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過度治療的現象在臨牀上確實是存在的,其成因有一些區別於其他疾病的特徵,造成癌症過度治療的因素既有癌症醫學發展的客觀原因,又有來自社會、醫生、患者等多方面的因素,如癌症醫學發展的侷限性、固守陳舊的醫學模式、規避風險的防禦性醫療、患者缺乏理性的治病期望、制度缺陷與道德缺失等。那麼,如何避免癌症過度治療

(1)制定雙向的診治規範

制定雙向診治規範除了確定“該做什麼”之外, 還應規定“不該做什麼”,明確哪些醫療行爲不應發生, 一旦發生就可以認定爲過度治療。這種雙向規範將能更明確地對癌症的過度治療進行界定。

(2)轉變癌症治療的倫理觀念

首先,應轉變以犧牲器官求生存的治療理念, 在癌症治療中應大力發展微創手術和“量體裁衣”, 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保證患者生存質量。其次,隨着醫學科學的發展, 一些癌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觀點現在看來未必正確。一些癌症與其他疾病不同, 過於積極的治療並不一定恰當。再次,癌症治療應由傳統的經驗醫學模式轉變爲循證醫學與個性化治療相結合的模式。循證醫學爲癌症治療個體化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方向和指導, 而個體化原則在尋找循證醫學證據的過程中不可或缺。

(3)提高醫者的人文意識與醫德修養

現代社會的醫生不應只關注腫瘤, 更要關注腫瘤患者,在治療疾病的同時也要考 慮到患者在生理、心理、經濟等各方面的承受能力。 對於已失去治癒希望的晚期癌症患者,應在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的基礎上, 採取姑息治療和臨終關懷手段, 實施減輕患者身心痛苦、提高生活質量的治療方案。此外, 醫務界還應注重提高醫務人員的醫德修養, 通過榜樣教育或警示教育, 讓醫生堅守醫德底線。

(4)改變信息不對等的狀態

應加強癌症的科普宣傳教育, 努力改變醫患之間信息完全不對等的局面,讓患者由被迫接受, 到有理性地主動選擇。引導公衆逐步樹立起正確的疾病觀念、健康觀念和醫治觀念,瞭解各種醫療的利與弊, 明白醫學也有侷限性, 在求醫過程中保持科學、冷靜的頭腦,根據自身具體情況理性治療、理性用藥,走出醫療消費的誤區,儘量減少那些不切實際的標準和要求”,從需求方減少過度治療。

(5)建立科學、合理的基本醫療服務補償機制和激勵機制

我國正在積極深化醫療體制改革, 實現公立醫院的公益性,通過嘗試醫藥分離、提高醫療服務收費等,切斷醫務人員通過提供服務量追逐經濟利益的聯繫,以杜絕或降低供方誘導需求。只有建立科學、合理的基本醫療服務補償機制和激勵機制,引導醫務人員靠高超的技術和優質的服務取得較高報酬, 才能從根本上制約過度治療中的“潛規則”因素。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