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比較難的吧。

首先是哈迷在神動2開始之前,就有很多已知的背景鋪墊:

1.格林德沃和鄧布利多之間的關係。

在高錐克山谷,鄧布利多青年時期,兩人的密切交往和交往內容,以及最後阿不思,阿不福思,格林德沃之間的那一場爭鬥以及阿利安娜的悲慘結局(加上神動1之後,阿利安娜默然者的身份),都讓哈迷對神動2中兩人的行為自然而然的得以理解。但對非哈迷,則可能會不知道兩個人扭扭捏捏不正面對抗是為啥。

2.格林德沃的思想。

伏地魔是覺得麻瓜該滅絕,格林德沃是覺得麻雞要作為巫師的牲畜存在(有好多沒看過HP的小夥伴會被麻瓜麻雞這兩個東西搞迷糊一下)。為什麼要這麼複雜的召集集會,這麼費勁的要克雷登斯自願走到他身邊呢?是因為他作為那個時代最厲害的黑巫師,有自己的驕傲和堅持在!(其實我也不太懂,胡編中······)

3.厄里斯魔鏡。

厄里斯魔鏡的出現只有那幾個鏡頭,完全沒有解釋這是個啥鏡子,鄧布利多為啥去照鏡子,為啥又看見了格林德沃,為啥又出現了他們的青年時代?

但對於看過書和電影的人來說,鄧布利多揭開蓋著鏡子的綢布的那一瞬間,我們大多數都會瞭然那是什麼,甚至能猜到他會看到什麼。這時,就已經明白有血盟或者類似的東西(最起碼會聯想到牢不可破的誓言)。

4.尼可勒梅。

對於沒看過書或電影,或者不熟悉HP系列的人來說,他算是新加入大家腦海中的一個角色。大家對他的能力、背景、和鄧布利多的關係並不了解。所以最後他出現在墓地並且指揮眾人來了一個萬咒皆終,會讓人摸不著頭腦。

但其實他是鄧布利多的摯友,發明魔法石,已經很多很多歲了。

除了這些,其他好像沒有什麼了。

但是說實話,作為一個先刷了書再刷了無數遍電影的人來說,除了人物和魔法梗以及老魔杖厄里斯魔鏡等魔法周邊我可以瞬間發現和接受以外,這個劇情確實不容易理解。

可以想到羅姨是想來一盤大棋,所以第一部奠基之後第二部正在瘋狂展開,但是這就導致了接受度、敘事完整度的降低。可能五部或者更多部放完之後,回頭看會理解的毫無壓力,但是現在確實很多坑,需要猜或者直接羅姨填坑。

最後說一點個人的感受,

對於納吉尼和霍格沃茨中的年輕麥格教授這兩點,確實我是接受無能,希望羅姨能把搭建更完整的魔法世界放在第一位,把講清楚故事放在第二位,把在神奇動物中埋伏HP彩蛋放在後面。哈迷發現彩蛋時確實開心激動,但這並不是我們期待神奇動物的主要原因。

現在很多牽強附會的解釋我們勉強可以接受,但是沒必要,真的。


很遺憾,如同沒玩過玩魔獸系列或者不了解一次戰爭歷史的人去看魔獸電影的人一樣,沒看過哈利波特系列的人看神奇動物同樣是一頭霧水。

魔獸:

深度玩家歷史控:

編劇你食shi啦,奧格瑞姆咋成霜狼的啦?

編劇你食shi啦,迦羅娜不是跟麥迪文搞得嗎,咋成麥迪文閨女了?鬼父了呀。夭壽啦,洛薩你個濃眉大眼的怎麼把你侄女搞了呀?

編劇你食shi啦,萊恩不是被迦羅娜暗殺的嗎,你這兩軍陣前直接抹脖子我接受不了啊,我知道你想搞史詩感,可是強行喂屎我不吃啊摔!

編劇你食shi啦,忠肝義膽(笑)的奧格瑞姆怎麼成二五仔了啊。杜隆坦:沒想到你小子濃眉大眼的竟然也背叛了革命?

編劇你食shi啦,狗蛋一個術士肉搏打死了戰士啊啊啊。杜隆坦:受死吧古爾丹,沖釒。

為了部落!Loc』tar Ogar!為了希爾瓦納斯的勝利!Selama ashalanore!

為了聯盟!為了國王的榮耀!為了希爾瓦納斯(的韁繩)!

一個防戰死在了沖釒的路上。

輕度玩家雲玩家:

woc,洛薩好帥

woc,卡德減好萌

woc,薩爾,你看,薩爾出來了,薩爾死了,薩爾又活了,古爾丹牛逼!

woc,獸人好牛逼,人類打gg吧,你們打不過的

woc,麥迪文牛逼!

為了部落

為了聯盟

然後就是電影院血戰。

非玩家:

這個駝背綠皮是誰?這些個黃皮獸人又是誰?不都長的一樣嗎?這都誰跟誰呀?

不是有吳彥祖嗎?吳彥祖呢?我老公呢?我那麼大一個吳彥祖放那了,人呢?

尤迪安呢?不是說魔獸嗎,沒尤迪安?你是個假魔獸吧?

拿著打架的人有病吧,看個電影都能高潮?

神奇動物也是這樣的:

原著黨:

格林德沃被抓了?你老魔杖呢?

什麼,格林德沃進去又出來了?有這本事你還會被抓?

阿利安娜應該是我們知道最早的默然者。

克雷登斯姓鄧布利多?求求你當個人吧,阿不思爹媽不到20世紀就死了,你隨便拉個人就是一個鄧布利多?我不服!我不聽!我不管!

這個格林德沃選角我不服!一頭金髮的帥小伙,咋成德普個老大叔了呢?

納吉尼原來是個人?我不信!我不管!伏地魔你原來是個這種人!

路人:

woc,裘花好帥

woc,德普好帥

woc,小雀斑好帥

woc,嗅嗅好可愛

GGAD這對cp我站定了!

最後:這部電影講的是啥?


有能的有不能的

我是和我爸媽一起看的,我媽基本就白看了,我爸看不出拉車的是什麼馬,綠光是什麼咒,老魔杖家譜樹厄里斯這種東西也無感,對主角團的感情線一臉懵圈,其它內容基本都能搞明白。

不過他聽到尼可勒梅和麥格的名字不會笑,看到阿不思鄧不利多不知道「這局穩了」,看納吉尼沒有什麼特別的想法。

這些東西影響觀影體驗,但不太影響看不看的懂。


知道講了個什麼故事還是沒問題的,但是要真正理解就很難了。

如果單純當大片看個熱鬧也不是不可以,不過為了獲得最佳的觀影感受,還是看過hp系列和神動第一部再去看吧。電影里有那麼多能讓哈迷會心一笑的小彩蛋,錯過了多可惜呀~

就比如一些配樂彩蛋,在神動二里,霍格沃茨出現時的《Hedwigs Theme》(魔法石片頭曲)聽得我忍不住落淚,紐特蒂娜解開誤會時的《Newt Says Goodbye to Tina》(神動一最後紐特蒂娜告別時的bgm)也讓我心裡泛起甜蜜。

而且,沒看過hp的人也很難理解,為什麼哈迷們在神動二里重新看見霍格沃茨的時候會那麼激動。莉塔在霍格沃茨里走過大禮堂和教室的時候,我就像是跟著她回到了自己曾經上過學的學校,走過那些充滿回憶的地方。

舉個例子,ggad的感情,如果沒看過hp系列,估計會直接當成麥麩cp來嗑吧(我還身邊沒有沒看過hp的人去看過……所以我也不知道會有什麼理解,單純猜測一下)。但是看過了hp的話,就知道格林德沃和鄧布利多曾經的一些恩怨和最終的結局,也更覺得神動二里少年人的愛情實在是太美妙了,ggad並不是突兀地在一起的。雖然兩個人最終還是走向了不同的道路,但是愛還在呀。

「我有天分,我很優秀。我想逃走。我想出類拔萃。我想光彩奪目。」

「不要誤會,」他說,痛苦浮現在他的臉上,使他又顯得蒼老了,「我愛他們,我愛我的父母,我愛我的弟弟妹妹,但我是自私的,哈利,比你這個非常無私的人可以想像的還要自私。」

「因此,母親去世後,我要負責照顧一個殘疾的妹妹和一個任性的弟弟,我滿懷怨恨和痛苦地返回村莊。我認為自己被困住了。虛度光陰!後來,不用說了,他來了……」

鄧布利多再次直視著哈利的眼睛。

「格林德沃。你無法想像他的思想是怎樣吸引了我,激勵了我。麻瓜被迫臣服,我們巫師揚眉吐氣。格林德沃和我就是這場革命的光榮的年輕領袖。」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第三十五章 國王十字車站

那個夏天,鄧布利多十八歲,格林德沃十六歲。兩個才華橫溢的少年互相吸引,有著共同的追求,也不是什麼難以理解的事情。格林德沃的姑婆巴希達·巴沙特就說:「他們就像火和鍋一樣投緣。

1945年,鄧布利多和格林德沃進行了決鬥。鄧布利多贏了,並獲得了老魔杖。

我們還不知道在那場決鬥中發生了什麼。但是我們從哈利那裡得知,格林德沃在臨死前試圖不讓伏地魔拿走老魔杖。

「……或者不讓他闖進你的墳墓?」哈利插言道,鄧布利多擦了擦眼睛。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第三十五章 國王十字車站

格林德沃直到臨死前還是愛著鄧布利多的。而鄧布利多在顯示人內心最深的渴望的厄里斯魔鏡里,看到的也是格林德沃的樣子。

看過hp的話,就覺得一切都很順理成章啦。


你應該會覺得乏味,無聊,然後看不進去,因為它劇情是以哈利的衍生篇展開的,如果你不了解哈利,電影中的用詞你都會很陌生,比如「麻瓜」一詞等。神奇動物裡面有較多的之前哈利裡面的人物,不了解的人,感覺就會雲里霧裡,多處的伏筆你也看不懂,沒有聯繫沒有猜測。

小時候我是哈利迷,系列小說一整套是小學 時期追完的,那時候每晚偷偷地側睡著看小說,以致最後左眼完好的視力 右眼卻近視了。其實我覺得看過哈利系列小說的更懂神奇的動物在哪裡2,反而只看過哈利電影系列的,我覺得也不會覺得多好看。哈利系列電影只有1.2部拍得夠經典;第3部後感覺是小說篇幅的增多,然後電影要壓縮在2小時完成一部劇;很多細節沒有了,很多跌宕起伏的劇情沒有小說來的過癮,第3部後的電影系列我沒多少好的印象。

前兩周我去看了神奇動物2,我沒看過1,同去的朋友看了1,直接對比是我朋友越看越激動,不斷在猜測裡面的伏筆,我要很努力的像學習一樣去看電影,加上下午去看的,最後實在頂不住,我...居然在電影院睡著了…… 但是因為我看過哈利,我大概可以推斷出一些人物,就是那個男孩,應該就是伏地魔。

  1. 回來後我補看了神奇的動物1我才感到這部劇的好看之處,看來要找時間再去重看2了,畢竟我睡著了 哈哈哈
  2. 還有就是我覺得神奇動物系列 小說應該會比電影更好看 哈哈哈哈

補充一下剛才有知友評論那個男孩不是伏地魔,說到劇情的時間和伏地魔出生的時間,嗯嗯 應該是猜測錯了 看來要去再補補小說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