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都挺好》這部劇的很多觀衆都會很認真的問:真的有這樣的家庭嗎?

蘇大強處處跟子女藏心眼,爲了回老宅拿存摺還撒謊,在兒子家住着死活不洗澡,吃東西挑挑揀揀。從不替子女考慮,大兒子讓他暫時別來美國,他躺在地上直哼唧,“我想喝杯手磨咖啡”,跟別家的老人攀比,想從子女身上得好處,有話從來不直接說,不滿意一句話就能噎死你。

《都挺好》也是應了那句老話,家家都是筆糊塗賬,誰都做不到心中無愧。

如果你的原生家庭沒有帶給你傷痕,你真的很幸運。

作家王朔寫到:

我不記得愛過自己的父母。小的時候是怕他們,大一點開始煩他們,再後來是針尖對麥芒,見面就吵;再後來是瞧不上他們,躲着他們,一方面覺得對他們有責任,應該對他們好一點,但就是做不出來,裝都裝不出來;再後來,一想起他們就心裏難過。

王朔成長於軍人家庭,父親給他留下的印象是嚴格與暴力。

接受《南方都市報》的採訪時,他說:“我父親打我的時候,一直打我打到他打不動。”

這是當年部隊大院流行的教育方式。部隊子弟馬未都在《圓桌派》上也聊過這個問題:那時候哪家不打孩子,都打!別人勸架不是說你別打了,而是“打兩下就行了”。

王朔把這種人們司空見慣的“教育方式”,稱爲中國最普遍的“家庭暴力”。

對於母親,王朔認爲她的字典里根本沒有“愛”:“那是我媽理解範圍之外的事,要一個孩子永遠正確就是她的愛。”

童年缺愛的人,終其一生尋找的是,無條件的童年之愛。

張韶涵的歌聲總能帶給人們絕處逢生的力量,是隻有經歷過衆叛親離,病痛磨難,跟自己無數次和解纔會發出的聲音。

張韶涵跟媽媽的關係一直很親密,卻在張韶涵媽媽和歌手張鎬哲2007年爆出婚外情後關係開始惡化。2008年初母女翻臉分開生活,也在同年張韶涵媽媽給張韶涵引來巨大丑聞。

張韶涵當時召開記者會,在媒體面前拿出尿檢報告證明自己沒有吸毒,含淚否認媽媽的控訴,迴應母女爲錢反目。

最近兩年張韶涵憑藉歌手翻紅,事業剛開始有起色,家人又開始出來作妖。

去年年中,張韶涵的舅舅跳出來指責張韶涵棄養父母,說她答應每月給父母6萬臺幣生活費,各買一套房的承諾還未兌現。

甚至威脅張韶涵,要毀了她在大陸的事業,要她在爸爸媽媽面前跪下來,磕頭認錯!

心裏吃了多少苦才能如此堅韌,只有經歷過原生家庭苦難的苦孩子才知道了。

十三邀節目裏姜文做嘉賓,許知遠問他,你的人生有什麼失敗嗎,姜文說有啊,我跟我媽的關係。

姜文考上中戲,興沖沖地告訴母親,母親把通知書往旁邊一扔,說你看你衣服還沒洗呢。姜文就去洗衣服了。

後來他出名了,別人家的孩子賺錢,給父母買房,姜文也給母親買了房,但她媽不願意去住。

不被父母認可的姜文,即使功成名就也無法填補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

父母堅持自己所說的,對你們的關係採取逃避態度,貶低對方和對方的觀點,且不斷重複,久而久之對方真的會懷疑自己的能力,陷入自卑的情緒。

我們雖然不太可能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不過我們可以通過新的關係來降低傷害,雖然原生家庭塑造了我們的過去,卻不能束縛我們的現在和未來。

我們需要對自己負責。找到丟失的那個自己,堅定走出來的信心,那你所做的一切將會開啓新的人生旅途。

以上分享給在原生家庭中有同樣掙扎的人

關於原生家庭,這些書籍你可以看看

01

《情感勒索》

“你要是敢跟我離婚,就別想見孩子了!”

“你個不孝子,是不是想讓我死給你看?”

“我好難受,看看你讓我變成什麼樣了!”

“你不是想要這個嗎?那就乖乖聽我的。”

這四種情感勒索者可能是你的伴侶、父母、朋友、同事……他們也許只是在以自己的方式“爲你好”,卻會讓你過得生不如死。

我們最關心、血緣最濃、交往最頻繁的人,對我們的殺傷力是最大的。這是因爲我們互相知根知底,就算並非有意,也清楚能怎樣利用彼此心理和情感上的弱點來達到目的。

勒索者抓住受害者的恐懼感、責任感和罪惡感,雙方一起被困在惡性循環之中。福沃德對情感勒索的根源做了全面、深刻的分析,並對勒索者和受害者的類型做了歸納。情感勒索看似以受害者讓步、勒索者滿足告終,實際上侵害了受害者的自我完整性,也讓勒索者的心態更加扭曲,關係中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

面對情感勒索時,如何應對纔是正確的?我們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訓練學會擺脫情感勒索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擺正立場,堅定信心。

02

《熱鍋上的家庭》

爲什麼本該親密無間的家人之間會有種種矛盾?

爲什麼我們總是肆無忌憚地對最親的人惡言相向?

爲什麼我們總是要的太多而付出的太少?

爲什麼父母的婚姻對我們的家庭有如此大的影響?

隱藏在家庭生活中的危機,人人都應該面對,人人都有能力解決!

翻開這本書,你將發現答案!

作者用生動細膩的語言爲我們講述了布萊斯一家從四分五裂,到求助家庭治療師,最後在理解和傾聽中重建愛的信仰,重獲新生的過程。藉由書中家庭所面臨的危機,作者帶我們揭開了家庭治療的面紗,也向我們解釋了家庭中存在已久的制衡力量、三角關係以及原生家庭的影響等諸多問題。

本書於1978年成書以來,在全美掀起了廣泛討論的熱潮,成爲家庭心理治療領域極具影響力的作品。

03

《完美母女關係的祕密》

做一個離開母親也能過得很好的人

纔是對母親養育之恩最好的報答

戀愛不順利?結不了婚?做什麼都會換來母親的嘮叨?那你有沒有想過問題出在和老媽的相處模式上?母親的價值觀,無時無刻不在左右着你每一個決定,扭曲的母女關係甚至還會影響你人生中的每一個重要的選擇。日本知名女性心理學專家,幫你正確看待母親的形象,輕鬆搞定與老媽的關係。讓自己成爲可以脫離母親的女兒,也讓她成爲可以對女兒放手的母親。

相信這本書一定可以幫助你冷靜客觀地看待與母親的關係,讓你與母親都變得更加幸福。

04

《如何正確吵架》

你也許見過很多教你避免吵架、和諧溝通的指南,本書的主題卻正好與之相反。

將無效爭吵轉變爲高效率、有意義的爭吵,借爭吵之機發掘其後隱藏的真正問題,纔是促進關係健康發展的關鍵方法。

爭吵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爲什麼而吵。《如何正確吵架》會告訴你如何利用衝突拉近距離,更深入地瞭解,併成爲更好的自己,奧祕盡在爭吵中。

比如《都挺好》裏的蘇明玉,毅然選擇與病態的家庭斷絕糾纏,獨自生活,事業成功。

就像《冷暴力》裏說的:

“曾被殘酷對待的人,可以通過承認過去的無能獲得新的力量面對未來。 極度的危機有可能突然喚醒潛能。覺悟不會輕易來自一般痛苦,只能處於創傷之苦。”

05

《冷暴力》

本書首次提出了“精神虐待”這一概念,施虐者通過拒絕直接溝通、言語歪曲、諷刺、嘲笑、輕蔑、否定人格等常用手段來欺凌、控制受虐者,摧毀其自尊,改變其思維方式,使這種關係持續下去,讓受虐者無法逃脫。這類冷暴力現象並不如身體暴力明顯,只會讓受虐者有苦說不出,一味檢討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

伊裏戈揚探討了家庭中的精神虐待、精神虐待的不同階段、施虐者的主要手段,並站在施虐者和受虐者雙方的角度做了詳盡的分析。之後,她闡明瞭精神虐待的短期和長期後果,並針對家庭中的精神虐待現象提出了建議。

你可以選擇不原諒,也可以選擇放下。若是你的原生家庭很幸福,你很幸運,它會成爲你一生的治癒。

若是你受過原生家庭的傷害,很難癒合,很難忘記,要做到原諒,可能很難,但至少學者放下,還是期望你,能爲自己,活出一個更好的後半生。

第五屆噹噹影響力作家評選正式啓動!

這一次,我們希望邀請千萬讀者與我們一起,爲自己喜愛的候選人助力,以閱讀之名,向每一位作家致敬!

長按識別下方菊花碼,直接進入噹噹影響力作家評選頁面哦!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