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專業分享~尿酸與痛風的正確觀念+痛風的飲食與保健之道^^


2010-07-11 14:10:23 發表



高溫天氣+水分補充不足+飲食與生活型態不佳...痛風病患增加許多...整理這篇資料給有此困擾的人參考嚕^^


一尿酸與痛風的正確觀念:


尿酸過高就會患痛風症嗎?不是,但會增加患病機會。人體血液中過多「尿酸」,就會積聚於關節(尤其腳趾公關節、腳跟、肘等)上引起痛楚,即「痛風症」。除了約一成人因遺傳因素使身體自製過多尿酸外,大部分人都是排泄尿酸失常,而這可能是與飲食及體重有關。高尿酸血症是指血液中尿酸濃度,男性超過七點零mg/dL;女性超過六點零mg/dL。研究提醒我們,尿酸過高在台灣已經是非常普遍的問題。痛風性關節炎是高尿酸血症的併發症之一,以足踝、足跟、膝、手腕、手指等部位的關節最常見。尿酸也易在腎臟沉積,導致痛風性腎病、結石等。


痛風是因為血液組織及尿液中尿酸的濃度太高而沉積在關節處,造成關節腫脹及疼痛,典型的痛風發作多在半夜。推究原因可能由於白天活動量大,液體堆積於關節腔內,到了晚上關節腔內的液體被再吸收;水分的再吸收比尿酸快,因此關節處的尿酸濃度增高。


二痛風的飲食與保健之道:


1.處於急性痛風發作時,禁食普林含量相當高的動物內臟類都是唷+海鮮類~:小魚干、魚皮(白帶魚皮、烏魚皮等)、酵母粉、濃肉汁等食物。應儘量選擇普林含量低的食物如:蛋類、奶類、米、麥、甘薯、葉菜類、瓜類蔬菜及各式水果,蛋白質,最好完全由蛋類、奶類供應。


2.非急性發病期,則應力求飲食均衡,並避免食用普林含量過高的食物~:平日應少吃:豆類、雞肝、雞腸、雞脾、鴨肝、豬肝、豬小腸、牛肝、加臘魚、白鯧魚、虱目魚、鰱魚、吳郭魚、皮刀魚、四破魚、鯊魚、海鰻、沙丁魚、小管、草蝦、牡蠣、蛤蜊、蚌蛤、干貝、小魚干、扁魚干、烏魚皮、白帶魚皮、吻仔魚紫菜、曬乾香菇、酵母粉及各種酒類(尤其啤酒)


3.而豆製品限量吃,不少人以為痛風患者必須禁吃豆腐、豆漿等豆製品,這其實是錯誤觀念,西方國家也沒有禁食豆類的說法,只要不在急性發作期吃,而且限量,例如一天1杯豆漿或1塊豆腐,並無不良影響。黃豆及其製品(如:豆腐、豆干、豆漿、味增、醬油、豆芽等),雖含較高量的普林,但因普林的種類與肉類不同,故於非急性發病期,仍可適量攝取。


4.高量的脂肪抑制尿酸的排泄,並促使患者之症狀發作,故烹調時用油量要適量,並儘量選用植物油,油炸食品應予禁令。


5.少喝火鍋湯、肉湯;另外,雞精一類的高蛋白濃縮補充品,也不適合常飲用,因為經過長時間烹調的肉湯或肉汁,通常含有大量溶出的普林。


6.研究指出,酒精會提升痛風風險達28%-75%,所以要解除痛風魔咒,最好少喝。原因有:酒精本身是普林高的飲品;因其在體內代謝產生乳酸,會影響尿酸的排泄,並促使痛風的發作~(空腹飲酒易引起急性發作)少飲酒有一些酒類普林含量不低,如陳年紹興酒、紹興酒和啤酒,而且酒精本身就會影響尿酸代謝,酒精濃度愈高,對腎臟健康影響也愈大。尿酸偏高的人儘量遠離酒類,尤其平時很少喝酒的人,如果突然間狂飲,很容易引起急性痛風。


7.可可、咖啡、茶的代謝產物不會堆積在組織內,適量的飲用可提高攝水量,加速尿酸的排泄。


8.確實調整飲食和作息方式~作息正常避免太勞累,如果尿酸控制不好,痛風經常發作,就必須以降尿酸藥物治療,而且,很可能得吃上一輩子,穩定尿酸值,才能讓身體回歸正軌,不必終身帶著藥罐子,也不讓痛風又在暗夜襲擊你。其實最重要的是,改變生活型態,服用降尿酸藥物。


9.不宜以減肥餐方式控制體重,故意節食或飢餓時,需注意補充含糖液體,如蜂蜜、果汁等,以避免身體組織快速分解,將尿酸釋出,反會誘發痛風發作喔。也要避免暴飲暴食。


10.發病時應提高患部關節,讓患部休息冰敷患處。保護關節,不要絆到腳趾,同時勿穿過緊的鞋子


11.多喝水補充大量水份,可幫助尿酸排出體外,也可避免痛風引起的腎結石。每天多喝水約20O0~300Occ,以利尿酸排泄。


12.不過量攝取蛋白質。正常情形下,每人每天每公斤理想體重,以攝取1公克蛋白質為宜。


13.維持理想體重預防肥胖:理想體重可以下列公式估算:理想體重(公斤)=22×身高(公尺)平方


14.痛風、關節炎藥物請按時服用,並定期返院追蹤。


15.尿酸值雖與食物中的肉類、海鮮成正相關,與乳製品負相關。其實,尿酸過高的人,最重要的是生活型態的改變,並長期接受降尿酸藥物治療…記得多喝水,少喝酒就好了。


以上!!我的專業建議及分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