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先理解題義:「日本可以用菊與刀代表」這一前置,說的有代表性的、外國人對日本的看法,那麼「中國可以用什麼代表」,應該指有代表性的、外國人對中國的看法。到現在為止,我覺得尚未有哪一個外國人描述中國的著作可以和《菊與刀》相比,無論是從對文化的深入解剖程度,還是著作的影響程度。

我們中國人對自己的看法與外國人對中國人的看法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實際上,日本至今有很多人對《菊與刀》里的一些基本觀點——比如認為日本的道德基準沒有宗教性——有不同看法。不受這個國家的傳統文化的束縛,站在更客觀的立場上、用獨立的方法研究出來的結果,對我們更清醒地認識自己的國家文化應該是很重要的,可惜。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可能很多人都沒有想過,用什麼來形容我們自己的國民性。

菊花在日本是皇室的象徵,同時其冷冽的色彩,其實也挺符合日本人冷靜、偏理性、慢熱的國民性。而刀給人帶來的感覺,是一種殘酷的鋒利,隱藏著屠戮性,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日本那段不光彩的歷史。

那麼,什麼樣的事物能代表我們自己呢。這個題太宏大,我試著拋磚引玉一下。也希望大家群策群力。

我覺得可能用「牡丹與鋤頭」或可形容。

在中華文化里,被世人謳歌、有品格的花朵非常多,比如梅蘭竹菊,各個都是君子身段。說起牡丹,更多人想到的是它鮮艷的顏色與大富大貴的寓意。放在現代社會講究含蓄簡潔的都市美學傾向中,牡丹反而顯得有點土氣。

不過,如果從13億人的國民性呈現來感覺,貌似牡丹更能代表大多數。它鮮艷熱情,和中國人天生熱情好客、喜好歡樂、樂觀達志的民族性格比較吻合。同時,它富含富裕繁華之意,也和中國人對生活的追求高度統一。

它直來直去,開則要大鳴大放,雍容華貴,謝則講究紛紛花落,挺符合中國人直來直往,豪爽大方的直腸性格。所以,我感覺牡丹挺符合我們的民族性。相信再過幾年,它也能重新被創意,成為時尚的象徵,引領現代都市的美學。

至於鋤頭,在工業自動化、智能化成為顯詞的今天,它似乎格格不入,顯得落後老土。但別忘了,農業是中華民族的根,過去是,現在是,未來也是。土地對中國人而言,就跟命根子一樣。

而鋤頭則完成了中國人與土地的緊密聯結。它雖然外表笨拙,但卻堅韌有力,它不露鋒芒,但卻經過歲月長河洗禮。它樸實無華,但卻長久陪伴。鋤頭裡,難道也不蘊含了中國人對生活的理解與追求嗎!

當然可能還有更好的象徵物,不知道你有沒有什麼好答案?!期待!


按照菊與刀的思維方式,菊代表王權,刀代表日本武士道。相對的,我們應該是【龍圖騰】和【鋤頭】。龍圖騰是封建王權的象徵,而鋤頭代表了數千年的小農經濟和文化。不要覺得城市化了就擺脫小農思想了,所有的僥倖心理貪小便宜的念頭都是小農思想的體現。中國和日本最像的是,不管過去也好現在也好,老百姓都需要一個絕對權威的象徵做心理寄託。


麻將和酒宴。這兩點都完美的闡述了中華哲學的核心,斗而不破,和而不同,一團和氣下的勾心鬥角。人人利己卻又可以平衡各方關係。在西方的是與不是之間創造另一個空間,一個模糊的只有中國人知道的空間,就是滑。酒席與麻將就看誰會滑。滑為上和。和者為中,中即是正道啊


菊與刀本身就是二戰後美國或者是說西方用來研究和他們理念種種不符的蜜汁東方精神。

比如說,西方人認為困了累了,是訓練效果達到了,要睡覺。

而日本人認為訓練好累啊,是因為你正在增強,感覺到累還是你太弱。

比如說,西方人感覺到好冷啊,快添點煤球,取暖

而日本人會認為這個時候要脫掉衣服 做健身操,增加暖氣。而不應該把自己寄託於外物。

再比如說,開戰。美國人會看這場戰爭是否有利,勝算如何

而日本是,"由於資源匱乏,所以必須要開戰"

(以上不是我瞎編的,全是菊與刀第二章「戰爭中的日本人"的內容白話概括)

等到真有類似於菊與刀描寫中國的書,那估計已經開戰了吧??


能代表???國的圖騰是五爪金龍 鳳凰 猛虎 !瑰寶是 九鼎 傳國玉璽 尚方斬馬寶劍!色是 中國紅 黃 黑!圖案是河圖 洛書 八卦圖(先天八卦、後天八卦)理論是陰陽??五行學說!神獸有 朱雀 玄武 白虎 青龍?? 麒麟 金足神烏!人物有 三皇五帝!自然景觀有三山五嶽!長江!黃河!五湖四海!書籍經典有四書五經!宗教信仰有三教九流!差不多了!


龍圖騰就可以說明一切!華夏名族地大物博,名族多樣性不是某一個物體能代表的。小鬼子一個櫻花就可以代表國花,中國卻選不出國花,為何?因為名花實在是太多了。小鬼子他沒那麼多,所以只能盯著一個吹!


『書與劍』吧!

書即儒家的四書五經,它影響了中國人幾千年,即融入了我們的思想與價值觀的判斷,又約束了我們的行為。可能有不符合時代的東西,但也帶給了我們仁、義、禮、智、信這些美好的品格。

『劍』則是在新中國建立過程中的亮劍精神,從抗日戰爭、三大戰役、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中印戰爭我們一路戰無不勝,幾次戰勝比我們強大的對手。不僅靠將軍的智慧和士兵的勇猛,更是靠心中這把信念之劍!日本刀是彎的,所以日本會向美國彎腰。但長劍寧折不彎,所以真正的中國人縱然死了,腰也不會彎一下!

一書一劍,一古一今。貫穿了我們五千年的文明。西方的中國威脅論不是沒有道理,因為我們不僅有書的厚重更有劍的鋒利。在我們弱小時便能戰勝比我們強大幾倍的對手。當我們發展起來時必能如飛龍一般,翱翔九天,俯視天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