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幼兒園的孩子要光腳上課,跳比他們高得多的十級跳箱;美國80%的在校生人至少從事一項體育運動,這是誇大的流言還是殘酷的真相?騰訊體育走訪日本、美國校園,探訪他們的體育故事,「別人家的孩子」是這樣玩轉校園體育的。回看中國,體質問題,最後還是體制問題;體育發展,終究要回到校園體育。

日本幼兒園讓孩子每天光腳上課 只為培養出完美足弓_酷炫體壇_騰訊視頻?

v.qq.com
圖標
騰訊體育原創系列策劃《別人家的孩子》之日本幼兒園體育教育

文/應虹霞

視頻/趙航

前段時間,一段日本幼兒園" 身體素質課 "視頻刷爆了網路,這堂" 身體素質課 "在室內進行,不大的場地幾十個小朋友先是做側空翻,起跑、翻滾、撐地,動作乾淨利落;緊接著孩子們又站在「十級跳箱」前,小朋友們個個身輕如燕,輕鬆跳過比他們高得多的跳箱.....

日本幼兒園孩子側空翻

孩子們動作利落地跳過十級跳箱

這到底是幼兒園還是兒童雜技園訓練基地?帶著這樣的疑問,在9月下旬的一天,我們實地走訪了日本東京的一家幼兒園,見識了一堂「別人家的體育課」。

「裸足(光腳)教育」與全年短褲

從東京新宿搭乘小田急線,20分鐘後在千歲船橋站下,徒步15分鐘,從一家優衣庫右轉,100米開外,便是BUDDY體育幼兒園。幼兒園不大,佔用了一棟灰色外牆建築的一至四層,再往上,便是普通的住宅公寓。

這一帶是世田谷區靜謐的住宅街區,住戶多為銀行職工和大企業員工,以中產家庭為主。正值8點開園,陸陸續續有主婦模樣的媽媽,或是職員模樣的爸爸送孩子前來幼兒園。

幼兒園設有前後兩個門。正門是供步行或騎自行車前來接送孩子的家長們使用的,進門需要刷卡。後門面對著幼兒園私家停車場,停放著三五輛醒目的大黃蜂色的校車,車身上書寫有「文武兩道」的字樣。自駕車家長則直接將車停在後門,有專職的幼兒園老師在此迎候,一路小跑著來到車門邊,將孩子接個正著。

日本的幼兒園,有一個不成文的共識——孩子們在園期間基本全年都穿著短褲

孩子們清一色地背著BUDDY幼兒園的制式雙肩背包,脖子上掛著家長們準備的,與小小的個子不太相襯的碩大的水壺。他們一律身穿園服:藍色的短袖運動T恤,下搭同色系運動短褲。在前後門的玄關處,他們自己動手,麻利地脫下鞋和襪子,整齊碼放到寫有自己名字的鞋櫃里,然後,光著腳進入各自的教室。

幼兒園倡導「裸足教育」是為了形成完美的腳弓

從早上8點入園到下午3點放學,BUDDY幼兒園的孩子們在園期間,居然是全天光腳的——要知道,這一天,正在沖繩肆虐的大型超強颱風「譚美」,將在24小時後逼近東日本,東京地區晨起便陰雲密布,氣溫只有不到攝氏20度。

事實上,不止是這一天,在BUDDY,孩子們光腳上課每年都會從6月,持續到9月底10月初,直到一年一度的秋季運動會之後。

「光腳是為了形成完美的腳弓。現在的孩子,因為不接地氣,平足的很多。這對孩子們一生的運動能力有著極大的影響。哪怕是身形龐碩的相撲手,要驅動超過200公斤的體重在土俵上與對手一決勝負,起決定作用的,其實就是腳弓。」

騰訊體育記者與BUDDY幼兒園園長鈴木威

68歲的園長鈴木威,是BUDDY式「裸足教育」的堅定倡導者,十分看重0歲至6歲孩子的可塑性。

更令人瞠目的是,日本的幼兒園,有一個不成文的共識,那就是,孩子們在園期間基本全年都穿著短褲,BUDDY也不例外。

「皮膚這東西,不從小鍛煉不行啊。」鈴木威笑稱。他表示,6歲前的孩子體溫調節能力還是差些,冬天冷,可以穿外套,但BUDDY並不倡導。「要想讓皮膚能耐冷耐熱,必須從現在就開始鍛煉。事實上,我們培養的孩子能耐任何環境。」

傳說中的「晨間馬拉松」:孩子們每天跑4至5公里

讓鈴木威如此自信的,正是BUDDY名聞遐爾的「晨間馬拉松」。傳說BUDDY幼兒園的孩子,從校車上下來,第一時間便會被拉到操場跑「晨間馬拉松」,這都是真的嗎?

在幼兒園二樓的室內體育館,筆者看到,全園的孩子正在體育老師的帶領下,從小小班到大班,小男生小女生們,一律光著腳,一圈又一圈地跑操。領跑的孩子,跑姿煞是有模有樣,偶有個別孩子掉隊,前方的同伴會善意地放慢腳步,回頭招呼他快步趕上。

跑操時間持續較長,一般在一個小時左右,累計下來能跑4至5公里。幼兒園一共有三塊跑步用的場地,除了眼前的室內館外,還有一大一小兩塊戶外。如果不是颱風的影響,這一天,孩子們本該被拉到戶外大場地跑步的。一年四季,這樣的「晨間馬拉松」,風雨無阻。

幼兒園教育在日本屬於非義務教育階段。按鈴木威的說法,文部省對幼兒階段的「德智體」教育都有號召,但並無具體的指導方針,遑論具體的課程設置,其中包括體育課。

「一切就看幼兒園本身是否重視了。」鈴木威說。

學生時代的鈴木威曾是田徑中長距離好手,專項800米和1500米,還代表東京學藝大學出戰過日本著名的大學校際「驛傳」(長距離接力)對抗。從1981年成為BUDDY幼兒園園長以來,他一直深耕在幼兒體育教育的一線,在種種試錯中不斷探索和積累,對於幼兒體育教育頗有心得。

日本幼兒園寒冬半裸跑馬拉松(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BUDDY,開春設有速度型跑步課,隨著天氣轉暖,距離逐漸拉長:春天,是短距離往返跑;夏天,距離拉長到60米、100米。到了秋冬,天氣轉涼,因為肌肉不舒展,側重進行耐力型跑步項目,「距離盡量跑遠一些」。

除了跑步,BUDDY幼兒園也開設有游泳、體操等多種項目的體育課,「在幼兒期,孩子的運動方向還是非特定的,所以,我們會讓他們從這個階段起,就玩各種各樣的運動。」鈴木威說。

一天一小時體育課和未來的北島、桐生

在BUDDY,從小小班到大班共四個年級,全園300名孩子,在國語、算術、編程、繪畫等與小學銜接的「文化課」之外,每人每天都必上一堂體育課,時長一個小時,風雨無阻。

為此,幼兒園除了配備普通保育老師20名,還專職配備有10名體育老師,他們多數出身於日本體育大學這樣的體育專業類大學,也有的是前日本J聯賽球員出身,「我們聘請他們,希望發揮他們所長,因為他們是孩子們的偶像;另一方面也是支持運動員退役後的第二職業生涯。」

BUDDY每半年對孩子們做一次體質測試,這包括身高、體重、跑跳、瞬間爆發力以及身體支撐能力。讓老師們驕傲的是,通過持以之恆的體育課,孩子們不僅耐冷耐熱,「體質明顯增強」。因為涉及個人私密,對方無法向筆者分享孩子們的個人數據,不過鈴木威證實稱,「運動成績,也是越來越好。」

孩子們備戰BUDDY運動會

在筆者走訪的當天,由於10月7日就將迎來一年一度的BUDDY運動會,各班的體育課,都在積極為運動會做準備,內容有接力、舞蹈和團體操。

上午10點,小班的接力練習準時在室內館拉開。當值的體育老師先把全體接力隊員都集中在起跑線,親自做示範,再把隊員們安置到各自的交接棒位置。最初,有些孩子還無法在規定的交接棒區完成動作,有的甚至一不小心就跑過了頭,需要折返回來重新「尋找」交棒對象,但在一遍遍的練習之後,大多數孩子很快就交接得像模像樣。

誰能想像得到,在BUDDY,交接棒是上挑式的,全然是專業的范兒。要知道,這些萌娃們,在看到陌生的叔叔阿姨時,還追著喚「爸爸」,「媽媽」,稚氣十足。

孩子們光著腳在做接力訓練

在場的老師告訴筆者,原來,早在接力練習開始前,就先讓孩子們觀看了日本男子4*100米接力隊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決賽上的比賽視頻。10年前,在北京的鳥巢,日本隊憑藉出色的交接棒技術,第一次奪得了奧運銅牌。這也是亞洲短距離接力項目第一次在奧運的舞台上揚眉吐氣,此後,日本隊再接再厲,在里約奧運會上緊隨牙買加隊之後奪得銀牌。

「日本的男子百米跑,或許不是世界頂級的,但我們可以努力先在接力項目上實現突破。」體育老師望了望練得熱火朝天的小男生小女生們,「真希望這其中,能夠誕生一名未來的桐生祥秀啊!」

桐生祥秀是日本著名的男子短跑運動員,曾經與中國的蘇炳添爭奪過亞洲第一個跑進10秒的本土運動員殊譽,而他也終於在2017年一償破十的夙願。

11點半至12點半,是小班的應援舞蹈綵排。小男生小女生們一律帶妝,穿上統一的舞蹈服,手捧彩花踏著音樂起舞;舞罷,向提前進場圍觀的中班同學們鞠躬,大聲而整齊地喊著「謝謝!」。

BUDDY運動會上孩子們的精彩表演

「如果說小班的表演是可愛的話,那麼中班就是帥酷帥酷的,非常有型。可惜今天大班輪休,不然你會欣賞到,什麼是打動人心的表演。」在場的體育老師傲驕地告訴筆者,不止一次,在觀摩會上,家長們為大班孩子的舞蹈表演感動到掉淚。

筆者也特地「打卡」了位於幼兒園二樓的小型游泳池。長度僅10米,比國際標準的25米短池還要短了許多,泳道也僅有3個。鈴木威解釋稱,這固然是為控制成本計,更主要的是因為考慮到除了50米,大多數游泳項目都需要掌握轉身技術,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轉身也需要從小練起呢。希望這個小小的泳池,也能誕生一名未來的北島康介!」

做不到三點倒立跳箱6級?別想畢業!

在中國的網路上,一則來自日本某幼兒園的跳箱視頻「火」了:在家長觀摩會上,一名小男生,在高度遠超他身高的跳箱跟前,一而再地,都失敗了。成功完成動作的夥伴們陸續來到他身邊,圍成一個圈圈為他加油,隨後的數秒內,「奇蹟」發生了:再一次勇敢向跳箱發起挑戰的小男生,成功了!

日本幼兒園跳箱訓練

這個視頻,正是來自眼前的BUDDY幼兒園。遺憾的是,在我們走訪的當天,因為課程安排的關係,我們未能親眼見證傳說中的跳箱課,卻獲知了一個「驚人」的事實。

原來,在BUDDY,如果跳箱無法達到6級的話,是不能從幼兒園畢業的!不僅如此,包括滑雪、單杠、三點倒立在內,這四個體育項目,被BUDDY明文規定為是「無達標,不畢業」的硬指標。

每一個項目,都旨在傳授技能的同時,定向塑造一種特定的品質。

倒立行走

滑雪,是要教會孩子們,「只要學,就能會。」鈴木威說,每一年,幼兒園都組織孩子,去新瀉縣一家滑雪場滑雪。「可能你第一次滑下來,需要花3個小時,第二次需要1個半小時,而第三次,就只需要30分鐘了。」幼兒時期這種點滴積累的成功體驗,對孩子們蔚為重要。

隨著孩子們技能的增加,老師的指導也從最初的一對一,逐漸過渡到一對二或一對三,最後到了大班,孩子就可以獨自從山頂滑到山腳。而滑雪,更是成為BUDDY的孩子們畢業前修學旅行的內容,十分不俗。

單杠,雙腳懸空不著地,「心提到了嗓子眼,卻沒有人能夠幫助你。就看你個人怎樣發揮!每個人,都需要向這個世界展示自己。」

跳箱,高高地橫亘在跟前,令人望而生畏。要達到專業6級,更是細思極恐。「考驗的就是人的膽量!」鈴木威說,每個人的人生,最終比拼的就是心理素質。而三點倒立,則提供了一種倒立的視角,這樣的逆向思維,也是人生的必修課。

BUDDY運動會上孩子們的三點倒立表演

從1981年到今天,整整37年,BUDDY幼兒園總計培養了5200名學生,令鈴木威驕傲的是,「沒有一名學生,不畢業。」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