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日本經濟的一些誤讀蘇安 2009-11-03 23:13:25中國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長率恢復到8.9%,雖比市場事前預計的9.0%稍低,但全年GDP增長率達到預定的8%基本沒有任何懸念。中國成了此次金融危機後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恢復的最快,最強勁的國家。而日本經濟表現差勁,第一季的GDP環比負增長3.3%,年化後為負15.2%創下其戰後最差紀錄。現在中日兩國都有不少人相信中國會在今年年底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兩國GDP規模的逆轉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歷程中又一個象徵性事件。這也引起了兩國輿論的一些議論。有意見認為中國屬於追趕型經濟,而且人口基數大,GDP超越日本原本就是時間的問題,但人均GDP只有日本的10%不到,算不上經濟強國。也有意見表示GDP規模的逆轉說明日本出口主導型經濟模式已經完全失敗,其經濟已經沒落,而中國高速發展的步伐不會停止,日本將無法從中國手裡奪回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寶座。由於經濟結構、匯率變化、GDP計算對象的範圍各國都有很大差異,國與國之間的GDP進行單純的比較本來就存在很多問題。比如說人均GDP,按照IMF的統計,日本在1993年1994年為全球第一,但早在1991年日本的泡沫經濟就破滅了。到了2000年小泉執政,開始所謂的構造改革,日本經濟進入了戰後最長的恢復期,但人均GDP從世界第3跌到了2007年的19位,現在大概已經跌到20位開外了。盧森堡這樣的小國無論佔據第一位置多久都無法被稱作經濟強國的,冰島也是很好的例子,它在2007年排在第2位,其後遇到經濟危機,國家面臨破產。同樣世界經濟第一大國,強國的美國也在經濟危機前的2007年從2000年的5位跌到了10以下。所以說單純討論人均GDP是沒有意義的。我們還被一種說法蒙蔽,那就是所謂的日本在「失去的10年」的苦苦掙扎,實際上現在有些日本人開始考慮是不是要哀嘆 「失去的20年」了。很多人甚至早就潛移默化的認為日本在泡沫經濟破滅以後就一直處於經濟衰退狀態。但按實際GDP增長率來看,季度統計上過去20年來日本GDP的峰值出現在2008年第一季度。從1980年到2007年日本只有1998、1999年兩個年份出現過負增長,這和當時日本內外的金融危機都有著密切關係。而其他年份的經濟成長率大多還是在1%~3%之間的。準確的說,2008年以前日本經濟是長期處於一種低成長的狀態,不過由於基數較大,依舊維繫了世界第2經濟大國的地位。另一個廣泛的誤解是日本的高度成長是依靠出口發展起來的。但事實是1950年代到泡沫已經破滅的1991年,個人消費一直占日本名義GDP的60%左右。而凈出口平均下來還不到1%,而其峰值出現在1986年,也僅僅是4%左右。再看出口占名義GDP的比率,日本在1980年代中期達到了頂峰,但也沒有達到過14%,日本經濟的擴張可以說是內需擴大的結果。到了2008年,日本名義GDP中個人消費大約佔57%,凈出口僅僅為0.14%,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同年中國的凈出口佔到了名義GDP的10%左右。也就說只要內需不下跌,日本經濟不會像很多人想像的那樣就這麼輕易的沒落下去。實際上過去20年來日本經濟的低迷反而正是個人消費無法得到有效的擴張造成的。日本製造業的勞動生產性從1980年代起幾乎沒有太多變化,而且日本是發達國家中唯一能成功把其製造業的垂直分工體系移植到海外市場的一個奇蹟。不過高效率的製造業僅占其GDP的10%左右。要靠製造業挖潛推動日本GDP的發展其實很困難。另一面,服務業佔GDP的70%,但其生產性的上升卻從80年代的3.5%降到了目前0.9%,這才是日本病的根源。而至於出口,中國經濟越是紅火,對日本的出口就越是好事,這種結構在今後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日本銀行(日本的央行)的資金循環統計顯示,即便在深受金融海嘯衝擊的2008年,日本家庭部門的金融資產在該年末時點依舊超過1400萬億日元(按目前匯價約為人民幣100萬億),這個數字接近日本 GDP的3倍,而且約56%是現金資產,人均現金資產甚至超過美國,但多數掌握在40歲以上的人口手裡。這或許說明過去20年來日本人對自己的生活其實比較滿意,也許也是對老後有所不安,所以寧願把錢存銀行忍受零利率也不願「折騰」。如何把這些民間資本活用起來是日本的一大課題,因為隨著老齡化的進展,這些資金始終會被消費掉,如何提高這些資金的效率或許也是日本經濟今後提升潛在成長率的關鍵。這也給中國很多啟示,中國的GDP在飛速成長,但消費的比率並沒有像人們預想的那樣得到提升,在GDP佔比反而有所下降。而我們的人口結構卻越發的向日本靠攏,有些機構甚至預測中國將成為第一個還沒富裕起來就老齡化的經濟大國,因此每年將推低GDP大約0.7%,醫保、年金等社會保障體系才剛剛起步,在出口無法恢復到前幾年的情況下,如何發展經濟將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在某種程度上說中國和日本是牽扯在同一條船上的冤家,所以GDP規模即將超越日本之際,中國人大可不必自我陶醉,日本人實在無須楚楚可憐。(作者為日本金融機構高級分析師)【21世紀網】本文網址:http://www.21cbh.com/HTML/2009-11-4/152477_2.html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