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一:

我見過太多初中學霸變成學渣的例子了,而且有些結果,誰也無能爲力。高一期末考試後,一個女生考了班級倒數第一,家長接受不了,非常焦慮的給我打電話問原因,因爲孩子初中在一所私立初中,是班裏的第二名,到了高中,成了倒數第一名,家長實在接受不了,即便我給她解釋,她也是半信半疑,其實,這是重點高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老師習以爲常,家長卻擔心焦慮。

有些高中生不把老師放在眼裏,覺着自己成績優秀,初中是老師的“紅人”,犯了錯誤也會被老師包容。但是,到了高中,尤其是重點高中,哪個學生初中不優秀?學習很重要,但不是唯一,所以你得尊重老師,遵守紀律,而有些學生恰恰會因爲受到老師的批評而變得處處和老師做對,親其師,信其道,這樣的學生結果很清楚。

網友二:

有些高中生是好高騖遠型。這類學生通常很聰明,學什麼都學的很快,初中時是老師、家中父母眼裏的“寶貝”,這也就養成了他們眼高手低的心態,做什麼事情態度上都不端正,不能全心全意。高中知識較初中知識複雜的多,不是簡單的看兩眼、到考試時胡亂做兩道題就可以的,它靠的是積累,每天不斷的刷題、背誦,而這種學習的韌勁恰恰是這類“自以爲是”的學生不能忍受的。如果學習上不能給他帶來滿足感,就會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地方,比如打籃球或者早戀,以此來吸引旁人注意。久而久之,成績就會一滑到底。

第二種學生,就是死記硬背型。這一類學生其實並不愛學習,他們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只是因爲受到周圍壓力或者自我約束感很強,逼迫自己去學習。初中還好,題目簡單、基礎,就算不怎麼去思考,題目看的多了也就自然會了,但是高中不一樣,大量的知識點,需要學生必須投入充足的腦力。

網友三:

第一,初中的時候學生是就近入學,按區域入學,競爭相對小。而高中是擇優選拔,是各個學校的精英人才匯聚,學習競爭壓力更大。以前的好學生有可能會變爲差生,學霸變爲學渣。像我的一個同學,初中她學習總是班級前三,進入高中後名次一落千丈,排在班級的中下游。所以學霸只是相對的,在一定階段的一個羣體裏是學霸,在另一個羣體就變成了學渣。

第二,初中的時候都在父母的眼皮子底下上學,父母管理的相對比較嚴。而到了高中遠離父母,開始住校,一切都要靠自己自覺。所以自控力差的學生會逐漸的懈怠墮落,遠遠落後與其他同學。第三,高中進入青春期的成熟期。學生更容易被一些外在的因素所困擾影響,比如去學校外面打遊戲,談戀愛等等。一心不能二用,學生一旦分心,用在學習上的時間自然就少了,成績就會下降。

網友四:

初中的"學霸"在高中成爲"學渣",這很正常,在初中的時候就是附近的孩子在一起上學,沒有多少競爭的,但高中是經過層層選拔,都是優秀學生尖子生,在這些人當中,競爭相當激烈,競爭不過人家只能成爲"學渣"。

我的侄子在鄉鎮中學讀書的時候,年級成績一直在前五名,班級一直是一二名,所以老師和同學們都稱他爲“學霸”,加上侄子的性格比較驕傲,有人讚美的時候他更加努力。後來考上了區重點高中,剛上高中的時候他也很努力,當第一次測驗分出來,他只有在中下游的時候,他就感覺到了壓力,我們也一直勸他說,這學校裏本來都是優秀生,你不一定是最優秀的,所以要做好這種不冒尖的準備,不能跟初中的時候相比較了。

網友五:

因爲初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普遍較差,較多地依賴老師、家長,甚至學習上還存在老師、家長包辦的行爲。到了高中,學習內容增多,學習難度加大,學習壓力劇增,初中那種以記憶基礎知識爲主的那一套學習方法到了高中已經很難行得通了。可以這麼說,高中生沒有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要想成爲“學霸”是基本不可能了。

如果還躺在初中的“學霸”功勞簿上而不去適應高中的學習方法,那成爲“學渣”是遲早的事情。特別是那種初中時很大地依賴老師、家長和課外輔導班的“學霸”們,切記,高中的學習方法不同於初中,要記得改變。

網友六:

初中學校的因素。初中知識相對簡單,多是一些記憶性的內容,考點相對固定,題型變化不大,只要下足功夫,成績絕對差不了。有些初中老師把重點放在學生背誦記憶上,抓學生落實,讓學生狠做題,每種題型都有套路,練熟了套路基本都能拿分,學生成績立竿見影的提高。

但實際上,學生對知識並沒有真正消化理解。但高中知識容量和難度都急劇增加,特別是數理化等學科,考察非常靈活多變,單純的依靠背誦或者套路是肯定應付不了的。

最後:

高中生和家長如果想加入有外國人、大學生的社羣(英語角)練口語,搜索公衆號“豎起耳朵聽”即可加入,英語角里會美音、倫敦腔、印度腔的小夥伴都有。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