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與方法

1、數據來源來源於中國CDC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我國大陸地區恙蟲病監測數據。

2、診斷標準依據《防控指南》中《恙蟲病診療技術要點(試行)》,將病例分為疑似病例、臨床診斷病例和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臨床診斷病例的區別為是否有焦痂或潰瘍,而焦痂或潰瘍在恙蟲病病例中出現的比例僅為60%(20%~87%)。因此,無焦痂不能排除恙蟲病的可能性,故本研究將疑似病例統計在內。資料庫中有6例病例診斷為「病原體攜帶者」,將其歸入確診病例進行統計分析。

  發病率人口數據來源於中國國家統計局網站公布的20161231日人口數。

3、統計學分析根據發病時間、居住地編碼整理數據,分析恙蟲病病例時間、空間分布規律,分析性別、年齡、職業因素等人群特徵。利用SPSS20..0和Excel2010軟體整理數據及製圖,使用Arggis10.0軟體繪製病例分布地圖。

結果

1、基本情況2006-2016年我國共報告恙蟲病病例97775例,其中確診病例、臨床診斷和疑似病例分別為4397、893214057例。臨床診斷病例和疑似病例均依據臨床表現和流行病學史進行診斷,兩者共佔總病例數的95.50%

2006-2016年恙蟲病確診病例比例呈逐年降低趨勢,見圖1。2006-2016年我國共報告恙蟲病死亡病例57例,病死率為0.06%。2010年後死亡病例有增加趨勢。廣東、雲南、福建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廣西)病例分別為28、11、75例,除山東省1例外,其他均發生在長江以南省份。

2、空間分布特徵根據病例住址統計,2006-2016年我國大陸地區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均有恙蟲病病例,病例分布在959個縣(區)(圖2)。部分病例住址和報告地點不一致,不能排除病例報告時填寫的居住地址並非感染時的實際居住地的情況。通過對報告機構地址進行分析,上海市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寧夏)無本地報告病例,住址為兩地的分別為1例和2例,均在外省報告,無法確定該病例是否在兩地感染,兩地既往無本地恙蟲病病例報道[7]。因此,認為除寧夏和上海市,其他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均存在本地病例。

  根據住址統計,報告病例最多的是廣東、雲南、安徽、廣西、江蘇、福建、山東、江西8省(自治區),佔全國總病例數的94.67%。平均報告發病率最高的省份為雲南、廣東、海南、福建和安徽(圖3)

3、時間分布特徵2006-2016年我國恙蟲病發病數呈快速增漲趨勢,2010年後上升趨勢明顯。由220個縣級行政區上升至913個,增加了3.15倍。2016年恙蟲病病例數(22558例)較2006年(1375例)增加了15.41倍(圖4)。2016年我國恙蟲病發病率為1.64/10萬。病例上升速度較快的為廣東、雲南、安徽、福建、廣西、江西、海南、浙江、湖南、北京、陝西和河南12個省份。

  恙蟲病發病高峰期在5-11月,有2個高峰。將四川、重慶、湖北、江西、浙江、西藏及其以南12個省份定義為南方疫區,其他地區為北方疫區。南方疫區全年均有病例報告,發病高峰期在6-10月,1-4月發病數較少。南方疫區各地發病高峰期也不完全相同,海南省以5-12月發病數較多,雲南和四川省均呈單一發病高峰(8月),其他省份呈雙峰分布(710月)。北方疫區發病高峰期在10-11月。由此可見,全國2個發病季節高峰是南、北方兩季節高峰疊加的結果(圖5)。

4、人群分布特徵2006-2016年恙蟲病報告病例中,男、女病例分別佔總病例數的46.73%53.27%,平均年發病率分別為0.59/10萬和0.70/10萬。

  各年齡組病例均可感染恙蟲病,以55~79歲年齡組病例報告發病率最高,兒童報告發病率也較高(圖6)。值得關注的是,0~6歲學齡前兒童較多,佔總病例數的6.90%。西南地區的雲南、四川和貴州省0~6歲兒童病例所佔比例分別為18.87%15.14%14.00%,其他省份均<5.33%

  各種職業中以農民感染恙蟲病病例最多,佔總病例數的72.58%,其次是兒童和學生,共占11.75%,家務和待業者占4.90%(圖7)。學生(含兒童)、家務和待業者中部分居住在農村;因此,農村是恙蟲病的高發地區。農民、家務和待業者中女性病例多於男性,農民病例中男、女性病例分別占42.85%57.15%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