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理論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很多人就滿臉愁容,認為「枯燥乏味」沒意思,毫無興緻,不願參加,推脫了事;即便是參加了,也是昏昏然昭昭然,磕頭打盹、玩手機打發時間。

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宣教部副部長鬍蓉,一個80後講解員「睹主席遺物、學偉人風範、做合格黨員」的黨課,卻讓聽過的處級幹部、高校教學骨幹、大學學子淚流滿面。

這一堂讓人淚流滿面的黨課到底是怎樣煉成的?

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朱玉文

(胡蓉在講解毛主席遺物。 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童迪 攝)

要上黨課,一開始胡蓉有點犯嘀咕

今年春節上班的第一周,胡蓉接到原韶山管理局宣傳處處長劉建國(現韶山賓館總經理)電話,要求她準備一堂黨課。

2014年,胡蓉再湖南省博物館年會上作的《紀念館展品故事解讀探討》的主題發言,給劉建國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劉建國就希望讓胡蓉準備這堂黨課。

「希望能做出一些精品課程,讓講解員可以出去講,到社會上宣講。」湖南省韶山管理局黨委副書記、局長晏曉明告訴記者,年初他們打造這堂黨課的目的就是要改變觀眾來韶山,講解員在韶山講的現狀。

胡蓉的同事,同樣從事了多年講解工作的毛婉瑤告訴記者:胡蓉當時心裡犯了嘀咕,以前她主要從事講解工作,或者從事一些講解藝術、講解技巧方面的培訓工作,上黨課,胡蓉從來沒有嘗試過。

「我太年輕了,我想年紀大一點再講黨課,可能更合適。」這是胡蓉當時的第一反應。

不過,胡蓉最終還是應承下來了。

「單去講偉人的高大上,觀眾會覺得高不可攀,反而是講偉人的平凡,比較容易讓觀眾接受,容易引起共鳴。」多年站在紀念館為觀眾做講解,讓胡蓉對準備黨課有一些模糊的認識。

11個視頻,

1小時、1.5小時、2小時、2.5小時、3小時五個版本,最多時有三萬多字講義。

胡蓉自己都想不到,為了準備這堂黨課,她需要準備這麼多的材料。

(胡蓉在修改課件 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童迪 攝)

勤奮修改,改好虎頭和豹尾

備課的過程經歷了2個多月,之後,經歷了8次試講。

在決定選題時,胡蓉選擇毛澤東同志的遺物作為突破口,胡蓉說,主席的遺物是韶山獨一無二的資源。

先是部門試講,再在全局試講,然後去一些機關試講,在試講的過場中胡蓉不斷修改。晏曉明一共聽了8次,每聽一次他都會跟胡蓉交流溝通,提出修改意見。

最難的就是開頭,為了在一開課就吸引住學員,胡蓉花了很大的氣力。

這堂課最初版本的開頭,胡蓉選擇的2016年4月《中國紀檢監察報》上對當時「和頤酒店女生遇襲」網路事件的一篇評論文章《帶著問題學,針對問題改》。

——假如「和頤酒店女生遇襲」事件發生時,有一名或數名中國共產黨黨員就在現場,他們絕不可以對暴行聽之任之、對呼救無動於衷。

胡蓉用這個評論引出黨員標準、到底要做什麼樣的黨員的討論。

後來,在試講時,胡蓉發現一開始就講主席與久別重逢的兒子毛岸英回憶楊開慧的故事,效果要好很多。

「一開頭,迅速進入故事,這樣更抓住人。」胡蓉回憶當時試講的情況。

最終,在課程的一開始,胡蓉使用了一段毛澤東與毛岸英夜談的視頻。

為了找到這段視頻,胡蓉把2013年拍攝的49集電視劇《毛澤東》從頭到尾看了一遍,終於找到了這段2分鐘的視頻。

「並不是一開始就有那麼好的效果,不斷的改、不斷的講,找感覺,吸收領導和同志們的意見,到了7月份以後,才慢慢有感覺,能真正打動到人。」胡蓉說。

課程的結尾是講主席慈嚴並重的親情關係。

按照原先的設計,胡蓉是先講兒女,再講親友,最後來講工作人員。湖南省委黨校唐月娥教授聽完課後建議胡蓉更換順序,按照從遠到近的親疏關係來處理。

「最後來講兒女,以父愛結束,在最高潮部分結束。晏曉明局長又建議最後用簡單的幾句話總結後,結束全部的課程。」胡蓉都採納了這些建議,不斷的修改,讓這一堂黨課的結果成了一個豹尾。

(胡蓉每天都要進行發聲練習。 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童迪 攝)

紮根韶山,學習主席十六年

2000年,胡蓉從湖南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她和另外兩名女生一起應聘到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從事講解工作。16年後,只有她還留在館裡,另外兩個女生,一個堅持了半年,另外一個,堅持了11個月。

「其實我能理解她們,這裡沒有什麼娛樂活動,晚上只有看看書,而且待遇也並不高。」胡蓉開起了玩笑,關鍵交際圈子小,找對象都費勁。

在胡蓉工作的頭十年,她主要從事的是紀念館的解說工作,胡蓉在工作中意識到,講解工作,一定要把觀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在解說過程中,對老年人、對領導幹部、對遊客、對高中生、對小學生都要採取不同的講解形式,這樣才能滿足觀者的需求。胡蓉多年的講解經歷成了講好黨課的基礎。

毛婉瑤告訴記者,胡蓉有相當大的閱讀量。

黃為說這十多年來,胡蓉把市面上所有能找到了關於毛澤東的書籍都看了個遍,而影視資料很多都不止看過一次。

著名表演藝術家鮑國安有一段《為有犧牲多壯志》的音詩畫朗誦,胡蓉看這段關於主席朗誦的視頻不下十次。

「鮑國安老師是用男性的聲音在進行朗誦,聲音雄渾大氣,而我揣摩試著採用女性柔美綿長的聲音來表達感情。」胡蓉說,這些老一輩藝術家給了她很多的營養。

這麼多年,胡蓉還一直保持著一個好習慣,天天練功。

「每天早上,媽媽都和我一起讀課文。」胡蓉的女兒張一伊說。

胡蓉告訴記者和女兒一起讀課文,既可以陪孩子學習,也是在鍛煉自己;晚上,她也找到僻靜的地方,找主席的詩詞誦讀。

「講一堂課,能感染到學員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胡蓉說。

省韶山管理局宣傳處處長譚邏松告訴記者一個小細節:「一次,開課前,有學員並不知道胡蓉是教員,看她年輕,就讓她拿紙、筆等文具;一開課,她一站上講台,你就能感覺到學員懷疑的目光;講一個小時後,到了課間休息,大家就馬上表示出驚訝,而課程結束,大家又會向她表示出讚許,要求留下微信、電話。」

兩個半小時,能經歷這麼豐富的人生體驗,這個感覺很美妙。胡蓉告訴新湖南記者。

晏曉明介紹說:「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這堂黨課效果相當不錯,現在胡蓉一個人講根本忙不過來,我們還要多準備幾個人來講這堂黨課。」

12月15日報道

一堂什麼樣的黨課,讓無數黨員幹部淚流滿面?

編者按:

一位80後女講解員,一堂兩個半小時的黨課。

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宣教部副部長鬍蓉一堂題為「睹主席遺物、學偉人風範、做合格黨員」的黨課,半年之內,200多次演講,讓參加省委黨校學習培訓的處級幹部、讓參加「兩學一做」學習培訓的高校教學骨幹、正值青春的大學學子淚流滿面。

是什麼樣的故事,引發了人們內心深度共鳴?

是什麼樣的細節,觸動了心靈最柔弱的地方?

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朱玉文

(胡蓉講授的黨課《睹主席遺物,學偉人風範,做合格黨員》,讓很多黨員淚流滿面。 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童迪 攝)

(楊開慧藏在老家房子的文稿)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

12月9日上午9時,韶山幹部培訓學院教室。

胡蓉為河北地質大學黨性教育培訓班學員進行專題教學,她所講授的課程就是「睹主席遺物、學偉人風範、做合格黨員」。

隨著胡蓉聲情並茂的演講和多媒體呈現,聽眾穿越時空,回到近百年中國苦難輝煌的歷史現場。楊開慧與毛澤東因為共同信仰而生死相許的愛情故事,讓許多聽眾眼含熱淚。

「1927年,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部隊上了井岡山,楊開慧則回到長沙板倉從事黨的地下鬥爭。在一個又一個不眠之夜,楊開慧把對丈夫的思念和牽掛寫在了日記里。她寫下了內心的憂傷和痛苦,她也寫下對丈夫無盡的牽念。」

胡蓉娓娓道來,學員的思緒也被胡蓉帶到了故事之中。

關於丈夫的志向和才華,楊開慧這樣寫道:

——不料,我也有這樣的幸運,得到一個愛人!我十分地愛他。自從我完全了解了他對我的真意,從此,我有了一個新意識,我覺得我為母親而生之外,也是為了他而生的,假若他被人捉著去殺,我一定同他去,共這一個命運!

面對內心的困苦和生活的艱辛,楊開慧留下了這樣的句子:

——又是一晚的沒有入睡,我不能忍了,我要跑到他那裡去。小孩,可憐的小孩,又把我抱住了。我的心挑了一個重擔,一頭是他,一頭是小孩,誰也拿不開。

對於丈夫的思念,楊開慧寫下這樣的句子:

——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備……恨無雙飛翮,飛去見茲人。

「這四千多字的手稿,已經被歲月侵蝕得陳跡斑斑,一個女性愛情火焰,就這樣,在黑暗而狹小的空間里,獨自燃燒了半個多世紀。在『天翻地覆慨而康』的家國敘事中,這些信件只能是深藏幕後。」胡蓉深情的評述。

毛主席何嘗不思念自己的妻子,1957年5月,他在《蝶戀花·答李淑一》中表達對楊開慧深深的思念: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颺直上重霄九。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毛主席為了讓無數中國人有一個幸福的家,犧牲了自己的小家。非常遺憾的是,直到逝世他都沒能看到妻子的這些文字。楊開慧,把對丈夫的牽掛,都藏在了老家房子的磚縫裡。這些文稿,直到1982年房子整修才得以重現人間。」

胡蓉講到此處,也是有些哽咽。記者看見現場很多人在抹眼淚。

這堂黨課,從毛主席留下的遺物為切入點,從「廉潔無私的奉獻精神」、「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積極健康的興趣愛好」、「慈嚴並重的親情關係」四個方面去展現毛主席的崇高風範與偉大品格。

在現場,記者感受到胡蓉從細節出發、從故事入手,在恢弘的歷史縱深背景下,將毛主席還原成一位普通丈夫、父親,質樸地講述他的情懷、理想、情感,課件中呈現的一張張清楚的發票、一件件打滿補丁的衣物、一封封慈嚴相濟的家書……如此真實,如此無私,記者也忍不住落淚。

(12月8日,胡蓉為省委黨校處干班學員進行專題教學。 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童迪 攝)

(毛澤東保存了26年之久的毛岸英遺物)

這些衣物上,是否也浸染過一位父親思念的淚水?

胡蓉講述的毛澤東一直默默珍藏著在朝鮮戰場犧牲的毛岸英衣物的故事,更是讓聽課的人哽咽難語。

1950年,毛岸英在朝鮮犧牲,在北京中南海,毛主席把兒子的衣物一直保存了整整26年。期間,主席在北京搬家至少5次,但他瞞住了所有的工作人員,直至1990年清理主席遺物時才被無意中發現。

在《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配樂中,胡蓉聲情並茂地為學員講述這個故事,她夾敘夾議,學員的情緒很快就進入了故事之中。

——誰不愛自己的孩子?誰不願共享天倫?毛主席深深愛著他的長子毛岸英。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毛主席毅然決然地將年僅28歲的兒子送上了前線。可是,34天後,毛岸英犧牲了。噩耗傳到中南海,毛主席沉默了很久很久:「戰爭嘛,總要有犧牲的,這沒有什麼。」真的是沒有什麼嗎?那這些衣物呢?夜深人靜,等到所有人都走了,一個老年喪子的父親,獨自一個人把孩子留在家裡的衣物,一件一件地疊好,收起,放到衣櫃的深處。這一切,是發生在那個悲痛消息傳來的夜晚嗎?

——毛岸英犧牲後,有人曾經建議將他的遺體運回祖國,毛主席卻說:「不必了,共產黨人死在哪就埋在哪吧。」作為一個國家的領袖,他拒絕了這份真誠的好意。在文件上,毛主席寫下這樣一句話:把岸英的遺骨和成千上萬的志願軍烈士一樣掩埋在朝鮮的土地上。可這些衣物呢?一個把兒子的毛巾和襪子都視若珍寶的父親,真的就不想讓兒子回到祖國、回到他的身邊嗎?

不!他思念岸英!像天下每一位失去兒子的父親一樣,他一次又一次把這些衣物一件一件拿出來,輕輕地撫摸。這些衣物上,是否也浸染過一位父親思念的淚水?

毛主席撫摸著這些衣物,思緒萬千,兒子短短28年的一生歷經了多少磨難:

年幼就和母親楊開慧一起被捕入獄,曾在上海街頭流浪五年;

在蘇聯國際兒童院刻苦學習,在蘇德戰場英勇作戰;

在全國各地學工學農,在北京香山他們促膝談心……

這一幕幕都讓他痛徹心扉。可他從未對任何人提起,陪伴他的只有這幾件衣物。

——人生之痛莫過於白髮人送黑髮人!獲知噩耗沉默的那一刻,毛主席內心深處忍受的是怎樣的悲痛?誰能想像,在北京中南海,這位年過半百的父親度過了多少個睹物思人的不眠長夜!

誰又能知道,毛主席無私博大的胸懷,深藏的父愛是多麼綿遠,多麼深長!

胡蓉慢慢講來,將毛主席從一個偉人還原為一個普通的人,一個平凡的父親。這樣的講述走進了學員心靈的深處,這樣的講述也最為打動人的心扉。

講者深情,聽者動情,許多人流下了熱淚。

(12月9日,胡蓉為河北地質大學黨性教育培訓班學員進行專題教學。 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童迪 攝)

「毛主席的精神,多少代都不過時」

思潮翻滾、淚在眼帘、心潮湧動、激情再燃。

12月7日至8日,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了重要講話。12月9日,河北地質大學黨性教育培訓班就在韶山開班。

12月9日,長期從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河北地質大學黨委書記李軍就坐在第一排聽了胡蓉的課程。課一完畢,他在稿紙上寫下了十六個字的感想。李軍告訴新湖南客戶端記者,他前後三次來過韶山,這次聽了胡蓉的課程,他感慨良多:「毛主席的精神再一次打動了我,毛主席的精神,多少代都不過時。」

彭潔,岳陽市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省委黨校2016主體班處三班學員。12月8日上午,她在韶山聽了胡蓉的現場教學,電話中,彭潔向記者描述現場聽課感受時又一次熱淚盈眶,回到單位,她就召集單位黨員開會學習。彭潔說,聽了這堂課,她最大的感觸就是領導幹部要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我們要知道我們黨成立之初的理想和信念,我們要知道,我們為什麼出發。

「主席一件衣服打了70多個補丁還在穿,這給了我很大的震撼。」正在省委黨校學習的湖南建工集團北方工程局局長蔣建良說:「主席這種艱苦樸素的作風,是我們反對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教育最好的教材。」

「現在想起來,都還要流眼淚。」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劉海洲學員說,胡蓉講課最大的特點就是圖文並茂、聲情並茂。「作為一名人民法官,更應堅持不忘初心,牢記司法為民宗旨,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劉海洲說。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