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積極開展“改革創新、奮發有爲”大討論的活動中,山醫大一院緊密結合山西省衛健委對“136”興醫工程的要求,深化優質護理服務內涵,全面提升患者就醫感受,率先在全省大力推動信息化建設,探索智慧醫療模式,以信息化管理推動“136”興醫工程實施,加強領軍臨牀專科建設;以信息化促進醫護一體化工作開展,不斷改善羣衆就醫感受,切實提高患者獲得感和滿意度。

在山醫大一院信息化建設的快速推進下,信息化建設也爲病區無陪護管理在保障患者安全、優化服務流程方面起到了保駕護航的優勢作用。精神衛生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神經內科、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執行各項操作已全部應用PDA掃描來識別患者身份,有效的避免了各項操作的錯誤執行,保證了患者在住院期間的診療安全。

藉助醫院六級信息化平臺

助力醫護一體化模式實施

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神經內科的查房及日常工作中,護士應用移動推車進行牀旁交接班、聯合查房,查房中醫護人員可隨時查看電子病歷單、各項護理記錄單以及檢驗、檢查、影像報告單,使醫護溝通更快捷、爲患者診治更及時,信息化結合醫護一體化的查房模式,進一步密切了醫護間的合作,治療團隊的高度溝通使醫護對患者的病情有共同的關注點和準確的判斷,讓患者的治療、護理更及時有效,同時有利於提高護士專業知識水平和護理技能,培養各層級護士的臨牀思維能力。移動護理車的應用使電子護理記錄代替了手工護理記錄,提升了護士的工作效率,也把護士更多時間還給了患者,使患者在住院期間享受信息化便捷的優質護理服務,有效提高了患者的就醫感受。

患者在住院期間各種風險的提前預防、提前干預是對醫護工作者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在臨牀工作中必備的專業素質。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運用各項風險評估單加強患者住院期間的壓瘡、跌倒/墜牀、心理、營養、靜脈血栓、疼痛等各項風險篩查,同時及時與醫生進行聯動管理,做到患者安全風險的提前干預,將預防在前的護理理念應用於臨牀,服務於患者。

精神衛生科實施醫護合作新模式,實施入院評估一體化,治療護理一體化,查房討論一體化,健康教育一體化,延續服務一體化服務體系,開展醫師---護士動態瞭解患者病情變化及心理需求,共同設計個性化的護理方案,結合正念訓練、樂眠操、壓力處理、人際關係處理、生活技能訓練等活動多角度、多途徑的爲患者開展心理指導及心理治療,更好地幫助患者康復、迴歸社會。

深化優質護理

推進優質護理服務

優質護理是護理工作的永恆的主題,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在結合醫療工作的開展同時,更新各項護理常規,並針對科室常見疾病,着手製作便於向患者推廣的二維碼,內容涵蓋了患者需要掌握、配合的術前、術後、出院指導信息,拓展了健康教育途徑,也爲患者提供了更易於理解、更便於閱讀的健康教育途徑。

神經內科將科室重點發展亞專業——腦血管病的防治作爲健康教育的重點。科室醫護合作工作完成腦血管病的宣傳展板及團體健康教育講堂活動,內容包括腦血管病的預防,急救處理,治療,危險因素的控制,早日康復鍛鍊,疾病轉歸等,最大程度讓患者和家屬在短短的住院時間內獲得更多的疾病相關知識,幫助減少疾病的復發,從而減輕家庭,社會的經濟負擔。

山醫大一院將通過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通訊等技術,全力打造智慧病房服務體系,消除護士與患者最後一米的距離,讓家屬能放心的把患者交給醫院,使患者能安心地住院治療;不斷深化優質服務內涵,爲患者提供安全、便捷的住院環境,提供及時、高效、優質、專業的護理服務,進一步推動了“136”領軍專科和智慧醫療的建設。

來源:山醫大一院宣傳部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