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衛的多部文藝片,都很壓抑,令人深思。


【謝邀(??ω?)?嘿】

悲劇深刻或許是因為

它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舉個栗子,《偽裝者》那麼可愛的於曼麗死了成了觀眾心裡的白月光,女主一個談了戀愛智商就下線的白蓮花自然會被懟得更慘。

悲劇讓人心痛,讓觀眾達到共情,讓觀眾有代入感,情不自禁地站在受害者的那一方去憤怒去難過,這樣一比較,其他沒有被毀滅的角色都成了別人的,和自己毫無瓜葛。

而一部所謂「青史留名」的悲劇,實際上是從個人的毀滅推廣到無限,從一個人的悲劇映射一個世界的悲劇,它們往往象徵著一些抽象的東西……比如《霸王別姬》最後段小樓的揭發,和程蝶衣的自刎,前者象徵著一種人格的崩壞,後者則象徵著一種瘋魔的永恆。面對這種悲劇時我們心裡產生的那些感受或許脈脈不得語,但大體都是同步且深刻的。一個藝術作品能夠讓許多人牢記,作者與主人公的藝術生命就會無限的延長。再衍生出無限的可能性,影響著一群又一群人,這大概就是你所說的青史留名了。與開頭相對的一個說法是,喜劇就是把無意義的東西撕碎給別人看。但我認為不止。舉個栗子:《瘋狂的石頭》

豆瓣評分8.2,犯罪喜劇片,主演郭濤黃渤。小時候當純喜劇看,記住的鏡頭大概只有:

……【撐住我不能崩我要假裝是個大大】雖然是借鑒了《兩桿大煙槍》這樣的在前珠玉,但卻融化中國特有的市井風貌。笑點密集且諷刺,演員塑造堪稱完美,可以說是小成本佳作的典例。我們再來看看導演寧浩:

從自行車裝配工到大導演,他一路看到的風景,大概是他獨特風格的由來。那種感覺很難用語言形容,國內有許多片子都是尬梗尬笑,而看寧浩的片子你會覺得,他鏡頭裡講述的那個喜劇生機勃勃,且每一個梗後面都有深意。

這大概算是深刻了吧。

《無人區》主演徐崢、黃渤,余男。個人覺得是徐崢主演的最好的一部喜劇,豬八戒咱不稀得比,咱們比比泰囧港囧?

劇情層層遞進,環環相扣,主人公心路歷程也在一路坎坷,面對逆境主人公內心的私慾膨脹、作祟。這樣的時候反轉起來才覺得更燃更man。梗不斷,一路啼笑皆非。這樣……夠深刻么(??ω?)?嘿最後一句……牌子,寧浩的!


瀉藥,我想一部可以「青史留名」的喜劇片,必然有直擊人心的淚點,不需要多崇高卻可以印證在每個人身上的銘言,當然,還有令人沉默不語的壓抑部分,其實,喜劇之所以難以被認定為經典,大概是因為大多數人都對生活有自己的不滿足吧!畢竟戲劇源於生活
陳佩斯說,喜劇的內核都是悲劇,這個最能從《喜劇之王》這個電影裡面體現出來,如何做到青史留名這是很有難度的事情,我提供兩個方向,一個是在現有喜劇基礎上遠遠超越現有喜劇作品,另一個是足夠創新,在喜劇創作的理念,方式方法上具有里程碑式的變革意義。這兩種方向其實不光適用於喜劇,可能多數藝術創作要青史留名就必須有這樣的高度才行,但每種做起來都非常難,就現有來說,陳佩斯,周星馳,許冠傑四兄弟,馮鞏,這些夠你玩很久了。
搞笑我們是認真的謝邀,

有趣是行走的春藥,笑傲江湖之類的笑的頂尖是感悟悲傷。
笑是入門,深刻才有影響。風格代表有名,開創代表歷史

謝邀

能讓人做到先笑後哭,笑中有淚的喜劇一定能青史留名

首先,謝邀。

這個名留青史要怎麼界定其實不一定的,時間會篩選電影的歷史地位。像艾德伍德的電影現在就有很多的狂熱擁護者。跑題了,下面在下就我自己的觀影經驗說一些淺薄的觀點,說的不好希望各位大神糾正(沒有圖,因為懶)。

喜劇電影相較於正劇來說首要目的就是要逗笑觀眾,這點是絕對的核心,如果說一部喜劇電影目的打從一開始就是完全針氈時弊,那我覺得它是不合格的。像喜劇大師卓別林的大獨裁者、摩登時代影片的內核是對當時社會和某些人以及團體辛辣的諷刺,但是在這個內核之外的是極具創意,天馬行空的喜劇表演。許多人喜歡說卓別林演得不是喜劇是諷刺時代的悲劇。按我來說,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卓別林的世界喜劇大師這個至尊的稱號就不符合他了,應該改叫悲劇大師才對。為什麼卓別林的藝術作品到現在還是喜劇電影的天花板,就是因為他給了那些想看內涵的觀眾那個時代特有的內涵,給想看喜劇的觀眾一次暢快淋漓的歡笑之旅。

然後喜劇電影或者說是好電影必不可少的一點就是劇本,為什麼很多國內外的喜劇電影拍的那麼無聊甚至是噁心,就是因為劇本不過關。一部電影里一點戲劇衝突都沒有,純粹就是無數屎尿屁或者是段子的集合那絕對是侮辱了電影這個名詞。像美國派這種性喜劇初看就是低俗之類的感覺,可是在影片里四個主角對於處男身份的鬱悶,加上在把妹過程中碰壁、不解風情、羞澀以及和把妹達人的對比再加上那些雖然俗氣但是搞笑的橋段符合角色身份、年齡表演就會讓觀眾沉浸在影片里,最後結局每個人不同的著陸方式也符合他們的性格和行為準則,沒有虎頭蛇尾,這就是好劇本對於電影的作用(只限於美國派1,後面幾部完全就是反面教材)。

第三就是導演的作用,一個好的導演對於一部喜劇作品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喜劇電影因為要逗笑觀眾,必不可少的要加入或者原創或者借鑒的搞笑橋段,這其中的度就是由導演來把控,過猶不及。這點上前面有大神說了寧浩的瘋狂的石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寧浩在這部電影里充分的展示了一個導演所具有的掌控力、調度能力。例如劇中有保安穿女性宮裝的橋段,寧浩沒有讓演員穿著女裝不斷做一些矯揉做作的動作來逗笑觀眾,只是在那一站和博物館這種嚴肅氛圍一對比就產生了喜劇的效果。還有就是小偷三人組一開始利用假的中獎罐頭騙錢和後期主角方上當導致猜疑就產生了反差搞笑和戲劇衝突(這個橋段不光是導演,編劇也很重要,導演的作用是用鏡頭將這個前後相接的橋段表現出來)。這些都是現在很多電影(不限國內)導演缺乏或者說不重視的,導致了很多喜劇電影過火的惡搞讓大部分觀眾產生了噁心的感覺。

第四就是演員的問題,一個好的演員雖然拯救不了一個稀爛的劇本,但是當一個優秀的演員遇到一個好的劇本和靠譜的導演時(演員自身就是一個好導演)就會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將這部電影推上一個嶄新的高度。這點上必不可少要提到我們中國的喜劇大師周星馳先生,在周星馳先生的電影里無厘頭自然是一個重要的標籤,在這之外也有周星馳先生那出神入化的演技在支撐。這裡的演技包括誇張且極具張力的肢體動作,瞬息萬變的面部表情,還有一點就是台詞的功力,周星馳先生電影在看粵語版時就能聽出在說台詞時他對於語調的掌控力,一句簡單的台詞因為語調的變換和詞之間斷續產生了非常強的喜劇感(內地的周星馳先生御用配音石班瑜先生在配音時產生的喜劇效果也非常強,同時讓我們大陸觀眾產生了更好的認同感,必須點贊)。演員的作用在黃渤先生身上也體現的非常好(黃渤先生和周星馳不算是純粹喜劇演員,兩位的演技對於絕大部分的電影來說都是駕輕就熟)。

最後就是關於喜劇和惡搞還有致敬的問題。在這點上其實很糾結的,我有朋友說過一部足以在影史上留下深刻背影的喜劇電影都該是主創原創為主同時包裹悲劇或者是諷刺內核的電影。我覺得他說的也沒錯,原創加上深刻的內核的確能讓電影更受影評人、雜誌、資深觀眾的垂青。縱觀那些被提起較多的經典喜劇電影例如卓別林大師的很多作品,吉列姆的巨蟒和聖杯,蓋.里奇的兩桿大煙槍,周星馳先生和劉鎮偉導演的大話西遊,周星馳先生的喜劇之王、寧浩的瘋狂的石頭等等(還有很多我認為是經典的電影但是會引發爭論就不提了),的確都是具備深刻內涵的喜劇傑作。但是就像我說的第一點,我對於喜劇電影最高或者說是絕對要求就是要逗笑觀眾,那惡搞和致敬經典的喜劇電影就做不到名留青史嗎?我不這麼認為,就像驚聲尖笑里最後致敬或者說是惡搞非常嫌疑犯的那個鏡頭,簡直就是太賤太帥了,至今我都認為這部電影是絕對有資格被贊為傑出二字的,同理還有反斗神鷹12,這些電影致敬或者惡搞經典,但是也拍出了自己的特色,就因為有前者就完全否定這些作品是不公平的,而且即便是大話西遊、喜劇之王、瘋狂的石頭其中很多橋段和電影結構也是有出處的。

基於以上幾點像夏洛特煩惱也是一部優秀的喜劇電影,為什麼提這部電影,因為我非常不喜歡這部電影,它讓我噁心了很久,但是它的確是一部好的喜劇電影,這就證明一部好的喜劇電影不受個別觀眾喜好來決定的,也不需要什麼三觀正,只要好看就可以(我始終認為三觀這種東西沒有正不正,只有符不符合,拿三觀不停要求別人的那些存在,不是人,是道德裁判所的惡魔裁判官)。

寫了一點自己微不足道的想法,一部可以名垂青史的喜劇電影或者說是優秀的電影需要的無非就是出色的劇本,優秀的導演,符合且演技卓越的演員,對於電影的定位明確這幾點。(私人推薦,我最喜歡的喜劇電影三部曲熱血警探、殭屍肖恩、世界盡頭,我真是愛死西蒙佩吉了)。


很少,但是還是有的,比如三傻大鬧寶萊塢,各種動畫電影都是很不錯的喜劇。為什麼大家會覺得悲劇更真實深刻呢,我覺得因為現實中悲劇比較多吧。
很好笑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