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過百年歷史的山東街水月宮,向來是觀音開庫熱點,深受善信歡迎,然而日子漸久廟宇老化,東華三院為回復其原有的莊嚴外貌,早前為該廟進行大規模重修,改善廟內的配套。工程日前完工,水月宮昨日舉行重修開幕典禮,來參拜的善信駱驛不絕,香火鼎盛。

水月宮經歷重修工程後,外內都重現光彩

水月宮是九龍區內重要的廟宇,初建於1884年,原位於九龍大石鼓,即今何文田一帶,供奉觀音菩薩。及後因政府發展,至1927年遷至現址,並正式移交廣華醫院管理,所得收入用以維持廣華醫院醫療服務經費開支。

昔日的水月宮

水月宮被列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

已列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的水月宮,經過重修工程後,不單外內都重現光彩,更展示一批早年文物,包括銅鐘、神案、香爐等。其中觀音銅扇上面還刻有「芒角村同安社眾信女等仝敬送」,芒角村是旺角的舊稱,顯示該廟與區內居民那份密不可分的關係已維繫百年。另外還重新找到兩塊丁卯年的牌匾,見證水月宮在1927年遷到現在位於山東街位置的歷史時刻。

東華三院主席王賢誌出席重修參神儀式

東華三院主席王賢誌表示:「水月宮是一座三級歷史建築,施工時需要額外留意會否影響到建築物的結構和佈局。古舊建築物價值在於當中蘊藏的歷史記憶。故此我們盡量考究出處及使用原有物料,務求保留原有面貌。」

東華三院主席王賢誌為醒獅點睛

東華三院把以往廟內掛滿的塔香改成蓮花燈,既可減少煙霧,亦令廟堂更加明亮清澈,感覺煥然一新。除此之外,院方更結束過往的外判制度,改由東華三院直接派駐職員管理,進一步加強廟宇管理,提升祭祀服務水平, 水月宮更延長開放時間至晚上8時正,方便善信下班後亦可前來參拜祈福。而廟宇所得的收益將全數撥捐東華三院善業,以作為服務經費,廣種福田。

東華三院將塔香改成蓮花燈,減少煙霧

觀音銅扇

文物銅鐘

對於廟宇翻新,有前來參拜的善信表示:「煥然一新,光猛了很多,空間寬敞多了,看起來好宏偉。」有善信盛讚東華三院延長水月宮的開放時間,有助吸引更多年青人或打工仔來拜神,以獲得庇佑。

善信參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