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病率高達80% 不是傳染病卻能"傳染" 對付這病你該這麼做發布時間:2016年04月09日 09:04:51來源:央視新聞瀏覽次數:8

  今年的4月9日是第10個「國際護胃日」。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胃病的發病率高達80%,近年來發病呈現年輕化趨勢,中年患者的發病率也逐年增加。在「國際護胃日」到來之際,一起來打響保「胃」戰。

  春天是胃病的高發季

  胃病的高發就像感冒一樣,一年四季都會發生。可為什麼國際自然醫學和養生工程研究會、世界健康管理聯盟等單位會將「護胃日」定在這個季節呢?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浙江省醫學會消化分會主任委員、浙江省中醫院院長呂賓教授說:「這與胃病在春季特別高發有很大的關係。從臨床上來看,全年裡至少有1/3的胃病患者出現在春季。」

  拿浙江省中醫院來說,從春節到現在,消化科的門診量和內鏡數比平時都增加了10%以上,好多專家原先半天的門診都得看一天才能完成,其中有不少是以前治好的老病人胃病複發,這種忙碌起碼會持續到5月底。

  飲食和情緒波動是誘因

  眼下正是春暖花開時,有很多人不明白,胃病為什麼會在這個人體感覺最舒適的季節里高發呢?

  浙江省中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郭勇教授認為原因有三個:「一是粗纖維飲食,當下春筍大量上市,這種粗纖維的食物容易損傷胃粘膜,嚴重的會導致胃出血,甚至是胃穿孔;二是微生物繁殖,大量的微生物隨著食物吃進肚子,破壞了胃內微環境平衡,從而導致胃病發生;其三是情緒波動,春季氣溫波動大,情緒也跟著起伏,直接影響到人體的內分泌,胃裡的消化液分泌減少,胃腸道蠕動能力下降,胃粘膜的自我保護能力下降,胃病自然也就容易發作了。」  

  警惕「多面殺手」膽汁反流性胃炎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打個嗝,胃裡的食物就湧上來了,喉嚨里火辣辣的。這是偶爾的反流,不必緊張。但要是吃得太飽或是胃功能出問題,經常反流的話就會對食管、喉嚨造成刺激,這問題就麻煩了。

  膽汁反流在臨床十分常見,調查顯示,中國僅成人食管膽汁反流人數可達1400萬。膽汁反流性胃炎也稱鹼性反流性胃炎,是指由幽門括約肌功能失調或行降低幽門功能的手術等原因造成含有膽汁、胰液等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胃,在胃酸作用下,破壞胃粘膜屏障,導致的胃粘膜慢性炎症。

  長期的膽汁反流可能會增加胃食管反流甚至胃癌、結腸癌的風險,同時也會引起各種消化不良癥狀。目前膽汁反流的危害越來越受到重視,但其相關性疾病的診治尚無全國標準,給膽汁反流的治療造成了阻礙。

  胃病也會「傳染」 分餐制可預防

  不少媒體報道說胃病也會「傳染」,這是真是假?消化內科專家解釋稱,一半以上的胃病患者是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引起的胃病是具有傳染性的。

  胃腸科專家介紹,幽門螺旋桿菌在人群的感染率可高達50%,且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可通過使用不潔餐具、交叉感染造成。不同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後致病性並不完全一致。已有大量研究證實,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淋巴瘤等胃腸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不是說所有人都能感染,這要看個人的體質。」專家說,這與自身免疫力有關係,也與所處的環境有關係。專家提醒,一旦發現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應提高警惕,及時進行正規治療。若有家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最好實行分餐制,以免引起交叉感染。

  五種不良習慣容易引起胃病  

  1.飲食不規律者容易導致胃病

  飲食不潔或不節都是引起胃病的主要原因,吃飯時間不規律是當代年輕人的常態。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一日三餐不能按時吃,或圖一時痛快,嗜食辛辣油膩,久而久之,影響胃腸功能,損壞胃腸粘膜,引發胃病。

  2.精神壓力過大容易導致胃病

  壓力過大、情緒焦慮,都會刺激胃酸分泌增多,負責調控胃蠕動的植物神經(交感、副交感神經)也容易功能紊亂。出現燒心、疼痛、反酸、食欲不振的癥狀,起初只是功能性的消化不良,長時間在高壓下工作就會出現器質性的胃部疾病。

  3.吃飯速度過快容易導致胃病

  快速進食使食物在口中不能得到充分的粉碎,加重胃的負擔,加之情緒緊張,很容易就出現消化不良、胃動力下降甚至損傷胃粘膜。減慢吃飯速度的最好方法就是增加咀嚼次數,一口食物應該咀嚼20-30次才是最合適的。

  4.吸煙人群容易導致胃病

  吸煙不僅對肺部造成損傷,對胃部影響也很大。尼古丁會使胃粘膜下的血管收縮痙攣、造成胃粘膜缺血缺氧,損傷胃粘膜的完整性,胃部就失去了一層很好的保護屏障,還會影響人體的神經內分泌功能,使胃部的肌肉鬆弛、功能失調,造成膽汁反流、前列腺素合成減少,最終破壞胃部正常的功能或加重原有的胃病。

  5.經常節食減肥

  節食減肥可能會使身材苗條,可是對胃卻損害很大,長時間保持飢餓狀態,胃腸功能就會逐漸下降,胃部還會受到胃酸的折磨,很可能會發生消化不良、胃炎、胃潰瘍,嚴重的還會引發癌變。節食減肥一旦過度,很容易患上厭食症,還會威脅生命。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