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講統計心理學中的「倖存者偏差」,在生活中隨處可見。

倖存者偏差

(Survivorship bias)是一種常見的邏輯謬誤(所以我說叫「謬誤」而不是「偏差」),意思是只能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

01

倖存者偏差:

二戰期間,統計者發現,飛回來的飛機翅膀中彈特別嚴重,機艙彈孔反而沒多少,就決定要加固翅膀。——這邏輯對么?

當然不對,事實上,恰恰應當加固機艙和發動機裝甲。因為「飛回來的飛機」翅膀彈孔多,正說明了,打中翅膀了飛機還能回來,可打中機艙飛機就沒救了,直接墜毀,根本不給你機會數彈孔。——後來的實踐證實了這一點。他們加固了機艙裝甲,果然,飛機墜毀率下降了。

這種「如果統計對象掛了你就統計不到了」的偏差,就叫做倖存者偏差。

2

同樣的例子,在生活中的場景

2010年成功預測世界盃結果的章魚保羅;

去年美國總統大選的時候,鋪天蓋地全是罵川普的,結果就當選了;

今年高考二卷的語文作文倖存者偏差一概念,早在年初就被南開大學一教授成功預測;

食品安全問題,地溝油、毒奶粉、黑作坊不間斷的在媒體中出現,所以人們覺得食品安全一團糟;

某個飛機失事的報道震驚世界,所以人們覺得開車比坐飛機安全……

3

事實不是你看到的那樣……

例子太多,舉不勝舉,事實不是你看到的那樣。

因為你看見的那都是媒體讓你看見的,而媒體都是某一階層的人服務的,必須政治正確,很多東西是不能拿出來說的,而這些不能說出來的東西,恰恰是決定勝敗的關鍵。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