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運用紀實影像傳播好「中國故事」,是每個紀錄片人都在思索的命題。6月16日,「中國影視作品主題論壇」在滬舉辦,多位紀錄片從業者就紀錄片走出去等議題展開討論。

「推動中國紀錄片走出去,是紀錄片人的共同追求。」談及紀錄片如何增強國際影響力議題,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第二季製片人朱樂賢說道。

為推動中外優秀影視文化作品的互鑒與傳播,在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文化和旅遊部外聯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際合作司聯合舉辦「2018年中外影視譯制合作高級研修班」活動。作為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影視作品主題論壇」於6月16日召開。論壇上,多位紀錄片人從製作和傳播等角度,分享了紀錄片走出去的心得。

用紀錄片架構起一座「橋樑」

近年來,隨著《科舉》《第三極》《樂享中國》等紀錄片走出國門,紀錄片在推動中外文化互鑒方面發揮著愈發重要的作用。在紀錄片《超級裝備》《科舉》總導演韓晶看來,紀錄片作為國家的「相冊」,不僅是講述中國故事的重要載體,還是促進文化交流與溝通的有效途徑。

紀錄片《超級裝備》《科舉》總導演韓晶(左)

如今,中國在國際舞台上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北京電影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王海洲提到,在國際影響力逐步提升的同時,如何讓世界更為客觀、多元地認知中國,是影視作品應當承擔的責任。

紀錄片在反映當代中國的寬度、廣度、準確性和及時性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優勢——「它(紀錄片)具備真實、客觀記錄的特質,可以運用多種形勢,快速、深入、全面地反映中國歷史與中國當下的內容。」

「現在的中國最有故事,現在的中國最需要講故事。」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副學部長何蘇六(中)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副學部長何蘇六認為,中國作為一個正在崛起的東方古國,「不論是5000年的歷史文明,還是改革開放40周年的發展經驗等,對於紀錄片創作都有著取之不竭的文本素材」。同時他也指出,面對這些豐富的「食材」,國內紀錄片人對中國故事地講述還不夠。「例如《超級中國》等國外電視台推出的紀錄作品,對中國認識的深度有時甚至超過身在中國的同行。」紀錄片這座文化交流的「橋樑」,還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進行搭建。

「中國故事」怎麼講?

有了優質「食材」,如何進行「烹制」就成了亟需解決的下一步議題。論壇開始前,關於紀錄片如何講述並傳播好「中國故事」?韓晶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要想推動紀錄片更好地走出去,從題材選擇到敘事語態等都要進一步轉變。」

鳳凰衛視中文台助理台長、專題部總監葉揚也認為,之前許多國內紀錄片很容易掉進一個宏大敘事的框架裡面,以至於國外受眾難以理解故事的內核。「紀錄片應該運用一種共通的影視語態進行呈現,要讓人們不看解說詞也能理解。」紀錄片《大國崛起》《與全世界做生意》總導演周艷也提到,「《大國崛起》是從全世界歷史文化發展的脈絡展開,如今我們做《與全世界做生意》時,主題已經從國家層面降到個人層面,我們希望從普通人的生活、工作等角度來切入,把宏大的主題劃成個人化的表達。」

鳳凰衛視中文台助理台長、專題部總監葉揚

紀錄片要想進一步走出去,在國外市場獲得更好的傳播效果,除了敘事架構與語態的轉變,朱樂賢認為,題材的甄選也較為重要。「比如選擇美食、旅遊、科技類的紀錄片,可能更容易讓其他國家的人理解這個題材,少一些文化上的壁壘和障礙。」《超級工程》《舌尖上的中國》等在西方國家都獲得不俗的收視效果。

「運用紀錄片介紹中國的大好風光、介紹中國的美味美食,是很有必要的創作,對國內外觀眾都有吸引力。但再往下一步延伸,通過紀錄片呈現中國人的精神世界與思維模式也很重要」,王海洲認為,中國人是怎麼思考的?中國人的邏輯觀是什麼樣的?中國人的國際觀是什麼樣的?這些思想內容從傳統到現代的嬗變,通過紀錄片的形勢往外傳載或許會有較好的表現。

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影學派研究部副部長、教授、圖書館館長王海洲(中)

紀錄片需親近「市場」

近年來,中國的紀錄片行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湧現出《我在故宮修文物》《航拍中國》等表現不俗的作品。但在韓晶看來,與國外成熟的紀錄片產業相比,國內紀錄片產業還有較大的成長空間,原因之一在於,中國紀錄片產業還不夠「市場化」。

紀錄片《大國崛起》《與全世界做生意》總導演周艷

「我們現在做紀錄片要更多地從受眾角度出發,而不是以創作者想表達什麼為基準,製片人向國外銷售時,不要總強調自己的概念,而應更多考慮買家的口味。」周艷表示,紀錄片創作應該親近「市場」,做市場化的選題,市場化的表達,市場化的傳播。「我從創作《大國崛起》到《與全世界做生意》的過程當中,也逐步意識到市場的重要性,市場在變化,我們也需要跟著調整。」

以市場化思維輸出中國文化,國際合作是重要的方式之一。鳳凰衛視處於特殊的「窗口」位置,有著向外和向內的雙向視野,葉揚表示,鳳凰衛視不僅致力於中國紀錄片走出去,更努力促使外部紀錄片走進來,「國際視野一直是平台的定位,在合拍過程中文化的碰撞與交流會更為深刻」。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第二季製片人朱樂賢(中)

朱樂賢介紹了騰訊視頻國際合作的紀錄片項目,如與五洲傳播中心聯合出品《佳節》;和美國A&E聯合出品《網路新生代》等。他認為,國產紀錄片應善於用國際化的表達,來講述好中國故事,在選題策劃階段就應當明確在國際市場的定位,增強國產紀錄片的國際市場適應性,這樣才能打造更多能夠同步面向國內、國際觀眾的精品紀錄片作品。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