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蛋派」,是中國當代文學流派的一種,又因其作家的生活地和文學地域性,稱為山西派。以趙樹理為代表的山西作家倡導民族化、大眾化的藝術風格表現農村生活,形成中國當代文學的第一個流派。到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中期,主要作家還有馬烽、西戎、李束為、孫謙、胡正等,人稱「西李馬孫胡」。

「山藥蛋派」作品繼承和發展了我國古典小說和說唱文學的傳統,以敘述故事為主,語言樸素、凝鍊,通俗易懂,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和地域色彩。其深受讀者喜愛代表作有《小二黑結婚》、《李家莊的變遷》、《李有才板話》、《呂梁英雄傳》、《春秋圖》、《三里灣》等。

「山藥蛋派」作家的農民本位思想,使他們以仰視的目光把農民作為其創作主體,而且把農民的文化價值作為視為一種審美理想。他們創作的農民視角博得了農民群眾的歡迎。以其幽默的農村文化語言,受到了讀者的喜歡熱愛。


山藥蛋派,評論界曾使用過的稱謂也包括「山西作家群」、「山西派」、「《火花》派」等。在我國華北地區將土豆稱為山藥蛋,因趙樹理、馬烽等人根植于山西大地,與他們作為主食食用的土豆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遂被稱為「山藥蛋派」。

山藥蛋派的作家包括趙樹理、馬烽、西戎、李束為、孫謙、胡正。

趙樹理(1906-1970),山西沁水人,原名趙樹禮,「山藥蛋派」創始人。主要作品包括《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李家莊的變遷》等。

馬烽(1922-2004),山西孝義人,原名馬書銘。主要作品包括《呂梁英雄傳》(與西戎合著)、《村仇》、《三年早知道》、《我的第一個上級》、《太陽剛剛出山》等。

趙樹理、馬烽等人長期工作生活在山西,作品多反映的是山西農村的生活。「山藥蛋派」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樸實」,用樸實的文字記錄樸實的農村生活。而且他們針對的讀者即為最普通的農民,在敘事手法上更注重故事性,語言文字方面更擅長用通俗易懂的生活語言。


山藥蛋派,是對以趙樹理為代表的紮根在山西的一批文學家的統稱,叫「山藥蛋」那就是——接地氣。

《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呂梁英雄傳》……

去看看,就是接地氣。

現在的文壇,缺的就是「山藥蛋派」。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