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常學着電視劇的黑社會混混把手指關節掰得咔咔響,感覺無比威風。

這時,長輩的一句話可能瞬間澆滅剛掰響霸氣。

“經常掰手指,以後可是會得關節炎的!”

這話聽着還有點後怕,但一個當時20多歲的美國人偏不信。

他倔強地掰了50年手指,最後在搞笑諾貝爾獎頒獎禮上對他媽喊話:“媽媽,你錯了!”

掰手指50年的唐納德·昂格爾

唐納德·昂格爾是一位美國醫學博士。

在60多年前,他還是個20多歲年輕氣盛的小夥子。

昂格爾想起小時候常常喜歡掰動手指,卻總是遭到母親、姨媽等長輩破冷水的打擊。

長輩們告誡說掰手指會造成關節炎,不可以多掰。

掰手指真的會導致關節炎嗎?這位醫學博士不禁陷入思索。

如果有什麼最低成本的逞威風形式,掰手指算是一種。

咔咔作響的手指關節搭配不可一世的神情,身體由內而外散發出“我很能打”的信號。

這時自己彷彿就是整個街區最兇猛的一個人。

但如果若干年後,昔日的手指因此患上了關節炎,這不免萌生打臉的恥辱感。

昂格爾心生疑惑,決定親自試驗掰手指到底會不會得關節炎。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雙手做實驗。

他開始每天至少掰兩次左手的指關節,而右手則幾乎從來不掰。

一雙手剛好形成了實驗組和對照組。

接下來昂格爾要做的,就是每天重複實驗,一定時間後再看效果。

普通人只爲了爽一爽的掰手指,到了昂格爾身上則成了工作任務。

於是他把日復一日地掰手指作爲生活和工作重疊的一部分。

沒想到,這份執着和求知的心並沒有隨着年歲增長而消逝。

昂格爾這麼一掰就掰了50年,他也從小夥子掰到了白髮稀疏的老爺子。

50年後的1998年,昂格爾的左手已經掰了至少36500次。

但無論是肉眼觀察,還是給手指拍X光片,都看不出兩隻手有異常。

也就是說,昂格爾掰了50年的左手並沒有患上關節炎。

而手指腫大等手型變化也沒有出現。

昂格爾的左右手,都很正常

昂格爾興奮地把這項研究內容發表了出去。

一篇名爲《指關節開裂會導致手指關節炎嗎?》(Does knucklecracking lead to arthritis of the fingers?)的論文橫空出世。

文章中用嚴肅的語氣說明了這項趣味實驗的進行詳情。

時隔數十年,他終於證明了自己童年時代長輩給出了錯誤的告誡。

半個世紀的掰手指實驗聽起來荒誕稀奇,但也不無道理。

這位醫學博士用充滿嬉鬧意味的實驗過程,似乎證明了了不起的醫學探究。

昂格爾憑藉這項研究獲得了2009年的搞笑諾貝爾獎。

站在頒獎舞臺上,他仍不忘反諷母親當年的錯誤教導。

時年83歲的老人像孩子般隔空吶喊:“媽媽,你錯了!你看到了吧,我可以不吃花椰菜*了嗎?”

*注:有研究指出,花椰菜中富含蘿蔔硫素,有助於緩解關節軟骨破壞速度,預防關節炎。(Davidson R K , Jupp O ,Ferrars R D , et al. Sulforaphane Represses Matrix‐Degrading Proteases andProtects Cartilage From Destruction In Vitro and In Vivo[J]. Arthritis &Rheumatism, 2013, 65.)

昂格爾老爺子的奇趣實驗的確解答了醫學難題,掰了50年手指的他沒有患上關節炎。

但他的實驗中只有自己的一雙手作爲樣本,誠然不具有充分的說服力。

掰手指和關節炎之間的關係無法就此合理撇清。

這場曠日持久的實驗也難以把結論推向普遍適用性。

實際上,也有更嚴謹的實驗表明,掰手指的確不會引發關節炎。

2011年,一項研究對215位實驗者進行掰手指與手骨關節炎的相關性實驗。

結果證明,掰手指和各關節的手骨關節炎並沒有顯示相關性。

而關節炎基本只和家族遺傳病史、繁重勞動經歷、曾受到關節創傷等因素有關。

昂格爾的觀點也因此得到有力的佐證。

憑掰手指炫技的也大有人在

大概可以想象,50年裏昂格爾一邊恐懼一邊掰手指的場景。

隨意挑選任意一隻手的任意一隻手指,就可以用另一隻手就位、按壓。

這時,一聲清脆爽朗的響聲衝耳襲來。

隨之而來的是相連兩塊骨骼得到鬆弛的絕佳體驗。

不僅手指,全身骨骼的任何一個關節處都可能引起類似的聲響與舒適。

有的人甚至轉個身還能發出噼裏啪啦的喜慶“鞭炮聲”。

在體驗掰手指爽感的過程中,關節腔裏的一系列運動也搭配的恰到好處。

各處關節之間並非直接相連,而是共處一個關節腔,通過腔室連接。

這關節腔裏充滿了像蛋黃一樣的滑液。

顧名思義,這滑液就是用作關節之間的潤滑和緩衝。

於是關節才得以順暢地轉動、彎折而不會輕易受到損傷。

當關節受到拉扯時,腔體內的滑液迅速做出相應調整。

這時滑液會析出氣體,在關節腔中形成氣泡。

在猛然擠壓之際,氣泡瞬間破裂,併發出清脆的聲響。

而通常要等15分鐘之後,關節腔中才會重新積累氣泡,再次發出響聲。

這個正常的關節運動竟意外地對人造成極度舒適的體驗。

類似於擠破塑料泡泡球往往有解壓泄憤的效果。

不過這氣泡廣泛存在自己的身體裏,反而成了天然的“玩具”。

但還有一種觀點認爲,造成響聲不是因爲氣泡破裂,而是形成了新的氣泡。

有科學家通過核磁共振成像,觀察掰手指時關節處的變化情況。

當手指骨骼開始拉伸時,關節腔中產生了一個黑色的氣體空腔。

直到手指被拉伸到產生“咔”一聲響,空腔仍然存在。

這說明,響聲可能與形成了這個氣體空腔有關。

但無論最終是哪種理論勝出,都不能改變掰手指一時爽的事實。

出現了黑色空腔

不就掰個手指爽一爽,怎麼和關節炎扯上了關係呢?

關節炎可謂是亞洲人的常見病了。

在亞洲,大約每六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患有關節炎。

關節腫痛、發紅……關節炎的病症基本相似,但成因種類卻十分繁雜。

而號稱爲掰手指的惡果,最接近的大概就是骨性關節炎了。

右手關節炎的手指

但醫學研究認爲,骨性關節炎主要是由於關節磨損、內骨折等因素導致。

常見的病發部位在大骨骼的銜接關節,例如膝蓋。

同時也並沒有證據可以表明掰手指能造成此下場。

所以雖然具體成因仍不是很清晰,但至少以往研究已經還了掰手指一個清白。

起碼從小被長輩恐嚇掰手指會導致關節炎的言論,是不成立的。

實際上掰手指不僅不會患上關節炎,反而有意想不到的好處。

關節彈響除了帶來充滿威力的響聲,對身體本身也有牽連。

關節周圍的毛細血管和末梢神經因此受到刺激。

這樣一來,局部血液循環得到增加,也就有助於消炎和解除痙攣。

血液循環中“涌動”的紅細胞

而且掰響之後通常伴隨有一陣短暫的舒適感。

這其實是關節的靈活性增強了的效果。

但掰手指也並不全無弊端。

畢竟力氣用在自己身上,用重了也是個不小的問題。

這時候大力未必會出奇蹟,也許還會出現損傷。

要是因爲一時興奮或憤怒而用力過猛,可就威風耍不成反倒丟了臉。

關節周圍的韌帶可能因爲意氣風發地一掰而受到損傷。

伴隨着引發關節疼痛等毛病也就不酷了。

如果不信的話,不妨學着老爺子大力出奇跡掰50年手指。

說不定屆時也能告訴全世界,這個說法是錯的?

*參考資料

Steve Mirsky. Crack Research: Good news aboutknuckle cracking[J]. 2009.12.01.

Claudia Hammond. Does cracking your knucklescause arthritis[J]? BBC Future, 2012.09.18.

Unger DL D . Does knuckle cracking lead to arthritis of the fingers?[J]. Arthritis& Rheumatology, 2010, 41(5):949-950.

Vox.Here's what happens to your knuckles when you crack them[Video]. YouTube,2015.03.09.

爲什麼掰手指會響[J]. 科普中國, 2018.08.22.

DeweberK , Olszewski M , Ortolano R . Knuckle Cracking and Hand Osteoarthritis[J]. TheJournal of the American Board of Family Medicine, 2011, 24(2):169-174.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