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泰豐:

翟泰豐先生在擔任中國作協主要負責人期間,曾來鄭州參加指導「當代小小說繁榮與發展」研討會。他認真研究小小說文體的發展態勢,關注小小說作家隊伍的成長,對於《小小說選刊》堅持「兩個效益」的統一給予積極評價。他認為小小說是在遵循文學規律前提下的一種大膽創新,是「短中見長、小中見大、微中見情」的藝術。在笫三屆中國鄭州.金麻雀小小說節上,他又一次大聲呼籲讓小小說儘快納入魯迅文學獎。

雷 達:

雷達先生是著名文學理論家,他認為小小說的產生與繁榮是人類精神需求的必然反映,在文學日漸邊緣化的今天,《百花園》《小小說選刊》堅持把小小說經營成大氣候是一種「奇蹟」。他主持中國作協創研部工作時,極力促成「當代小小說20年慶典暨理論研討會」的召開,會議重在推介中國新時期第一代小小說作家群,被稱為「小小說的成人禮」。

田中禾:

田中禾先生是著名作家,長期擔任《小小說選刊》顧問,多次參與小小說領域的重要文學筆會、研討和刊物改革活動。他認為小小說文體是一種既有精英文化品質,又有大眾文化市場的文學新品種,鼓勵小小說寫作者在「精」字上下功夫,辦刊人員要以「事業與產業」兼重的姿態來面對文化市場。

胡 平:

作為當代文壇很有影響力的資深評論家,胡平先生認為應該把小小說參評「魯迅文學獎」提到議事日程上來,這樣對成千上萬的民間寫作者是一種認可和鼓勵。他撰文說「小小說有確定的發展前景」,並在「中國鄭州·第二屆金麻雀小小說節」高層論壇上發表了題為《小小說與文學創造的要求》的長篇演講,從純文學的角度對小小說文體的繁榮與發展進行理性梳理和理論觀照。

丁臨一:

丁臨一先生是著名文學評論家,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在所主持的軍旅刊物上,開設專門的小小說欄目,發現和培養出一大批軍旅小小說寫作者,推出數十篇具有濃郁軍營生活氣息的名篇佳構。他堅持為小小說作家和作品集撰寫評論文章,並呼籲有關部門「小小說應該設大獎」。

孫 蓀:

孫蓀先生是著名文學評論家,多次擔任小小說領域重要獎項的評委。他認為小小說的發展繁榮乃應運而生,是文學主題中的應有之義。苔米花雖小,也學牡丹開,小小說是一種能夠發揮人的自由天性,抒寫人情世故的「兼美」的藝術手段。

江曾培:

30年來,江曾培先生是學者型的微型小說倡導者,這種倡導建立在遼闊的視野、深厚的學養、務實的精神、敏銳的思維的基礎之上。他集出版家與評論家於一身,針對微型小說勃興之初創作多、理論少的現狀,撰文著述、編輯選本、組織賽事,積極為微型小說鼓與呼。上世紀90年代期間,他和數家報刊同仁共建了「中國微型小說學會」並擔任第一任會長,還策划了兩屆規模宏大、影響甚廣、參賽人數眾多的「春蘭杯·世界華文微型小說徵文大獎賽」,極大地促進了世界華文微型小說創作的繁榮。上世紀80年代初,他用「從小見大、以少勝多、紙短情長、言不盡意」16字概括出微型小說的文體特徵,出版編著的《微型小說特性和技巧》和《江曾培論微型小說》,體現了他對微型小說的卓見,豐滿了微型小說飛翔的理論一翼。

何秋聲:

何秋聲先生在1981年至1983年擔任百花園雜誌社主編期間,以一個期刊人敏銳獨到的眼光,於1982年10月推出了國內文學期刊第一個「小小說專號」,並旗幟鮮明地選擇了「小小說」這一文體名稱。此後於1983年又連續推出兩期小小說專號,並在其餘每期刊物上均發一組小小說,同時也對小小說文體的討論予以關注。這一舉措使《百花園青年文學月刊》因小小說而華麗轉身,在當時的期刊界、文學界及廣大讀者之中產生了相當的影響,為日後《小小說選刊》的誕生及鄭州「全國小小說中心」地位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雖然何秋聲先生在主編崗位上只有兩年多時間,但他在當代小小說萌芽、發軔的初始階段所做的創新性工作,卻具有拓荒者的意義。

李春林:

李春林先生最先開啟了中國當代微型小說的窗口--在南昌創辦了《微型小說選刊》。他在人手緊缺、辦刊艱難的情況下,為微型小說選刊的繁榮與發展做了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他辦刊的同時,還延伸編輯《中國微型小說賞析》、《微型小說三百篇》等選本,極大地豐富和增強了微型小說的影響力。人總是要有點精神的。李春林先生當初的堅持給了我們某種精神啟示,在微型小說已經繁榮的今天,無論編輯,還是作者,仍需持有一種可貴的固守品質。

余 敏:

作為一個雜誌社的決策者,余敏先生有著開闊的文學視野及對期刊發展思路的深刻洞悉和整體規劃。他在1984年至1988年擔任百花園雜誌社總編輯期間,堅持在刊物上繼續推出小小說專號,進一步強化並突出《百花園》鮮明的小小說特色,提升了刊物在全國期刊界及讀者中的知名度、影響力。《小小說選刊》得以應運而生,總編輯余敏先生的拍板決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又因為余敏先生的慧眼識才,《小小說選刊》得以由合適稱職的人擔綱辦刊。余敏先生作為《小小說選刊》的第一任主編,對《小小說選刊》早期風格的形成給予了智慧性的指導定位。

凌煥新:

作為大學教授,凌煥新先生與微型小說有著難解的半生緣。他是當代中國將微型小說引入大學教學和研究的第一人,不但對本科生開設《微型小說研究》的選修課,給文藝學碩士開設《微型小說美學》的學位課,而且,他率先從美學層面研究微型小說這種新興文體的內在特徵和規律,將微型小說的美學特徵表述為「機智化的單純美、特徵化的簡約美以及詩化的神韻美」。他最新出版的微型小說美學專著,是他數十年微型小說情結的學術結晶,是學院派研究微型小說的新視角、新境界的標杆,標誌著他獨特的微型小說美學理論構架的形成。

王保民:

在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的小小說領域,王保民先生是當之無愧的領軍人物。他在擔任百花園雜誌社總編輯期間,確立了《百花園》與《小小說選刊》「一本原創、一本選載」的辦刊互補格局,彰顯了打造「中國小小說中心」的決心和氣度。1984年,他以一個青年編輯家超常的洞察力和勇於任事的精神,領銜創辦了《小小說選刊》,並堅持每兩年一度的全國性評獎。1990年,他策劃主持了「湯泉池全國小小說筆會」,吹響了民間性小小說創作的集結號。1990年,他將《百花園》改為專發小小說的刊物,這在當時的中國還是創舉,從此,《百花園》每年都堅持舉辦「全國小小說徵文大賽」。1991年,他與出版社合作連續主編了3套29本中國第一代小小說作家的單人小小說作品集。辦刊實踐之餘,王保民先生也進行了諸多理論思考,除了編撰部分理論著述之外,所撰寫的畫龍點睛式的「本期作品漫談」深受讀者歡迎。

郟宗培:

作為上海文藝出版總社主要負責人的郟宗培先生,是底氣十足的國內出版業界的「高端出版人」;在微型小說領域,他是現任的「中國微型小說學會」會長,也是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會長。長期以來,他是多次以學會為軸心開展大型活動的組織者。他擔綱《中國新文學大系(1976~2000)》工作委員會主任,第一次將新時期微型小說單列為一卷,標誌著微型小說正式進入具有文獻性、權威性的文學史。他負責協調、組織了首次在國內舉辦的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討盛會,增進了世界範圍內的華文微型小說創作的交流,整合了華文微型小說創作的資源,提升了華文微型小說的理論水準。

邢 可:

邢可先生集辦刊、創作和評論於一身,長期活躍在小小說領域。作為文學期刊編輯,邢可先生在上世紀80年代初就熱情投入了《百花園》致力於打造「小小說專號」的組稿約稿,後成為《小小說選刊》的創刊人之一;作為一名作家,邢可先生堅持多年筆耕不輟,發表了大量文學作品並著有小小說集,以《看不見的歪脖樹》、《淘金者》等為代表的小小說名篇,被選入各類精華本;作為一名對小小說文體有著濃郁興趣的研究者,邢可在理論探索方面頗有心得,提出了「小小說是立意的藝術」的觀點,並出版了《怎樣寫小小說》、《怎樣讀小小說》的論著。

鄭允欽:

鄭允欽先生是國內著名的童話作家,長期擔任《微型小說選刊》主編,給人印象至深的是他那蘊涵著寬厚和睿智的童話般的微笑。他在主持《微型小說選刊》雜誌工作期間,全神貫注地投入到繁雜的編輯事務之中,他通過欄目設置和稿件選編,顯示出童話般的「超級想像」。他著力探索微型小說選稿取向和閱讀受眾之間的最佳契合策略,憑藉選刊這個平台,在引導作家創作上,他提出了微型小說「貴在出奇制勝」的論斷;在引導讀者閱讀上,他強調微型小說的可讀性、普及性,擴寬了生活在底層的大眾讀者的接受面,從而使《微型小說選刊》明顯地打上了寬泛的大文化市場的標記,在編輯、作家、讀者三者之間架起了一座通達的讀寫橋樑。

郭 昕:

作為當代小小說領域的一名資深編輯家、作家和職業辦刊人,郭昕女士以30年堅守的毅力和勇氣,和中國當代小小說一路風雨兼程走到今天,在一種文化的意義上,詮釋著一名知識分子在當下應具有的精神風貌和生存姿態。郭昕女士參與了1982年《百花園》的「小小說專號」的策劃,參與了1985年的《小小說選刊》的創刊及迄今為止歷屆徵文、評獎活動,參與了《小小說選刊》1995年改為半月刊的「事業與產業兼重」的理念抉擇,參與了「小小說金麻雀獎」、「小小說節」以及數十次的全國性重要筆會的創意統籌。郭昕女士在工作之餘,與人合作主編了數百萬字的小小說精選本、叢書及《小小說選刊》的增刊等。從編輯到執行主編,郭昕女士以一個女性的柔韌與細緻,在出版500餘期發行近億冊的《小小說選刊》編輯工作中殫精竭慮。她所主持的《當代小小說百家》、《小小說課堂》、《經典的誕生》、《心領神會》等名牌欄目,在提升刊物的經典性和可讀性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陳建功:早在上世紀80年代,陳建功就是最早倡導和實踐小小說文體的名家之一。尤其是擔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以後,數十年間,他在文學活動中,多次為小小說讀寫鼓與呼:曾為《中國小小說50強》等小小說圖書撰寫序言,在中國現代文學館組織「中國小小說之夜」的活動。2009年,他出席「中國鄭州·第三屆小小說節」並作了《小小說的審美與「魯迅文學獎」》的講話,認為小小說非常適合更多的人參與創作,鼓勵和期待小小說作家「在經典化方面多加努力」。2010年3月,小小說文體正式納入魯迅文學獎評選序列。

丁世顯:丁世顯同志在擔任鄭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間期,曾專門到《小小說選刊》《百花園》進行工作調研,鼓勵幹事創業,打造「鄭州小小說」文化品牌。2006年,他建議「中國鄭州·第二屆小小說節」由鄭州市人民政府主辦,並在2007、2009、2011年連續參與了二、三、四屆小小說節的策劃實施,並拔專項資金編輯出版《中國當代小小說大系》(五卷)。這些關注和支持,為小小說這一新型文體的健康成長和事業繁榮,提供了高端活動平台,營造了民間讀寫的精彩瞬間,提升了中原鄭州的「中國小小說中心」地位,影響力遍及海內外。

蔡 楠:

蔡楠領軍河北小小說創作隊伍,在創辦各地小小說組織、開展小小說活動、培養小小說隊伍等方面績效顯著。2010年,他牽頭成立了河北省作協小小說藝術委員會;設立了年度「河北小小說優秀作品獎」,先後組織了「吳橋雜技大世界盃」、「京東杯」、「獻王杯」、「野三坡杯」等4屆評獎;舉辦了「新華杯」、「稅苑杯」等全國小小說徵文大賽;自己籌資,創辦了省級小小說刊物《河北小小說》,並榮獲「河北省文學期刊貢獻獎」;助推河北有條件的市、縣成立了六個小小說藝委會、學會、聯誼會,將民間小小說活動常態化。帶領六名小小說作家成為河北省文學院簽約作家。

沈祖連:

2007年組建廣西小小說學會,當選首屆會長至今。連續主持了八屆廣西小小說評獎並頒獎。參與組織了首屆廣西反腐倡廉小小說大獎賽。出版會刊《大南方小小說》共七期,推出會員作品1000多篇。召開了本土五名小小說作家的作品研討會。舉行了崇左小小說創作、品味初夏綠意、靈山荔枝、泥興陶等小小說筆會。編輯出版了紀念畫冊《凝聚雄起奮進》紀念廣西小小說學會成立五周年。在廣西日報、《紅豆》雜誌、羊城晚報、欽州日報等報刊集中推出會員作品十多期(版),有效推動了會員創作的積極性。2012年組建成立廣西第一個市級小小說學會崇左小小說學會。

申 平:

申平作為惠州市小小說學會會長,帶出了一支享譽全國的小小說作家隊伍,旗下3人獲得小小說金麻雀獎,多人獲得全國優秀小小說作品獎、年度評選一等獎、佳作獎、雙刊獎、冰心兒童圖書獎等。惠州市小小說學會活動不斷,深莞惠港澳地區小小說作家聯誼會、「大學生·小小說·面對面」、《野獸列車》首發式等先後舉行。2010年,「中國小小說創作基地」在惠州學院掛牌成立,2013年,「鍾宣杯」全國優秀小小說「雙刊獎」落戶惠州,並成功舉辦首屆頒獎大會暨惠州小小說現象論壇。從2012年開始,申平被聘為《小說選刊》小小說欄目特約責任編輯。

凌鼎年:

多年來堅持梳理小小說活動。組織策劃在新加坡註冊成立了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牽頭成立了江蘇省微型小說研究會,成立全國第一家「凌鼎年微型小說工作室;率領中國微型小說作家代表團訪問美國,購買數百本小小說集子帶到美國贈送給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耶魯大學東亞圖書館,幫助建立中國微型小說作家作品集文庫。長期為小小說事業的發展搖旗吶喊,為海內外作家的小小說集子寫序百多篇。助力各類小小說大獎賽,熱心參加與小小說文體相關的活動,編書、講學、為文友們寫序或推薦習作等。在海外華文小小說創作領域頗多交流,被業界譽為小小說活動家和代言人。

袁炳發:

熱情扶植本地小小說作者,幫助修改稿件並推薦發表,為小小說作家搭建平台。在《北方文學》《北大荒文學》《小說林》主持「小小說名家」專欄。在《夥伴》(俄文版)雜誌推介多名小小說作品譯成俄文介紹給俄羅斯讀者。2015年初,在《天下書香》雜誌策劃小小說專號。先後與多家出版社合作主編《名家小小說欣賞》《中國最好看小小說》等書籍。擔任鄭州小小說高研班輔導老師期間,積極為學員輔導、推薦發表作品。連續三年策劃組織在內蒙古、重慶、鄭州以「讓小小說之火燃燒」為主題的小小說筆會。2013年3月,主持東北小小說沙龍在哈爾濱正式成立。

注:該獎項由中國鄭州·小小說節頒布

[楊曉敏]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