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師若可

說到唐朝,首先讓人想到的是一片繁華盛世,也可能是那一首首經典的詩作。事實上,唐朝的科技文化更是了得,推動着世界科技的發展。

一,雕版印刷術

在中唐以前,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有紙的國家,也是最早發明雕版印刷術的國家。

雕版印刷是最早的印刷形式,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實踐和研究才發明的。

大約在隋朝時期的公元600年前後,人們從印章中得到啓發,發明了最早的雕版印刷術。但這時的雕版印刷工藝十分簡陋,一般只是單頁小型的印刷品。

唐朝時期,僧侶人數猛增,爲了大量複製經文和佛像,雕版印刷工藝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出現了大篇幅的印刷品。在印刷品的版式方面,也是隨着印刷工藝的提高面不斷改進的。

早期的單頁印刷品版式不固定,主要是上圖下文,版面呈矩形。後期的印刷品雖然是整部書或整卷佛經,但仍採用卷軸裝幀形式。

到了唐代後期,由於出現了旋風裝、經摺裝和冊頁等書籍裝幀形式,版面的形式也就因此而得到了統一,雕版印刷術逐漸成熟起來。

世界上現存最早有明確日期記載的雕版印刷品,是在敦煌莫高窟發現的一卷首尾完整的《金剛經》,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有插圖的刻本。

當造紙術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後,紙張很快就取代了歐洲長期使用的羊皮和小牛皮,促進了文藝復興的到來。

二,火藥的發明

火藥是中國古代人民的一大發明,我國是世界上發明火藥最早的國家,對世界歷史的進程起了推動的作用。

早在秦漢時期,《神農本草經》中已把硝石列爲用木炭煉丹的上品,具備了發明火藥的物質基礎。

東漢時期魏伯陽在其所著的《參同契》中,記載了關於煉丹時發現硝石和其他礦石在一起燒煉時發生劇烈反應的情況,後來的《淮南子》、《水經注》等書也作了關於火藥使用的記錄。

但準確記載火藥的製作方法和在軍事上使用的時間是在唐代,這在唐朝中期鄭思遠著的《真元妙道要略》中有詳盡的說明。

晚唐以後,火藥被製成球形的“飛火”用來攻城,人們漸漸從冷兵器時代邁向火器,開啓了熱兵器的時代。從此,火藥和火器得到迅速發展,引起了武器系統以至軍事科學的變革。

三,天文曆法

唐朝的天文曆法也很是先進,唐密宗時期的高僧僧一行就是傑出的天文學家。

一行本名張遂,從小博覽羣書,對於曆法、陰陽五行尤其感興趣,並已有相當深的造詣。成年後在嵩山拜高僧普寂爲師,研究佛學經義,學習天文、地理、陰陽五行、數學等。

僧一行通過觀察,於724年發現了恆星位置移動的現象,這比英國天文學家哈雷在1718年提出恆星自行的觀點早了將近1000年。

同年,他又組織領導了大規模的天文及大地測量工作,在世界上第一次測量了子午線的長度,於727年編制出一部新的歷法,取名《大衍曆》。

這部曆法系統周密,結構合理,是當時最先進的歷法,後來的歷法家幾乎是按照它的結構來編寫曆法,直到明朝末年吸收西洋曆法後纔有所改變,可見其影響深遠。

除此之外,唐朝的敦煌星圖也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星圖之一,內容相當豐富。

圖上共畫有1367顆星,畫法是以12月開始,按照每月太陽位置的所在,分12段把赤道附近的星座繪出,並以文字說明。文字部分則採用了《禮記·月令》和《漢書·天文志》中的材料。

因此,從圖文來看,這份星圖很可能是一個更古老的星圖抄本。該星圖原藏於敦煌莫高石窟的藏經洞內,1907年被英國人斯坦因祕密地偷盜出國,現藏於倫敦大英博物館。

參考資料:《舊唐書》、《真元妙道要略》、《大衍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