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必有可恨之處?
或許自憐,也能是一種強大的力量。

我很喜歡這段話:
「大部分的人,是出生後花上許多時間,才明白人生本來是孤單的。而有些人,是一出生就被迫懂得,人的生命原來是如此孤單。」-摘錄自《情緒寄生》

你是前者還是後者呢?

無論哪一種都有各自要面對的課題。

【後天才明白人生是孤單的】

家庭背景相對幸福美滿的人需要學習的事情。

我們要知道小時候是因為自己無法獨立生活,所以父母親如此呵護的照顧你,

當你長大必須要獨立生活時,你才會發現,永遠陪在自己身旁的只有你自己。

【不可抗力的家庭因素,迫使必須提早了解孤單】

相對辛苦的孩童時光,沒能好好玩耍被迫獨立。

因為必須獨立才能生存,這種只能靠自己的憤怒,其實背後是一種自我可憐的感覺。

要學習的又是另一回事,

 

還記得...

小時候常住在姑姑家,

有時會覺得為何別人的老爸都可以一起晚餐或時常家庭聚餐,而自己的老爸總是在廚房忙著別人的聚餐。

時常感到忿忿不平,也覺得沒有大家說的廚師的小孩都可以吃到大餐的特權。

但其實最想要的其實就是一家人一起吃飯的那種平凡感。

這樣的自憐常讓我有兩極的想法:

【有時很正向的思考】

因為知道生命就是如此的孤單,所以你只能靠自己,正面的告訴自己往前衝,唯有自己才能當自己永遠的依靠。

或許也因為這種念頭,我不怪老爸,也崇拜著如此有毅力的阿堅師。

【有時是負向的自卑感】

很難肯定自己並且接受別人的讚美與肯定。

還記得前幾天電話跟朋友聊天,被說還蠻厲害能有毅力的做了一些事情時,我卻沒辦法很踏實地接受。

所以我就回:「沒有啦,其實我只是不知道自己要幹嘛所以才必須要做而已」……無奈之類的回覆,

反而讓對方不知道該安慰我還是繼續講下去。

後來我明白這種自以為謙虛的做法,反而讓對方不知道該如何回應。

或許我們該相信並接受對方給予的讚美與肯定。

 

因為唯有接住對方給的肯定,替自己長出一些自信。

這需要練習,就像練肌肉一樣,練出自己的耐力與核心肌群,變得更加強壯。

 

#心理素質必須要持續upu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