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80後來說,韓寒

是一個全才,他以三種不同的身份陪伴了這一代人。

少年時認識韓寒,他是一個作家;青年時知道韓寒,他是一個車手;中年將至,再見韓寒,他已經是一個導演。

從主線散亂的後會無期

,到鏡頭成熟的《乘風破浪》,再到如今令人熱血沸騰的《飛馳人生》,韓寒的蛻變,就像他日漸增長的體重一樣,逐漸穩妥起來。

《飛馳人生》演繹的不是遠方,而是滿身風雨,仍然熱血未泯的少年

張弛駕駛賽車衝出懸崖的一刻,也是電影的最後一幕,陽光,大海,整個鏡頭充滿了的詩意。

張弛對待夢想的那種純粹,讓人想質問自己,什麼是我所熱愛的一切?

-1-

張弛說:從第一次看到拉力賽起,我就知道,這是我一生熱愛,我將為此一直奮鬥。

在韓寒投影下的張弛,是一個為了夢想,不惜卑微的人,炒飯,打架,拉贊助,窮極一切的為自己的夢想奮鬥。

現實的韓寒也是一樣,儘管在寫作上天賦異稟,但為了當一個賽車手,不惜將寫作來的報酬全部投入到賽車事業中。

如今做了導演的韓寒,作品也成為了韓寒的另一份熱愛。在採訪時,韓寒毫不吝嗇的表達他對自己作品的一點小自戀。

賣身不賣藝,自己可以出台,但作品絕不能出台。

-2-

伴隨著《灌籃高手》、《天馬流星拳》的音樂,這部作品也著實喚醒了一代人的記憶。

那一代人對待夢想,有一種接近瘋狂的執念。

看著張弛用鍋蓋,馬桶搋子,來模擬開賽車,在這一代人看來有些啼笑皆非,但是笑過之後,內心總是懷著一種躁動。

只是說不清,意難平。

很多時候,如果你是一個曾經迷戀過韓寒的人,那你可能對他懷有更複雜的感情。

這個世界天才很多,韓寒卻只有一個。

總有人把韓寒和郭敬明做比較,兩個人的經歷相似,都是從作家到導演,擁有同一個年代的讀者。

但卻同時也把那個年代的人,划到了坐標的兩個極端,正如他們對待人生的態度。

一種是年少輕狂,勝者為王的姿態;另一種則是傾盡所有,奉獻給自己熱愛的一切。一種需要從別人眼裡找到自己,一種是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

這也不難理解為什麼,在那個女孩們剛剛開始理解世界的年代,大部分人會喜歡郭敬明,而想改變世界的女孩喜歡著韓寒。

看過風景之後,再重新審視郭敬明和韓寒,一個是在極力渲染、毫不掩飾自己對上流社會的渴望,另一個則是在拼盡全力地懷舊,用文藝的殼來承載自己的鋒芒。

人們總是不喜歡看到太過裸露的野心,即使他們自己也是這樣。

再多商業的PK也並沒有讓韓寒放在心上,韓寒就是韓寒,永遠對自己懷揣著一點小自信。

-3-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韓寒的作家身份被人遺留在了一個年代。

但是在這部電影中,卻依然能夠找到他,作為一個作家的倔強。張弛再找到從前的車架子時,

「你呼應上了嗎?」

「我好像也呼應上了」

那一刻,我才明白韓寒的 「飛馳人生」 和他的作家生涯呼應著,那部《春萍,我做到了》寫的就是他的拉力賽車生涯。

電影中的張馳在拉贊助時說的一段話,就是書中的情景重現。無論作家還是車手,都在韓寒的生命中,相互呼應著。

《三重門》是韓寒出版的第一部書,也將他的名氣一下打響, 但此時的韓寒欣喜的不是功成名就,而是終於有錢可以投入到賽車上。

這才讓人恍惚間想起那個還年少輕狂的韓少,早就曾說過:他的夢想是作家、賽車手、導演。

和自己喜歡的一切在一起,才是生活。

經歷了數十年的歲月,和他同一時期成名的人已經漸漸暗淡,他卻一直以一顆赤子之心,堅持著自己所熱愛的事業。然後以一個更加性感成熟的靈魂回歸大眾面前。

當你輾轉於柴米油鹽,對生活感到麻木的時候,那個靈魂告訴你:

如果這輩子沒故事,就去擁有一段故事;

如果這輩子有故事,就去給故事一段美好的結局。

如果沒有遺憾,就不是青春了,但我們依然值得為了那些我們熱愛的東西去努力,用熱愛的充實彌補遺憾的空白

這讓我想起了那朵倔強的小花——趙麗穎。

沒有好的出身,甚至不是科班學歷,卻從選定演藝事業開始,就一直不遺餘力的在這條路上奔跑,七年的默默無聞,終究換來一朝成名天下知。

她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用每一個不同的故事來演繹不同的人,這就是我追求的夢。

與馮紹峰大膽宣布戀情的舉動,更加印證了,她是一個會為所熱愛的人和事,許下終生的人。只有和你愛的人愛的事在一起,你才是那個你最想要的樣子。

韓寒曾在《飛馳人生》的的官微博上說:這部影片沒有反派,只有對手。

但對我們來說,索然無味的生活,本身就是最大的反派。

如果你還年少,還保持著那種,對某一事物最純粹的熱愛,那麼,請你一直保持。

你長大後追求的夢想,多半都是年少時深入骨髓的熱愛。

公眾號:困獸筆記,長期有償徵稿(影評、讀書、故事類)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