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的衣裳個人圖書館

不要抱成見 預想青少年將產生逆反情緒的父母也許實際上在挑起這種情緒,這將成為應驗的預言。心理學家們勸告道,不要一看到青少年有獨立意識的跡象便壓制,擔心現在哪怕作出一點讓步就意味著會出現越軌的行動。父母的反應越過分,青少年越堅持自己的意見。父母如果更加強硬地採取壓制手段,一場大規模的衝突將在所難免。   保持作為家長的地位 在你想成為你孩子的朋友、相互信任和共享歡樂時,你應該仍然作一位「船長」,你也許聽取「船員」們的意見,但要由你來決定航向。   心理學家黛安娜-鮑姆林德把家長分成三種類型:放縱型、專制型和權威型。   當一個13歲的孩子想去參加一次周末聚會時,一位放縱型的家長也許會說:「去吧。」   一位專制型家長的反應也許是:「不行,你太年輕,不能參加這種活動。」   權威型的家長先考慮孩子的意見,然後作出決定:「你知道我們周末的作息安排。如果你能在10點前回家,你可以參加晚會。」 權威型的家長能給孩子們活動的餘地,但是允許是負責任的自由。他們不去嘮嘮叨叨,對每件事都發號施令,但是重要的問題抓住不放。這些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比專制型家長和放縱型家長的影響都大。 把握重要問題 對每個小的細節都橫加指責會使較小的爭吵升級為全面戰爭。當你的兒子留披肩發,或者你的女兒試用一種新潮化妝法時,可以把這當作一種無害的時髦而接受這種現實。然而,如果你的子女要求參加你懷疑可能使用毒品的聚會時,要堅決制止,而且要堅持到底。 不要責怪個人 乍一看,「逆反行為」也許是針對你的。實際上也許根本不是這回事。有一家人一向在星期日上午9點作彌撒,然後共進早餐。一天,16歲的兒子宣布他要晚起。父母本可以把這解釋為典型的青少年對家庭和宗教的逆反行為,但是他們沒有這樣做,而是心平氣和地問明原因。原來孩子為辦校報前一天忙到很晚。於是家人把作禮拜的時間改為上午11點。 表明統一戰線 青少年有時喜愛一位家長勝過另一位。而父母對子女行為的不同態度亦會發展成為父母之間的矛盾。心理學家指出,父母無需在每個問題上都齊心協力,但是他們需要保持「靈活的配合」。同你的配偶在私下討論如何處理某種情況,將在哪些方面可以讓步,在哪些方面堅持原則。然後,一起透露消息。 不要忘記笑 里奇-多蘿西在孩子10多歲時,常常在飯桌旁放一個直徑近6英寸的巨大的「阿司匹林藥片」。在家庭討論異常激烈,甚至要升級時,里奇常常鄭重其事地把這個「大藥片」放在桌子中間,給每個人「退燒」。這常引起全家人哄堂大笑,從而緩和了緊張氣氛。幽默感有助於正確地認識問題,這是十分重要的。家長如果能分清重要問題和次要問題,便能指導孩子順利地度過青春期,這期間發生的衝突和給孩子們造成的壓力比預料得要少得多。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