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需平臺轉載,請後臺聯繫授權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六醫學中心(第六醫學中心)與全球醫生組織簽署合作協議,共建心血管疾病國際遠程醫學中心,對接著名的克利夫蘭醫學中心,成爲國內第一個國際三級遠程醫療服務平臺。

該項目旨在爲國內心血管疑難疾病患者提供精準優質服務的同時,賦能各級心血管疾病專科醫生和心臟病慢病管理機構。

日前,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六醫學中心(簡稱第六醫學中心)與全球醫生組織簽署合作協議,共建“心血管疾病國際遠程醫學中心”,對接著名的克利夫蘭醫學中心,成爲國內第一家國際三級遠程醫療會診平臺

所謂“國際三級遠程醫療服務平臺”,即以第六醫學中心爲核心,對國際,銜接包括國際頂級的克利夫蘭醫學中心和其他心臟專科醫學中心;對國內,通過互聯網+遠程會診模式,覆蓋各省市地和縣域心臟疾病專科醫療機構。

全球醫生組織協作平臺將提供國際精準醫療資源、遠程醫療實踐國際規則指南,以及鏈接中美醫療機構的遠程會診系統。

該項目旨在爲心臟病患者提供優質精準服務的同時,賦能各級心血管疾病專科醫生和心臟疾病健康管理專業機構等

該國際合作項目將發揮互聯網+遠程技術優勢,圍繞着第六醫學中心(李田昌主任領銜全軍心臟疾病中心),對接國際頂級醫療機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等)和專家資源,以患者案例和剛性需求爲問題導向,共同完成個性化治療方案二次建議和健康管理諮詢。

李主任認爲,通過互聯網+遠程醫療模式,能夠從實戰中培養我國心臟疾病專業團隊,特別是具有國際視野的年輕醫生;還能夠爲基層全科和家庭醫生提供心臟病患者的慢病管理。

對於臨牀研究型醫院和臨牀研究型科室和團體,更能夠通過這種協作模式,開展臨牀研究合作。

該國際遠程醫療服務將遵循國家衛健委關於互聯網醫療/遠程醫療服務規定和要求,以患者爲核心,提供安全、專業化遠程醫療服務和諮詢

合作

目標

項目負責人,全球醫生組織總代表時佔祥博士說:開展國際遠程醫療合作的目標是:

一、讓國際頂級醫療資源“隨處可及、無處不在”,聚焦疑難心臟疾病國際會診;

二、通過遠程醫療服務模式,讓患者獲益的同時,也讓醫生獲益。醫生獲益不僅僅是合理的報酬,更重要的是從臨牀案例中獲取新知識和新技能;

三、拓展衛健委的分級診療模式,根據患者剛性需求,由患者所在地醫療機構主診醫生作爲邀約方,逐級向第六醫學中心和克利夫蘭醫學中心提出“分級會診”二次建議。

李主任是我國心血管疾病領域的知名專家,近年來一直堅持探索遠程醫療創新模式,包括實時指導心臟介入治療、心臟病急診遠程諮詢等,積累上千例遠程醫療諮詢案例,歸納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遠程會診和遠程指導介入的寶貴經驗。

李主任認爲 “目前全國各省市,甚至縣域醫院都有條件開展心臟介入治療和輔助診斷,但是醫療服務除了“水平”,還要保障“質量”,必須讓患者安心、家屬放心。

建立國際遠程醫療協作機制,簡單講,就是希望通過我們的實際案例學習和掌握國際最佳診療方案。這和“走出去、請進來”效果是一樣的。但能更讓更多醫生拓展視野,獲益更廣泛。

在去年12月第五屆中國遠程醫療論壇上, 李田昌主任與克利夫蘭醫學中心遠程醫療項目主管Dr. Matthew Fairman交流後一拍即合,決定啓動該國際心血管疾病專科國際遠程醫療合作項目。

經過三個多月的籌備,明確了國際遠程醫療服務的具體內容,具體包括:

1)心血管疾病會診和治療方案二次建議;

2)定期遠程查房和案例討論;

3)臨牀研究項目合作;

4)青年醫生臨牀診療技能國際規範培訓。

強調互聯網+遠程醫療的核心是有質量、有價值的醫療服務,讓患者獲益的同時,讓參與的醫護人員、慢病專家能夠以最便捷方式瞭解國際前沿進展、掌握最佳治療方案。

該國際遠程醫療協作平臺如何邀請國內醫療機構參與?李田昌主任和時博士將在第六屆中國遠程醫療年會上(4月19-20日,太原)與業界同仁分享具體細節(關注文章末尾鏈接)。

克利夫蘭醫學中心遠程醫療項目主管Dr. Matthew Fairman代表該機構對此國際合作項目非常認可,認爲全球醫生組織國際開拓了國際臨牀醫學合作創新模式。

對該項目的發展遠景,時博士認爲"這將是全球最大規模的心血管疾病”互聯網醫院“。互聯網醫院就是“沒有圍牆、沒有病牀,只有患者在遠方”。聚焦專病領域開展國際遠程醫療服務,目標就是”讓國際精準資源“隨處可及、無處不在”。

全球醫生組織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