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雞蛋,一杯豆漿。對於一些上班族來說,可能最省事的早餐。然而最近這個最「省事」的早餐,卻不讓人「省心」了。日前,肯德基的"醇豆漿"系豆漿粉沖調事件引起全民關注。如今,事件還在繼續發酵,真功夫、永和豆漿紛紛被牽扯進來。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麼要拿豆粉勾兌當現磨豆漿?現磨的豆漿真的要比豆粉營養價值高么?常喝豆粉會對人體有害么?    告訴你真相:   豆漿粉與鮮豆漿的營養價值幾乎相等  據廣州中山大學附屬某醫院營養科副主任卞華偉介紹,從營養角度來看,現做食物與豆漿粉(或濃縮液)營養差別不大。在食品加工過程中,確實有點營養損失,但這種損失對大眾營養影響很小,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他解釋道,食物中的各種維生素會因水浸、受熱、氧化等原因而引起不同程度的損失。比如,維生素C對氧很不穩定,特別是在水溶液中更易被氧化,且溫度越高,氧化速度越快;B族維生素一加熱也會被損耗……「但是,我們並不是以豆漿粉沖泡的豆漿、濃縮液製作成的湯底為主要食品來源,維生素B、維生素C在其他普通的食物中大量地存在著。那麼,我們完全可以從日常飲食中輕易獲取這些被損耗的營養,」卞華偉說。一句話:我們不會因喝豆漿粉沖的豆漿,身體就會缺營養了。  《公共營養師》出版教材主編寧莉也做了這樣一個假設,原料和加水的比例全部一樣的前提下,鮮豆漿的營養價值是不是就高過豆漿粉了呢?並不見得。  在營養素當中,最容易損失的是維生素C,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一旦不新鮮了,對維生素C的損害是首當其衝的。可是干大豆本身是不含維生素C的,與生出豆芽的過程中產生維生素C不同,大豆泡發到做豆漿時依然沒有維生素C產生,因此鮮豆漿中也不存在維生素C,包括搭配了堅果、綠豆、紅豆、燕麥等製成的五穀豆漿,它們的原料都是不含維生素C的。而在其他的營養成分方面,豆漿粉與鮮豆漿相比,並沒有損失更大。   添加劑的風險:   合理添加無害,非法濫用有罪   鄭州大學公共營養學的教授韓萍認為,自己泡豆打豆漿,這是最值得提倡的生態食品,營養保存得最好,同時沒有添加成分。而作為工業食品,既然要包裝銷售,就不可避免產生了各種添加成分,比如要維持粉的感官狀態,保證不結塊,保證速溶,這就要用添加劑;為了延長保質期,就要用防腐和抗氧化的辦法。一旦成為工業食品,就有工業手段,具體這個手段用到什麼程度,我們很難知道。」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與營養工程學院專家梁建芬教授也指出,豆漿粉是黃豆磨製成粉後,經過乾燥、烘乾、去水製成的。此過程中大豆的營養素確實會有部分丟失,而且豆漿粉因運輸、儲存需要,可能還會加入一些添加劑、甜味劑等,與現磨豆漿有不少區別,這其中的添加劑風險一些生產廠家和餐飲企業並未給出明示。   究竟是哪些看不到的成分讓豆粉沖調的豆漿看起來既不營養,也不安全?   第一宗罪:香精  此前有記者調查暗訪,揭出驚人內幕——街邊豆漿是用100斤水添加一兩重的豆漿香精製成。據營養學專家說,豆漿香精的主要成分為「植脂末」,又稱為奶精。過多食用,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病的幾率。   豆漿香精並不是用於豆漿製作的,而是作為一種飲料增香的添加劑使用的。它本身不是為了提供營養,而是廉價地實現香濃的味道,滿足「適口性」。   第二宗罪:工業消泡劑   眾所周知,如果在國家允許範圍內添加食用的消泡劑,對健康無危害。如果超量,與其它的食品添加劑超量一樣,具有危害性。如果添加工業消泡劑也具有危害性。   據悉,工業消泡劑廣泛用於塗料、油漆、造紙、石油等行業,由於其純度不高,並含有砷、鉛等重金屬,對人體健康危害極大。鉛是積蓄性金屬,會引起慢性鉛中毒,對神經系統、血液系統、心血管系統、骨骼系統等造成危害;而砷會引起人體神經系統的改變,比如手腳麻木、四肢無力等。   第三宗罪:增稠劑  不少豆漿粉上都標註有各種各樣的添加劑。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介紹說,豆漿粉中有一種常見的添加劑為CMC,這是一種增稠劑,可以讓口感更加黏稠,感覺更像豆漿。   從海藻中提取的增稠劑,可用於果凍、軟糖、冰激凌和乳品中。動物實驗表明,它和癌症、結腸問題及潰瘍有關,至於是否危害人體尚不確定。   增稠劑會增加飲料所含的熱量。所以,不僅在豆漿里添加這類物質,在幾乎所有的"高營養"飲料里,使用都很廣泛。據了解,目前很多網店都有出售這種增稠劑,也叫「豆漿伴侶」,屬於添加劑系列。   第四宗罪:蔗糖  大連市營養學會常務理事王興國介紹,很多豆漿粉的配料表顯示,其中的蔗糖含量≥60%%,而大豆中本來是不含蔗糖的,比如,家庭自製的豆漿不含蔗糖,也就是說,豆漿粉中超過產品重量一半的蔗糖全都是添加進入的。此外,有些豆漿粉雖然是「無蔗糖」,但其中有麥芽糖漿等,甚至有的甜味主要來自添加的人工甜味劑(如甜蜜素、阿斯巴甜等),生產廠家為了增加重量,還要添加一些廉價原料———通常是澱粉、糊精或者籠統地標註為「碳水化合物」。過多的攝入這類物質會提高血糖上升速度,降低食物營養價值,糖尿病患者尤其應避免食用。因此,豆粉營養價值無法媲美現磨豆漿。   第五宗罪:霉變豆漿原料   個別不具備衛生資質的街邊攤位或餐飲店,為節省成本等原因,可能存在用放置一年以上的黃豆甚至發霉的黃豆磨製豆漿,一些不法廠家也存在用霉變的黃豆製作豆粉的案例。專家稱,黃曲霉毒素是目前發現的最強的致癌物質,會導致肝癌、胃癌、腸癌等疾病。它還會引起人的中毒反應,主要是損害肝臟,發生肝炎、肝硬化、肝壞死等,嚴重的直至死亡。     給你的建議   回歸廚房:只有在自己手中誕生的,才是最放心的。試著在製作中培養興趣,收穫營養。  多看一眼,多一份安心:尋找豆粉等蛋白飲料包裝上的QS標誌,這類產品具有嚴格的衛生和質量保證。   認真選擇食物的來源:選擇正規的餐飲店,避免在街頭攤位購買,因為你不知道喝進去的究竟是什麼。長期攝入一些有害添加劑,對人體的影響,你懂得。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