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ft即將上市

Uber、滴滴等網約車們IPO還有多遠

記者丨黃辛旭

今夜註定無眠。

不管是對Uber來說,還是對即將登陸納斯達克的Lyft來說,都是如此。作爲網約車市場的一對勁敵,Lyft搶先一步IPO,這讓Uber心裏多少有點不爽。

與之前的路演每股定價不同,Lyft將首次公開發行的股價定在了72美元每股,共發行3250萬股股票,這意味着該公司估值將超過200億美元。這一估值,使Lyft成爲納斯達克歷史上繼阿里巴巴之後,第二家高估值的企業。

兩年前,誰也沒有想到第一個衝刺IPO的網約車公司不是競爭激烈的Uber和滴滴,而是後起之秀Lyft。“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用來描述Uber、滴滴和Lyft三者的關係再合適不過。

目前,在衝刺登陸資本市場的道路上,Lyft已率先“上岸”,Uber緊隨其後,反觀國內網約車巨頭滴滴,似乎離上市之路還很遙遠。

1

Lyft搶跑

之前,在爲期10天的IPO路演中,Lyft還只是將目標股價鎖定在每股62~68美元。據路透社報道,僅在IPO路演兩天後,Lyft就被資本市場超額認購,於是Lyft將發行價格區間上調至70美元至72美元。

“這意味着資本市場對網約車十分看好,未來包括Lyft在內網約車巨頭將瓜分市場,其他小玩家只能切細分領域,顛覆的機會不大。”艾瑞諮詢汽車研究員冉闖闖表示。

比競爭對手 Uber成立時間晚了三年的Lyft,趁着2017年Uber被內部調查出存在200多起不當行爲等一系列“負面”事件快速成長。截至2018年底,Lyft已佔美國網約車市場的39%,兩年來增長17個百分點。

然而,隨着市場份額的擴大,Lyft也身陷虧損泥潭。招股書顯示,Lyft2018年收入爲21.6億美元,是2017年10.6億美元的兩倍。但同時增加的還有虧損額。數據顯示,Lyft2018年虧損爲9.11億美元,2016年、2017年分別淨虧損6.82億美元、6.88億美元,即3年時間合計虧損達22.81億美元。

通過燒錢來穩固市場是網約車發展的重要手段,對於想要拓展海外市場的Lyft而言,更需融資來止血。經歷過去年6月最新一輪融資後,Lyft的估值爲151億美元,如今它的估值已經超過200億美元。

有消息稱,Lyft最大的競爭對手Uber預計於今年4月上市,市場估值高達1200億美元。同一階段、同樣的經營領域,爲何Lyft會搶跑Uber?

“Lyft能在Uber的壓力之下做成目前的規模已屬不易,搶在uber之前上市是搶佔資本先機,給資本市場一個積極的印象。”冉闖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網約車的第一隻上市股能吸引更多資本關注。

2

通用賺翻了

隨着Lyft登陸納斯達克,早期的投資人將獲得豐厚的回報。據硅谷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報道,Lyft早期投資者最多將獲得10000%回報。

根據Lyft提交的招股計劃書,該公司實行“雙重股權結構”,首席執行官格林和總裁齊默持有B類股票將有20票投票權(普通A類股票只有1票)。上市完成後,格林將持有近770萬股Lyft公司B類普通股,齊默爾將持有510萬股B類普通股。

在A類股票的持股人中,通用汽車赫然在列,它是緊隨日本科技公司樂天之後的第二大股東,持有1860萬股A類普通股,約佔公司股份的8%。

早在2016年,通用汽車公司曾試圖用45億~6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Lyft,但被後者拒絕,隨後通用汽車選擇投資5億美元給Lyft。隨着Lyft成功IPO,通用汽車將賺到超過10億美元。這對正處於轉型中的通用汽車而言,無疑是個好消息。

不過,未來如何處理所持有的Lyft股票,通用汽車對此並無發聲。據悉,在Lyft公司上市後,通用汽車將有180天的禁售期,在這段時間內,通用汽車不允許出售這些股票。

事實上,除了通用汽車,Lyft與福特汽車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早在2015年5月,Lyft進行E輪融資時,參與的投資者就包括由福特汽車公司執行主席威廉·福特二世(William Clay Ford, Jr.) 創立的風險投資公司Fontinalis Partners。

威廉·福特二世出生在密歇根州底特律,是福特汽車公司創始人亨利·福特(Henry Ford)的曾孫。但Lyft的發言人隨即表示,“Fontinalis Partners與福特汽車公司之間沒有關聯,這筆投資與福特Dynamic Shuttle 嘗試沒有關係。”

不過,福特二世表示,“對Lyft投資,表明了我們對移動未來投資的承諾。Lyft是一個令興奮的新模式,讓自由和個人移動成爲可能,這已經被其數以百萬用戶認可。Fontinalis Partners希望同Lyft合作,幫助它實現打造一個可持續和互連交通運輸系統的目標。”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福特與Lyft已經在合作,雙方計劃在2021年通過接入Lyft的網絡在美國公路上投放大量自動駕駛汽車。

3

滴滴追趕?

“網約車第一股”Lyft高調上市,大洋彼岸的國內網約車巨頭滴滴離上市還遠嗎?

過去一年,滴滴淨虧損達到人民幣109億元。今年2月15日,滴滴CEO程維宣佈公司準備對非主業進行“關停並轉”,對崗位重疊和績效不達標的員工進行減員,減員比例佔全員的15%,涉及2000人左右。

此時缺錢的滴滴似乎並沒有心情籌備IPO。而一年前,滴滴正春風得意,坊間多次傳出其計劃IPO的消息。彼時,在2018年胡潤髮布的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榜單中,滴滴出行以3000億元的估值成爲國內第二大獨角獸。

不過,因2018年兩起安全案件的出現,滴滴一時陷入輿論旋渦,其最早實現盈利的順風車業務也被無限期下線。據瞭解,2017年順風車業務訂單量曾佔滴滴總訂單量8%左右。

“儘管突發事件影響了上市進程,不過滴滴並不缺錢,也不急於IPO。”冉闖闖表示。成立於2012年的滴滴,從最早獲得了數百萬元的天使輪融資開始,經過6年時間的多輪融資後,融資金額超過200億美元。與在美國市場上Uber與Lyft的激烈競爭不同,中國市場中並無可以與滴滴匹敵的對手。根據德勤數據,滴滴在中國的網約車市場份額大約在九成以上。

但當下,國內網約車市場的競爭已日趨白熱化,跨界平臺像美團打車、車廠強企像吉利的曹操專車、租賃大戶第三方平臺等不斷試探,或利用平臺天然的流量能力,或利用傳統業務積累的運力及運營優勢,積極切入網約車市場這塊蛋糕。滴滴出行一家獨大的局面還能撐多久,尚未可知,但其市場份額縮減將不可避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