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段偉朵

  兼容幷包、"東、西"融合,不僅僅是中國和亞洲一流大學的精神,也是世界一流大學的精神。

  3月28日,博鰲亞洲論壇舉行《大學校長對話:教育的"東、西"融合》分論壇,多位嘉賓探討全球化時代如何在堅持本土特色的基礎上,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吸收、借鑑別國高等教育之長。

  斯里蘭卡科倫坡大學校長Lakshman DISSANAYAKE、巴黎綜合理工學院校長Eric LABAYE、韓國延世大學校長KIM Yong-hak、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校長李劍閣、英國考文垂大學副校長David PILSBURY、美國伍斯特理工學院教務長Winston SOBOYEJO、牛津大學賽德商學院院長Peter TUFANO、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等來自亞洲、歐美一流大學的校長,分享教育國際化和東西方融合的理念、思路和案例,探索全球化時代的教育思想和模式。

  具備哪些基本特徵纔算得上世界一流大學?正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八位校長給出了八種不同版本的觀點:

  觀點1:最重要的三個特徵是高品質的教育、跨界互聯互通、本地社區產業合作;

  觀點2:卓越的文化、傑出的研發能力、完整的生態鏈;

  觀點3:應該培養能夠改變世界的精英,並積極參與解決社會和全球問題;

  觀點4:一流的理念、一流的教授、一流的設施;

  觀點5:具備更長久的思考維度、對本地的國家和民族作出貢獻、有非常好的全球影響力。

  此外,還有觀點認爲,世界一流大學應當能對世界作出貢獻,提供思維領袖、對社會產生影響、促進創新並拓展知識邊界等。

  擁有150年曆史的科倫坡大學,目前最關注的是學生的就業問題。該校校長認爲,學生應該能夠滿足日新月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學校的課程應該調整,具備可就業性,尤其是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方面,一定要更加關注這個問題。教育是爲了就業,不管喜歡不喜歡,都必須直面這個問題。與此相關的另外一個話題,就是企業家精神。如果要解決就業問題,學校也希望培養學生成爲企業家,這樣可以和工業界、和私人領域聯繫起來,同時也能夠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徐華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