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入圍影片可以用豪華來形容,共有來自20個國家和地區的15部影片入圍本屆“天壇獎”的最終評選,包含境外影片12部,境內影片3部。

其中,中國影史票房亞軍《流浪地球》的入圍,註定會讓更多的影迷關注今年的天壇獎;而比利·奧古斯特、拉斯洛·奈邁施、努裏·比格·錫蘭這樣的大師則凸顯了天壇獎的專業性。下面,就爲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今年的入圍作品。

01

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入圍主競賽單元算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作爲華語科幻片的驕傲,《流浪地球》配得上“里程碑”這樣的評價。

這部電影觀衆們一定再熟悉不過,大家最關心的應該是與這麼多大師級作品的對決中,《流浪地球》能否有所斬獲,完成自己的“文體兩開花”。

02

幸運兒彼爾

比利·奧古斯特這個名字對於戛納影迷一定不會陌生,他當年執導的《征服者佩爾》獲得第4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第61屆奧斯卡金像獎和第46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

1992年他更是與英格瑪·伯格曼(擔任編劇)合作,執導影片《善意的背叛》,這讓這位丹麥人再度捧得金棕櫚。兩位大師的碰撞,創作出了一部藝術傑作,也讓比利·奧古斯特成爲影史上第三位兩次捧得金棕櫚的導演。

如今,71歲的比利·奧古斯特帶着他的新作品《幸運兒彼爾》來到北京國際電影節,這部改編自丹麥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亨瑞克·彭託皮丹同名經典長篇小說的電影作品,更像是比利·奧古斯特對於故鄉文學的讚美詩,也是帶給北京電影節最好的禮物。

03

半世界

《半世界》算是代表了日本電影的一種氣質。這部電影有一個阿拉伯語的譯名叫《另一個世界》,而中文譯爲《半世界》更富有詩意和禪意,也更貼合影片的內容與氣質。

導演阪本順治在日本本土也獲得過不少的殊榮:第24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獎 、第39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最佳導演獎、第11屆日本電影專業大獎最佳導演獎等。

04

本回家了

彼得·赫奇斯帶着《本回家了》來到了北京電影節,這部電影痛斥了毒品對於家庭以及社會的危害,沒有任何花哨的敘事方式,在細膩的劇本構建基礎上,由茱莉亞·羅伯茨領銜的演員陣容在影片中貢獻了上佳的表演,出色的融入到了電影當中。

本片再一次證明了劇本對於一部電影的重要性。彼得·赫奇斯的導演作品雖然不多,但是他的劇作功底是非常深厚的,擁有奧斯卡、美國編劇工會的改編劇本提名。

05

恐懼

印度電影不斷的帶給中國觀衆驚喜,不知道這部印度的反戰影片,能不能在本屆電影節當中獲得認可。

06

開心點,糟老頭

北歐這個寒冷的地域拍出來的電影有着別樣的溫暖與溫情。本片有一點芬蘭版《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的感覺,但更多的內容圍繞着三代人之間的矛盾,故事的生活化與戲劇化的比例把握得恰到好處,可看性上也是這次入圍影片中最高的之一。

07

此地

伊朗電影有自身的獨特魅力,只要能在影迷中間流傳的伊朗電影,必定會在各大電影節上大放異彩。

《此地》的表達方式是任性的,藝術化的,甚至是極端的。但是這樣也證明了電影藝術的無限可能以及伊朗電影人的才華與勇氣。

影片的故事如清風、如草原、如夜、如夢、如悲傷、如孤獨,既是此地,就在此地。

08

日暮

如果說比利·奧古斯特是歐洲電影昨日最美的夕陽,那麼拉斯洛·奈邁施則是歐洲電影正午時的耀眼陽光。

2015年拉斯洛·奈邁施憑藉《索爾之子》成爲了歐洲電影的驕傲,該片一舉拿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和戛納評審團大獎,也讓拉斯洛·奈邁施的名字響徹電影界。

《日暮》依舊以戰爭題材爲背景,並沿襲了《索爾之子》對於電影藝術的極致追求。雖然影片似乎放棄了和觀衆之間的交互,但也正是這樣,讓《日暮》保持着歐洲電影最純粹的藝術性,也讓《日暮》成爲了北京電影節最重要的競賽作品之一。

09

德黑蘭·愛之城

又是一部來自於伊朗的電影,又是一部不同的伊朗電影。每一個導演的鏡頭下,都有一座不同的德黑蘭,如果你也對這座城市充滿幻想與憧憬,那麼不妨看一看《德黑蘭·愛之城》。

10

音樂家

《音樂家》作爲北影節開幕影片再合適不過,冼星海的地位和成就根本不需要多說,他傳奇人生的每一個時刻都值得被銘記。無疑,本片是對冼星海最好的致敬。

11

第十一回

陳建斌的第二部導演作品,就入圍了北京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可以證明他在導演這條路上走得很穩。

即使這部電影不參加頒獎禮,單靠這部電影的主演陣容——陳建斌、周迅、竇靖童、春夏、宋佳等,也絕對會成爲影迷們電影院必看的作品之一。

12

戰火星球

同樣是科幻片,《戰火星球》的對手無疑就是我們的《流浪地球》。

13

非正統之路

本屆北京電影節真的能稱之爲百花齊放,《非正統之路》就代表了以色列電影入圍天壇獎。

我們看過了太多美國關於種族主義的電影,這部來自以色列討論種族主義的電影,一來能拓寬我們對於這類題材的眼界,二來說明了種族主義問題在哪裏都存在,確實是值得我們關注並思考的。

14

侍者

剛剛憑藉《寵兒》拿到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的歐格斯·蘭斯莫斯絕對會讓一部分影迷愛上希臘電影,有對希臘電影感興趣的觀衆,《侍者》一定值得你們的關注。

15

野梨樹

喜歡努裏·比格·錫蘭的影迷願意稱他爲最偉大的電影哲學家,不喜歡努裏·比格·錫蘭會說他是無聊的電影“話聊師”。

《野梨樹》繼承了《冬眠》的風格,是一部非常努裏·比格·錫蘭式的電影。他的導演有一種讓你沉浸於其中的美學質感,絕美的風景在他的攝影機下能夠完全的展現。人物之間看似冰冷的對話,卻充滿了無限的人性思考。

努裏·比格·錫蘭也許是最適合電影節的導演之一。

那麼問題來了,你們認爲《流浪地球》能斬獲本屆天壇獎哪些獎項呢?

作者 編輯:曾經一千王子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