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青三代齊齊參觀墳場,體會到從「死」看「生」的歷程。

講到死亡,一般人都存有禁忌,然而人總要面對它,想避都避不過。一班義工早前就和中學生及長者參觀粉嶺和合石墳場,上了一節生死教育課。

一眾參觀者來到和合石墳場

各人在聖公會聖匠堂安寧服務部高級服務經理梁梓敦(Arnold)帶領,先參觀安葬殉職公務員的「浩園」,各人手執菊花,到墳前向英勇殉職人員致敬。

眾人拜祭因「沙士」犧牲的醫護人員

2003年爆發「沙士」,多名醫護人員為了拯救病人而賠上生命,首次來到「浩園」的中五學生王紹龍,站在這班英勇醫護人員的墓碑前,感慨地說:「他們原本可以好好生活下去,為了別人的健康和安全而犧牲自己,以小我完成大我,很值得景仰。」

對一名中學生來說,「死亡」似乎很遙遠,但原來王紹龍也經歷過︰「讀中一時,有同學暑假游泳時遇溺死亡。班房突然少了一個人,每天看着他的座位真的很傷感,我會更加珍惜生命。」

這次參觀活動是九龍倉置業「iPlan‧生涯之旅」師友計畫內容之一,Arnold說︰「特別希望年輕人參與,藉活動帶出死亡的突然性,生命並非想像中那麼長和穩定,有些事並非我們能預計到,從『死』思考『生』,究竟有甚麼事情,在我們的生命中要好好珍惜和把握?」

王紹龍的義工導師、海港城助理總經理(物業管理)劉耀良(Michael)亦有參與這天的活動,更不時與學生討論和分享經歷。55歲的Michael父母已離世,最近亦有親人過身。他說:「經歷那麼多,我對死亡不會有特別感覺,某程度上看化了。」

不過,早前他參與另一項「生命教育」系列活動,「試瞓」棺材的環節令他對死亡又有新體會︰「我自覺已對死亡作好心理預備,人總會死,當我睡在棺材,關上蓋子後,眼前漆黑一片,那一刻我想,當真正瀕臨死亡時,有些事情是萬般不捨的。現在我每天早上都跟老婆講早晨,對她親暱一點,更不會吝嗇向她說:I Love You!」

和合石靈灰安置所

和合石墳場除了墓地,也有靈灰安置所和撒放先人骨灰的紀念花園,75歲長者王錦釗有感而發:「我很欣賞紀念花園這個概念,環保又不用興建那麼多骨灰龕大樓,而且會有牌匾,上面有死者名字、出生、死亡年份和照片作個紀念,方便後人辨認祖先。」樂觀的他坦言已計劃好後事︰「我跟子女說已參加『無言老師』遺體捐贈計劃,他們沒有反對,我希望將來自然、無病無痛去世就好了!」

紀念花園

本港推行「生死教育」歷史不算長,大約在2000年起有人討論,最初教育對象是長者,近五年有年輕化趨勢。從事生死教育推廣十年的Arnold說︰「生死教育的方向是從死看生。」他說當中有兩個重點,第一是及早預備,在實務和心態上都預備面對死亡,第二是活好當下,因為死亡的不確定性,因此我們要思考生命應該怎樣活。

紀念花園

聖雅各福群會在馬灣設立「方舟生命教育館」,任何人士都可入內展開尋找生命禮物的旅程。場內有不同體驗活動、生命分享,例如有電子棺材和工作坊等,可親手製作簡單的小禮物,以行動表達愛意。

生命的意思是甚麼?

聖雅各福群會方舟生命教育館

地址︰馬灣珀欣路33號挪亞方舟一樓

查詢︰3411-888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