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測試」是應試教育製造的人性災難

2011-10-27 19:40

  近段時間,江蘇無錫市兒童醫院兒保科格外忙碌,令醫生納悶的不僅是來測智商的學生明顯增多,而是有的家長反常的希望醫生給自己孩子比較低的分數。因為老師告訴家長,如果孩子智商低,那麼即使成績差也不會影響到老師的業績;反之,家長、孩子都會受到老師比較多的批評。(據10月27日中國廣播網)

  這些年,素質教育的大旗雖然迎風獵獵飄揚,公民教育的呼聲也曾不斷瀰漫擴散,但一個無法迴避的現實是,應試教育仍在大行其道。在應試教育極度功利化驅使之下,人們越來越發現,如今教育越來越沒有尊嚴,教師沒有尊嚴,學生沒有尊嚴,家長也沒有尊嚴,由此,還製造出種種人性災難來。無錫「智商測試」門診爆滿,家長要求醫生將孩子智商改為低分,就是教育失去起碼人文精神與人性關愛製造的尷尬悲劇。

  教師與家長心照不宣地將「低智商」這樣的身份標籤貼在孩子身上,這實在令人情何以堪。是的,這一刻,他們可以解脫了。做為教師,從此不需要擔心這樣的孩子會影響他的教學業績;作為家長,也從此不需要面對教師種種「子不教,父子過」的批評責怪。然而,最無辜的卻是孩子,他們人格尊嚴遭受侮辱,個人隱私受到侵犯,甚至還可能在內心留下難以祛除的陰影。這樣的人性災難,都源於教育的功利與自私,應試教育及其相關招生模式,恰恰就是這種人性災難的制度源頭。

  應試教育的分數崇拜,應試教育的升學率數據崇拜,在現實中,都早已形成了一整套成體系的考核標準。在教育行政化的體制之下,在教育衙門化的現實之中,學校升學率差,校長的仕途就黯淡了。教師所教班級考試成績差,教師工資資金就可能要縮水了。學校壓教師,教師壓學生與家長,到最後,學校、教師、學生、家長都淪為「分數的囚徒」,大家捆綁在一起。而「智商測試」,不過就是一張應試教育背景下成人的「免責牌」,幼小無辜的學生卻成了替罪羊。

  教育淪落到讓教師與家長合謀去給孩子貼上「低智商」標籤,這是教育最大的可恥,是教育最大的痛感。從某種意義講,應試教育一開始就布下了一個最可怕的陷阱,它以內容片面、行為短期、目標功利,讓這一代教師與家長慢慢失去愛心與智慧,讓教育越來越沒「智商」。比如,,應試教育以功利化來消解教育應有的人文精神,以工具化來祛除教育應有的價值功能,以無限責任讓教師和家長都茫然失措,身心俱疲。最後在這種無聊遊戲中,大人們終於失去最後的理性與耐心,殘忍地製造出這種刻意降低孩子智商分數的怪異行徑。

  可以說,無錫「智商測試」,清晰測出當前中國教育的罪孽深重。沒有健康的教育,就沒有健康的教師,也就沒有健康的家長,最後當然就沒有健康的學生。無錫「智商測試」門診爆滿是一面鏡子,它展示出當前普遍存在著粗暴、簡單、機械的教育行為,在這樣的教育情境下,最終培養的學生,不止是「低智商的一代」,更容易是精神垮掉的一代。原因很簡單,一種不尊重孩子尊嚴、隱私、權利的教育,一種不能給予孩子真正人文精神與人性關愛的教育,最後一定無法讓未來一代成為具有公共精神與權利意識的現代公民,也會製造出更多人性冷漠的教育悲劇來。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