這是一本非常尖銳的小說,它將高中生活殘酷的無形規則、朋友間微妙的自私心理、存在於心的自卑感通通都攤在讀者的眼光下。

桐島雖然是本書的主角,卻只是一個作為引子、契機的存在,他的退社引發眾角色們複雜的心理變化。高中生就是如此,對自己沉默的、容易受周遭影響的,只要在自己小小世界中發生任何細微的影響,立即就像被起波水面驚嚇的魚,揚起了原本應該靜靜沉於心底的淤泥。

本書用一個角色作為一個章節,每個章節都從不同角度出發,思想各異。

我最喜歡的章節幾乎都是女孩子角度。雖然書中每一個篇章我都因目前的年齡與經驗而非常能認同,但和比較著重於社團、夢想的男孩子相比,重心放在人際、自我定位的女孩子引起我更深刻的感受。

 

澤島亞矢

如果能夠把這顆石頭沿路踢回家,我就能上榜--我經常覺得做這種事情的人好幸福。他們心中有神存在,或者說很懂得控制自己。如果那顆石頭不慎在中途掉進河裡,他們也會說:「剛剛的不算,再來一次。」因為他們把自己當作神。

這是我最喜歡的篇章。

開頭的部分讓我覺得十分可愛,也是我平常會在不安時給自己勇氣的方法。

我覺得這是一種給自己勇氣,並且在心中無所依靠時尋求著將運氣拉到自己身邊來的渴求。例如我在大考的當天都會穿著過腳踝的白襪,是那種完全符合高中校規,穿短褲和裙子都會顯得小腿很粗壯的棉質白襪。我只要一穿上這種白襪子,心中就會想:「我是一個很好的學生呢,照著校規行動,絕對是好學生的吧,所以請給我好成績吧。」這樣的心理活動其實很好笑呢,也有很多漏洞,但是作為增強自己信心的方法真的很有用。

把自己當作『神明』的亞矢心中也必定是有所祈求的,而她的祈求就是希望自己喜歡的人也能夠看見自己。她看著那個有著褐色爆炸頭的男生,故意每天都面向窗外練習薩克斯風,在朋友和意中人聊天時一邊羨慕朋友一邊失落的沉默,若無其事的給看上意中人的朋友口頭支持。

她每天踢著石頭,戀情卻還時沒有結果。

其實這不是理所當然的嗎。只是踢著石頭卻沒有勇氣去改變,是什麼事情都不會改變的喔。

我的心中雖然曾經浮現過這種想法,但是代入自己去想的話又會立刻難過的想要流眼淚。

有很多時候我都幻想著自己能得到渴望的東西,或是明明心中不這麼想,嘴上卻說著違心之論,假裝自己不在乎。只是因為我缺乏勇氣和改變現狀的決心罷了,因為勇氣並不是靠著穿白襪和踢石頭就輕輕鬆鬆能夠獲得的東西,就算我這麼做有機會能夠達到我夢想中的完美結果,但是真的要跨出那一步的話,得到不如意的結果機率是不是更大一些呢?稍微想到這些,我心中的勇氣就又萎縮了,真是悲慘。

亞矢在和朋友志乃相處的時候,曾經在內心說過一段話。

人際關係就像玻璃精工一樣,外表十分耀眼美麗,會反射陽光,將光線朝四面八方散射,然而只要手指一碰就立刻毀壞了,光線一照,內部就會產生扭曲的影像。

雖然十八歲的我們已經成熟到能夠了解世界並不是只有骯髒醜陋的東西,還有很多美好的事情,但是在人際關係中心力交瘁時,就會覺得友情也不過是虛幻縹緲的東西,就算彼此擁有很多美好的回憶,一但哪裡產生裂痕,醜態盡現,那一切都完了。

儘管如此,我們是不可能脫離人群的,所以即便像志乃這種女孩子,惡劣一點來說的話,這種膚淺的女孩子,只在乎漂亮的外表與男孩子的交際,對於外表不夠精緻的"下層"不屑一顧的人,在不得已脫離班上漂亮女孩子的小圈圈後,並沒有選擇孤身一人,而是去親近亞矢。

聽起來簡直像是在利用亞矢撫慰自己的寂寞感,但是人與人的交際也大抵如此了。

亞矢篇章除了人際與祈求勇氣的方面外,還有學生時期的小叛逆這點擊中我的心理。

打算做一件好像會被罵」的事情之前的雀躍,總是助長我們的興奮。

完全同意。

我喜歡在學生時代享受不遵守校規時心裡的快感,因為從國小、國中到高中,總是有層層的規定與束縛壓在我們身上,而轉眼間就要進入師長與家長都無心無力控管的大學時期,到時享受叛逆的話也只不過是「墮落」罷了。

趁著現在故意遲到、故意穿短襪、將裙子折起兩折、在集會時聽音樂、請假出去玩樂。

即便如此我們也不會去抽菸、去不良場所、翹課、在師長面前罵三字經,因為我們謹守著高中生的界線,就算享受這些不良的感覺,我們還是知道自己究竟在做些什麼,知道不要讓父母擔心。

這才是小叛逆的基本。

像亞矢這樣乖乖的學生,也是需要小叛逆來調劑身心的,這是高中生最刺激的娛樂了。

 

宮部實果

想到什麼說什麼」和「忍耐」,哪一種作法更像大人呢?

*

一般人或許覺得很無聊,但對女孩子來說,集團就是世界。

屬於哪個集團,也決定了自己所處的地位

*

我呢,怎麼說,想要成為更有內在,人人都會覺得有內涵的人

 

實果的設定其實是有點老套的,父母再婚、繼母因姐姐和爸爸過世而受打擊、女主角被誤認成繼姊生活著,儘管如此,在本書中這個設定所要傳達的意義是所有用過這個設定的八點檔和輕小說所不能比的。

實果一直生活在「錯誤」的地方。

她在學校裡是屬於「上層」,漂亮搶眼的外表、運動社團、被同樣漂亮的女孩子圍繞、同樣是「上層」的男朋友。

這樣的她,卻總是因為不能說出心裡真正的想法而痛苦迷茫著。

她看見別人比自己好,會微妙的很不甘心,也無法坦率的說出對別人的稱讚,因為那等於承認了自己不如人。在面對自己的圈子裡其他女孩時,時常無法認同他們的言行,卻沒有辦法大聲說出反駁的話語。想要脫離,卻沒有辦法完全捨棄,因為女孩子所處的團體就是地位。

而給她最大壓力的是無法承認她存在感的家庭。

像是被放在錯的地方,名字和個性都是錯的,但是那些錯誤的身分或許也有一部分是她對自己的期望。

據說青少年時期所需要面對的心理難題是身分認同與混亂,我想實果應該是遇上了這類的問題吧。

我覺得這並不是靠他人能夠解決的問題,但也並不需要完全靠自己。很多人或許會像實果一樣,並沒有要向他人分享自己困難的意願,或是不知道可以尋求的幫助,畢竟這是心理層面的困擾,有時憋著憋著,麻痺、習慣了,甚至會假裝自己忘記了。

其實忘記也好、記得也好,憋著也好、大聲傾訴也罷,我們一邊努力生活一邊掙扎最後必定會找到自己心靈的平衡。

 

 

其他人例如小霞或涼也都是我很喜歡的篇章,他們兩個是能夠率性的面對自己內心的角色,非常可愛。

這本書將故事背景框在高中這個狹小的空間中,但卻呈現十分完整的世界觀,因為那裡對當下的我們來說就是世界的全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