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打衛星來“放衛星”,是莫迪及其印度人民黨一次代價不菲的危機公關。

  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稱,印度已經成功進行了反衛星導彈試驗。圖/新京報網

  文 |陶短房

  一、莫迪:“我們是太空超級大國了”

  3月27日,印度總理莫迪宣佈,一枚印度製造的反衛星導彈擊毀了一顆屬於印度自己的低軌道衛星,整個反衛星過程僅歷時3分鐘。

  在精心準備的、長達一小時左右的電視講話中,莫迪興高采烈地宣佈,印度從此成爲“太空超級大國”,因爲迄今能成功使用反衛星導彈擊中在軌衛星的僅有美國、中國、俄羅斯和印度四個,“對印度而言這是個值得驕傲的時刻”。

  印度媒體援引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負責人雷迪稱,反衛星導彈項目系DRDO牽頭負責,而具體到直接進行擊毀在軌衛星試驗,則是早在兩年前就已經批准了的。

  二、圍觀羣衆:“不是在忽悠我們吧”

  由於從手工業社會跨越進入服務型經濟時代,印度被公認“少上了製造業這一課”,其製造業尤其是高端精密製造業的“手藝”普遍被認爲不強——

  和航天業“血緣接近”的航空工業“起大早趕晚集”,印度斯坦飛機制造公司更贏得了“寡婦製造者”的名號;“高精尖”所必須的組織、協調和統籌,更被許多人認爲是印度最大短板之一。因此消息一出,來自全球的許多“圍觀羣衆”也是紛紛質疑。

  衛星不便宜,美、中、俄也只拿已經或行將報廢的舊衛星當靶子,印度在軌衛星其實總共沒幾顆,居然捨得拿來做試驗,這有點“大方”。

  有人覺得莫迪在“吹牛”——這麼說的居然還多是印度人:北方邦前首席部長雅達夫就公開指責“不是印度導彈反衛星,是莫迪‘放衛星’”,目的是“找個由頭讓自己能在電視屏幕黃金時間‘霸屏’一小時”。

  但更多分析家認爲,儘管這次試驗的技術含量存在爭議,不過“靶子”應該還是打中了的。

  美國太空新聞網援引美國軍方早期預警及監控網絡的消息稱,“美東時間3月27日1時49分監測到導彈發射”;而美國空軍太空司令部(AFSPC)副司令湯普森中將則稱,在命中區附近監測到至少270個疑似碎片,這是反衛星導彈擊中目標的典型特徵。

  有消息稱,印度此次發射的是一枚3級火箭,其中兩級爲固體火箭發動機。

  早在2014年,印度就宣佈進行了一次成功的夜間實彈反導試驗,而在航天領域,也創造過諸如一次發射104顆衛星入軌和將火星探測器送入既定軌道(都在2014年)的紀錄,儘管技術含量沒有那麼高,但功底還是有一些的。

  航天和航空不同,大多數“大件”都是一次性使用,“活不細”也未必就辦不成大事——當然,印度人聲稱"2022年送人上太空"似乎是有點誇張。

  三、美國:“我有些不爽”

  對於任何危及美國行業領先地位的外國行爲,美方的反應從來是“不感冒”。

  特朗普。 圖/新京報網

  當地時間3月27日,正因“波音737MAX危機”焦頭爛額的美國代理國防部長沙納漢表示,任何想搞類似試驗的國家“都不要試圖將太空變得一團糟”、“不要用這種方法制造太空垃圾”。

  特朗普上臺後在太空和太空軍事化問題上同樣動作不斷,先是宣佈成立“太空軍”,近日又由副總統彭斯出面,宣稱要“不惜一切代價讓美國宇航員在5年內重返月球”。

  儘管口氣有所保留,但很顯然,對印度“打衛星”,美國有些“不爽”。

  對此莫迪強調,印度此次反導試驗目的是“維護和平而非營造戰爭氣氛”、“不針對任何國家”。

  一些歐洲分析家認爲,當前相關國際條約存在模糊之處,1967年10月10日生效的《外層空間條約》雖然禁止“外太空軍事化”,卻對以“自衛”名義進行反衛星試驗難做有效約束。

  鑑於美國自己在太空軍事化方面步子更大,對其他國家的類似行爲恐怕也只能說幾句解悶兒。

  四、反對黨:“這是給我們搗亂呢”

  但印度反對黨卻不幹了——這是在給我們搗亂!

  今年是印度大選年,投票將自4月11日開始至5月19日分7個階段舉行。由於經濟、金融和反腐等方面“跳票”嚴重,莫迪及其所屬印度人民黨在去年底五邦地方選舉中慘敗。

  今年1月19日,多達22個反對黨在加爾各答舉行“團結印度”(United India)大會,表示有意組建反莫迪、反印度人民黨的“大聯盟”,從而對莫迪/印度人民黨選情構成嚴重威脅。

  今年2月14日襲擊事件發生後,警察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附近巡邏。印度斯坦時報圖片。

  對此,自年初以來莫迪一直試圖借刺激印度教/民族主義情緒來提振選情,爲此不惜籌辦場面誇張的“大壺節”活動,並在印巴邊界地區製造緊張氣氛。但這些謀劃,卻因爲一場“2·27”印巴空戰弄巧成拙。

  在這種情況下,借打衛星來“放衛星”,就成爲莫迪及其印度人民黨順理成章的選擇和又一次代價不菲的危機公關。

  北方邦前首席部長雅達夫是反莫迪“大聯盟”的核心人物之一,當然不能容忍莫迪借“打衛星”給自己變相助選。

  據報道,印度反對黨已要求“評估”,理由是莫迪“借反衛星‘放衛星’”的舉措,違反了“執政當局不能在選舉前夕制訂或發佈可能影響選情並被視作拉票之政策或公告”的印度法律。

  不過歷史證明,“放衛星”這種看上去很生硬的招數,在印度這個有點特殊的社會裏當真很好使——要不然反對黨也不會如此着急。

  說不定,這次莫迪就真的又賭贏了呢?

  陶短房(專欄作家)

  編輯:王言虎 校對:陸愛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