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首發於Chicology公衆號,歡迎關注我們。

帶有不同標語的T恤在今天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不管去參加什麼集體活動比如同學會之類的,都會附贈一件印着一些字的T恤。

在我們的文化裏,稱這樣的衣服爲“廣告文化衫”

當一件T恤印着不同能夠傳遞信息的文字的時候,做爲衣服本身的屬性漸漸淡化,而“信息”本身的作用和意義被放得更大。這個“信息”的內容超越了T恤和衣服本身,讓衣服有了不一樣的風格、不一樣的價值和完全不一樣的意義。

人類將T恤做爲媒介表達自己觀點的歷史並不太長,可從這種方式誕生的那天起,發展迅猛,成爲了各種社會活動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因爲T恤的包容性,製作起來方便又快速。帶有信息內容的T恤這兩年隨着街頭文化對時尚潮流的衝擊,再次強勢迴歸到所謂的潮流之中。

今年年初的高級定製秀上,設計師Viktor & Rolf直接把這些可以稱之爲Slogan的信息,印在了高級定製的晚禮服上。

再一次,將fashion和slogan緊密聯繫在一起。

Slogan 到底通過誰的手,跟fashion聯合在一起,讓衣服從表達美的略膚淺的意義中解脫出來,成爲了某種武器、某種駭人的手段,對社會產生着前所未有的影響。

" You are what you wear "

▲ Katharine Hamnett穿着自己設計的反脫歐T恤,這件T恤賣25英鎊一件

出生在上個世紀40年代的英國時裝設計師,也是英國歷史上第一位獲得年度設計師獎的英國人。

活躍於80年代的Katharine,她的設計並不是從結構和美學上留名清史,而是衣服本身想要傳達的意義。是她,第一次將大大的標語印刷在一件衣服上,表達先行,美觀其次,她用這樣的設計表達了對於當時政治和社會的立場和主張。已經72歲的Katharine依然能夠源源不斷說出可以印在T恤上的金句,去年的採訪中她就說“Getting old is a licence to kill”(漸漸變老是殺戮的通行證)。

——

她還說,

Slogan的力量就在於用非常簡單的詞語表達出非常明確的內容。

一旦把這句話穿在了身上,人們只要心中默唸一遍之後,就很難忘記了,這就是一件印着slogan的T恤的力量。

1979年,從聖馬丁設計師學院畢業之後,Katharine創辦了自己的時裝品牌,那些著名的印着黑色大字的寬鬆T恤誕生於1983年。最開始就得到了很多樂隊的追捧,其中包括Wham!和Queen。

——

Wham!的成員George Michael在MV中穿了印有“Choose Life”的T恤;印着這個標語的T恤還出現在Queen的成員Roger Taylor的身上。

之後Roger Taylor還穿過一件印有“WORLDWIDE NUCLEAR BAN NOW”的T恤出現在里約熱內盧的搖滾音樂節上,同樣出自Katharine之手。

▲ Wham!的成員George Michael穿着“Choose Life”的T恤

▲ Queen的成員Roger Taylor

而其中最有名的瞬間,是Katharine自己創造的。

1984年,首相撒切爾夫人在唐寧街10號接見她,她穿着的T恤上寫着“58% don't want Pershing”(潘興導彈,美國部署在歐洲和英國的核導彈)。昨天在i-D的一篇推送中,採訪Katharine,她說現在所有的美術館博物館都想要收藏這件T恤,這件T恤價值百萬英鎊。她自己評價那件T恤說,“這件作品講述的是民主,當美國在歐洲和英國部署導彈的時候,撒切爾政府並沒有獲得人民的同意”,而她也是在最後一刻才決定要這麼做的。

▲ Slogan時裝在歷史上最有名的一張照片,Katharine和撒切爾握手。

一句著名的“You are what you wear ”,就在1988年出自Katharine之口。

2017年,Katharine決定重新出道,推出生態環保系列的衣服。但她從來都沒有放棄過T恤的力量,對於英國人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她依然強勢地用衣服表達着自己反對脫歐的觀點。她對於時裝的影響已經遠遠超出了設計本身,而是上升到了一個社會的高度,時尚不再是養尊處優花瓶們的遊戲。

▲ 1988年Katharine在BBC一檔節目中說“You are what you wear ”

▲ Katharine穿着自己的設計

▲ 2013年Katharine和Vivienne Westwood在街頭遊行

"I just use fashion as an excuse to talk about politics.

Because I’m a fashion designer, it gives me a voice, which is really good."

▲ 西太后的設計從來都離不開Slogan和政治

Vivienne Westwood的整個設計師生涯要來的複雜得多,她不是第一個把Slogan用明確單一的方式印在衣服上的人,但她一直用自己的方式,讓時裝變成她表達生活方式、社會觀點的媒介。

——

2013年春夏Vivienne Westwood的秀場,西太后穿着印有“I am Julian Assange”(不知道這個人是誰的同學,可以百度之)的T恤謝幕。

2017年,她再次穿起這件T恤謝幕,以此來表達自己對於這個件事情的強烈又明確的態度。至今,雖然西太后自己已經退居二線,但帶有政治觀點性質的衣服和秀場,依然是整個品牌想要傳遞的價值。70高齡的西太后也還是那個憤怒的朋克小青年,要站在街上揮舞拳頭,高聲喊口號。

▲ 2013年春夏穿着T恤謝幕的Vivienne Westwood

▲ 2017年穿着同一件T恤謝幕的Vivienne Westwood

▲ 2019年秋冬秀場,T恤上寫着“we sold our soul to consumption”

西太后的故事不再贅述,她在1974年在西倫敦開始第一家叫“Too Fast to Live, Too Young to Die ”的服裝店(後改名爲“SEX”),從此開始自己時裝設計師的生涯。第一件帶有Slogan的衣服,也是爲了這家服裝店設計,上面寫着“rubberwear for the office”(rubberwear跟BDSM有關,如有興趣進一步瞭解,最新的時裝流行趨勢,都不能擁有名字)。之後在1975年,Vivienne Westwood設計了一件著名的T恤,這件T恤在整個英國LGBT運動歷史上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Vivienne Westwood身上被提到最多的是朋克,早年她的名字一直跟朋克樂隊性手槍聯繫在一起。她爲樂隊成員設計了很多有趣又傳遞有效信息的衣服,其中印染在衣服上的文字不容忽視。

▲ 名爲“SEX”的服裝店,是西太后開始的地方

▲ 1975年,Vivienne Westwood設計了這件著名的T恤

▲ 做爲英國設計師,怎麼能不對脫歐發表自己的意見呢,來自Vivienne Westwood 2019春夏系列

Vivienne West wood衣服上出現過的Slogan還有:

“Politicians R Criminals / Press R Jokers”

“I am a machine”

“We sold our soul for CONSUMPTION / PRESS -> tell us what we want to hear. -> to HELL”

“save the arctic from Shell and Putin”

“culture is the enemy of consumption”

▲ 越老越憤青

“You must fight for your ideas”

雖然跟前面兩個活到老憤青到老的前輩設計師還有一定的差距,Maria Grazia Chiuri在自己上任Dior創意總監的第一季,就設計出了“we should all be feminists”T恤。這應該是Dior秀場上有史以來第一次,出現印着“信息”內容的T恤。這在過去的時光是不可想像的,有一天Dior會因爲一件文化衫重新成爲網紅,來到人們的面前。這件T恤在2017年一經推出,隨着好萊塢大面積的“metoo”活動,“女性主義”話題甚囂塵上,一時之間熱度無他。好萊塢女明星們紛紛通過穿這件T恤來表明立場,Maria Grazia Chiuri機緣巧合之下變成了女性主義的戰士。

▲ 2017年春夏Dior,這件T恤聽說淘寶有好多好便宜的盜版?

▲ 之後,Maria從來沒有放棄Slogan在高級成衣中的運用

做爲Dior歷史第一位女性設計師,她確實有資格思考“女性化”和“女性主義”這一議題。

——

她在很多的採訪中也說,Dior是一個很女性化的品牌,穿Dior的女人似乎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就一直都是優雅和女性美的代名詞。但做爲一位女性設計師,對於“女性化”這個詞有着完全不同於男人的理解,Maria要爲Dior帶來全新的世界,她選擇使用slogan這樣最明確最簡單的方式。這樣的方式一直延續到了最新的一季,2019年秋冬,“sisterhood is global”成爲開場Look中的醒目標語。

這一次是不是又能帶起一輪標語潮流呢?

▲ Christine Dior 2019秋冬系列,sisterhood is global開場

我們的封面真的有在用心設計,如果看不到是有點可惜了,就,請星標我們吧。

text :盧笛

graphic:Doreen

produced by Chicology

圖片來源:網絡

未經允許請勿擅轉至他處。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