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

味精是調味料的一種,主要成分為谷氨酸鈉。味精的主要作用是增加食品的鮮味,在中國菜里用的最多,也可用於湯和調味汁。

味精是指以糧食為原料經發酵提純的谷氨酸鈉結晶。我國自1965年以來已全部採用糖質或澱粉原料生產谷氨酸,然後經等電點結晶沉澱、離子交換或鋅鹽法精製等方法提取谷氨酸,再經脫色、脫鐵、蒸發、結晶等工序製成谷氨酸鈉結晶。

中文名稱

味精

本質

調味料的一種

作用

增加食品的鮮味,

成分

谷氨酸鈉

拼音

wei jing

筆畫

22

味精是什麼味精的主要成分雞精味精成分味精的作用味精溫度谷氨酸鈉在多少度發生變化谷氨酸鈉鹽味精高溫太太樂

基本簡介

味精是一種家常調味品,它採用麵筋或澱粉用微生物發酵的方法製成。別名又叫:味素、味粉、谷氨酸鈉。 味精又稱味素,是調味料的一種,主要成分為谷氨酸鈉。要注意的是如果在100℃以上的高溫中使用味精,經科學家證明,味精在100℃時加熱半小時,只有0.3%的谷氨酸鈉生成焦谷氨酸鈉,對人體影響甚微。文獻報道,焦谷氨酸鈉對人體無害。還有如果在鹼性環境中,味精會起化學反應產生一種叫谷氨酸二鈉的物質。所以要適當地使用和存放。谷氨酸鈉是一種氨基酸的鈉鹽。是一種無臭無色的晶體,在232°C時解體熔化。谷氨酸鈉的水溶性很好,溶解度為74克谷氨酸鈉。

味精,又名「味之素」,學名「谷氨酸鈉」。成品為白色柱狀結晶體或結晶性粉末,是目前國內外廣泛使用的增鮮調味品之一。其主要成分為谷氨酸和食鹽。 

我們每天吃的食鹽用水沖淡400 倍,已感覺不出鹹味,普通蔗糖用水沖淡200 倍,也感覺不出甜味了,但谷氨酸鈉鹽,用於水稀釋3000倍,仍能感覺到鮮味,因而得名「味精」。 谷氨酸鈉(C5H8NO?Na),又叫麩氨酸鈉。谷氨酸是氨基酸的一種,也是蛋白質的最後分解產物。

其他信息

IUPAC英文名

Sodium (2S)-2-amino-5-hydroxy-5-oxo-pentanoate

CAS號

142-47-2

PubChem 85314

SMILES C(CC(=O)O)C(C(=O)O-)N.[Na+]

化學式

C5H8O4NNa·H2O

摩爾質量

187.13g mol?1

外觀

白色結晶粉末

熔點

225℃

在水中的溶解度

易溶於水

基本成分

谷氨酸鈉是一種氨基酸谷氨酸的鈉鹽。是一種無嗅無色的晶體,在232℃時解體熔化。谷氨酸鈉的水溶性很好,在100毫升水中可以溶解74克谷氨酸鈉。

味精於1909年被日本味之素(味の素)公司所發現並申請專利。純的味精外觀為一種白色晶體狀粉末。當味精溶於水(或唾液)時,它會迅速電離為自由的鈉離子和谷氨酸鹽離子(谷氨酸鹽離子是谷氨酸的陰離子,谷氨酸則是一種天然氨基酸)。要注意的是如果在100℃以上的高溫中使用味精,經科學家證明,味精在100℃時加熱半小時,只有0.3%的谷氨酸鈉生成焦谷氨酸鈉,對人體影響甚微。還有如果在鹼性環境中,味精會起化學反應產生一種叫谷氨酸二鈉的物質。所以要適當地使用和存放。

發展歷程

第一階段:1866年德國人H·Ritthasen(里德豪森)博士從麵筋中分離到氨基酸,他們稱谷氨酸,根據原料定名為麩酸或谷氨酸(因為麵筋是從小麥里提取出來的)。1908年日本東京大學池田菊苗試驗,從海帶中分離到L—谷氨酸結晶體,這個結晶體和從蛋白質水解得到的L—谷氨酸是同樣的物質,而且都是有鮮味的。

第二階段:以麵筋或大豆粕為原料通過用酸水解的方法生產味精,在1965年以前是用這種方法生產的。這個方法消耗大,成本高,勞動強度大,對設備要求高,需耐酸設備。

第三階段:隨著科學的進步及生物技術的發展,使味精生產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自1965年以後我國味精廠都採用以糧食為原料(玉米澱粉、大米、小麥澱粉、甘薯澱粉)通過微生物發酵、提取、精製而得到符合國家標準的谷氨酸鈉,為市場上增加了一種安全又富有營養的調味品,用了它以後使菜肴更加鮮美可口。

營養分析

1. 味精對人體沒有直接的營養價值,但它能增加食品的鮮味,引起人們食慾,有助於提高人體對食物的消化率

2. 味精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鈉還具有治療慢性肝炎、肝昏迷、神經衰弱、癲癇病、胃酸缺乏等病的作用。

【俗名】味素。(C5H8NO4Na)

【性味】性平,味酸。

【功效】滋補,開胃,助消化。

【宜食】適宜神經衰弱、大腦發育不全、精神分裂症患者食用;適宜肝昏迷恢復期、嚴重肝機能不全者食用;適宜胃潰瘍及胃液缺乏者食用;適宜智力不足及腦出血後遺的記憶障礙者食用;適宜癲癇小發作及精神運動性發作者食用;適宜胃納欠佳,食欲不振者食用;適宜在菜或湯將熟時加入食用。

【忌食】加入味精後忌高熱久煮。2007年10月7日CCTV-新聞頻道《每周質量報告》,營養專家吳曉松說:味精主要成份都是谷氨酸鈉,澄清「味精對人體健康絕對沒有任何損害」。

【按語】味精的化學名稱谷氨酸鈉,又叫麩氨酸鈉,是氨基酸的一種,也是蛋白質的最後分解產物。在強鹼溶液中,能生成谷氨酸二鈉,鮮味就沒有了。如果將水溶液加熱到120℃,能使部分谷氨酸鈉失水而生成焦谷氨酸鈉,就更沒有鮮味了。據研究;味精可以增進人們的食慾,提高人體對其他各種食物的吸收能力,對人體有一定的滋補作用。因為味精里含有大量的谷氨酸,是人體所需要的一種氨基酸,96%能被人體吸收,形成人體組織中的蛋白質。它還能與血氨結合,形成對機體無害的谷氨醯胺,解除組織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氨的毒性作用。又能參與腦蛋白質代謝和糖代謝,促進氧化過程,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正常活動起良好的作用。正因如此,有報道用以防止肝昏迷,每服味精3克,1日3次;防治癲癇小發作,成人每日2克,小兒每歲每日服1克,1日3次分服;大腦發育不全,每歲每日服 l~1.5克,1日3次分服。味精是一種廣泛應用的調味品,其攝人體內後可分解成谷氨酸、酪氨酸,對人體健康有益。

選擇方法

(1)選擇味精時,最好能到正規商店(場)、超市購買大型企業生產的名牌產品。

(2)選味精時以選晶體味精最好,因為這樣不易摻假。

(3)在選購味精時,一定要選晶體潔白、均勻、無雜質、流動性好、無結塊,無其他結晶形態顆粒的。

(4)由於味精中含有食鹽,易吸濕結塊,因此在日常貯存時要密封防潮,最好放在乾燥通風的地方。


說到「味精」和「雞精」,總是屬於站在風口浪尖的食物,近幾日,關於味精又有一篇名為《這五樣菜千萬不能放味精,除非你想毒死誰!》的文章,不覺間又將其推向高潮,味精(雞精)真的有這麼可怕?高溫加熱之後真的會產生毒物?謹以此文,和大家聊聊關於味精的「是是非非」。

其中主要在說,味精在加熱的過程中,溫度只要超過100℃,它就會發生變性反應,另外會形成毒性物質「焦谷氨酸鈉」,從而會威脅人體健康。

其實,這又是一則老生常談的問題,說到「味精」,它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經過加熱,當溫度達到120攝氏度時,的確容易轉化為「焦谷氨酸鈉」,但是值得各位注意的是:焦谷氨酸鈉這種物質對於人體並無危害,只是沒有了「鮮味」而已。

一般情況下,當味精的加熱溫度達到270攝氏度的時候味精才會被分解破壞,在一般的食物加熱烹調環境中,您家中使用的味精和雞精相對比較穩定,並不需要擔心會生成有毒物質。

關於「味精」,其實世界各種組織對其做過很多全面並且嚴謹的研究,到目前為止並沒有發現味精的安全性存在問題,也沒有發現它對於人體而言有何危害。

很多人在疑惑關於味精的「動物實驗」,動物實驗的確有個別呈現,在「大劑量」攝入的前提下,對於一些相對特別敏感的白鼠的確可能會產生神經毒性,但是請您注意:拋開劑量談毒性是科學界的最大不負責任行為;如果說想對人體產生類似的效果,所需要的劑量完全是不可能實現的,人體完全不可能完成,正常飲食所添加的量根本不可能滿足,所以,此乃「不靠譜言論」。

味精,都可以吃嗎?

這個在之前也已經有過明確說法,「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專家聯合會」確定並聲明「味精是一種可靠的食品添加劑」;其中除了一周歲以內的嬰兒以外,其餘人群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所以,言說於此,您應該放心,味精是安全的,雞精當然也是安全的;當然,從健康角度來看,建議您生活中要減少和控制味精的食用量,因為味精中含有過量的「鈉離子」,而鈉離子攝入過量會增加高血壓、糖尿病、胃癌以及缺鈣等疾病的患病幾率。

另外,過量的谷氨酸鈉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嬰兒的生長發育,所以才建議一歲以下的嬰兒不可以食用味精和雞精,另外建議母親在母乳餵養時,也要少吃或者最好不吃味精。

味精如何添加更健康?

添加味精時,首先應該儘可能的減少用量,添加量過多,容易對菜肴產生苦澀的味道;另外,添加味精,建議起鍋之後加入,溫度升高90攝氏度左右,相對而言味道更好,吸收程度也會比較完美。

如何挑選可以買到質量更好的味精?

首先,購買味精先認準「QS認證」,購買大型靠譜廠家生產的味精;

其次,買味精請關注「純度」,純度越高質量相對更好;

最後,適當關注味精外觀形態,顆粒需要均勻,晶瑩通透,質量較差的味精通常會有粘連,顏色發暗。

味精和雞精,一種受到熱議的調味品,其實並無危害,無論加熱還是正常食用,建議您科學看待;健康吃味精,還原您的美好生活。


柴米油鹽醬醋茶,雞精、味精、醬油可謂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調味品,有了它們我們的飯菜才更加有味道。但是近些年來,關於調味品的流言蜚語越來越多,我們還能放心吃嗎?

味精、雞精可以放心吃嗎?

網路上流傳說,味精經過高溫加熱,就會產生一種叫做焦谷氨酸鈉的致癌物質,食用後對身體有害,且很難排出體外,真的是這樣嗎?

實際上,這種焦谷氨酸鈉是很多護膚品和營養品中都有的成分,無毒也沒有致癌性,只是鮮味要比谷氨酸鈉差。早在1959年,美國就把味精歸為食品分類中最安全的一類,也是對味精安全性的一種肯定。

但是我要提醒您的是,味精中鈉含量也很高,經常食用還會誘發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種疾病的發生風險,建議每天食用量不超過1.8g。

味精、雞精可以放心吃嗎?

雞精比味精更有營養?

實際上,雞精是一種具有雞肉鮮香風味的複合調味劑,跟雞肉一點關係都沒有,包裝上畫的大母雞隻是一種噱頭罷了,當然也不排除一些高品質的雞精會放入一些雞肉粉或是其他肉粉。

仔細看配料表的人會發現,雞精的主要成分就是味精,然後又添加了食鹽、核苷酸等物質,可以說是味精的升級版,鮮味上比味精更勝一籌,但是二者營養價值相當,多吃都不宜,因為同樣屬於高鈉食品。


味精雞精要合理使用 ,味精是一種增鮮味的調料,炒菜、做餡、拌冷盤、做湯等都可使用。但如果不遵守使用規則,不僅達不到理想的調味效果,甚至會產生副作用,所以在烹飪當中使用味精要注意:1.不要在滾燙的鍋中加入,而要在菜肴快出鍋時加入。因為谷氨酸鈉在溫度高於120℃時,會變為焦點谷氨酸鈉,食後對人體有害,且難以排出體外。2.不宜在酸性食物中添加味精,如糖醋魚、糖醋裡脊等。味精呈鹼性,在酸性食物中添加會引起化學反應,使菜肴走味。3.在含有鹼性的原料中不宜使用味精,味精遇鹼會化合成谷氨酸二鈉,會產生氨水臭味, 使鮮味降低,甚至失去其鮮味。4.注意鹹淡程度。如果太咸,味精就可能吃不出鮮味,食鹽與味精的比例在3:1或4:1範圍內,即可達到圓潤柔和的口味,作涼拌菜時宜先溶解後再加入。因為味精的溶解溫度為85℃,低於此溫度,味精難以分解。5.高湯、雞肉、雞蛋、水產制出的菜肴中不用再放味精。6.孕婦及嬰幼兒不宜吃味精,因為味精可能會引起胎兒缺陷;老人和兒童也不宜多食。患有高血壓的人如果食用味精過多,會使血壓更高。所以,高血壓患者不但要限制食鹽的攝入量,而且還要嚴格控制味精的攝入。

從衛生角度講,雞精對人體是無毒無害的,雞精在烹飪過程中,對使用它的條件,較味精要寬鬆許多。雞精可以用於任何味精的使用場合,適量加入到菜肴、湯、麵食中,均有較好的增鮮作用,尤其是在湯中火鍋中加入雞精熬制,其香氣、滋味相互適應,令人食慾大開。

但在烹調時,如果加入過多雞精,則會破壞菜肴原有的味道而影響口味。雞精在使用中也要注意以下幾點:1.雞精中含有10%左右的鹽,所以食物在加雞精前加鹽要適量。2.雞精含核苷酸,它的代謝產物就是尿酸,所以患痛風者應適量減少對其的攝入;3.雞精溶解性較味精差,如在湯水中使用時,應先經溶解後再使用,只有這樣才能被味覺細胞更好地感知;4.雞精中含有鹽,且吸濕性強,用後要注意密封,否則富含營養的雞精會生長大量微生物而污染食物。

味精和雞精,一個是只含有單一的氨基酸谷氨酸鈉的調味品,一個是從雞肉里提取的混合有多種氨基酸的調味品,兩者一般都可放心食用。但需掌握的原則是,都不要過量食用,因為大家在享受美味的同時,不能忽視健康。


可以放心食用,雖然雞精和味精都屬於食品添加劑,但國家並未規定使用量,這就說明是安全的。就食品調味而言還是少放為好,因為加多了就變成覆香類食品,(就是掩蓋了食材本身的味道),建議少放、適量、增加食材味道即可。


味精是安全的,雞精當然也是安全的。當然,從健康角度來看,建議您生活中要減少和控制味精的食用量,因為味精中含有過量的「鈉離子」,而鈉離子攝入過量會增加高血壓、糖尿病、胃癌以及缺鈣等疾病的患病幾率。

有用請給好評並點贊,謝謝


首先我們了解下味精雞精之作用,提提鮮,提味增加食慾,使味覺滿足。不失是一類偉大的發明。 但是根據其成分,谷氨酸鈉佔有很大百分比,這使我們過量沒節制的食用後患一些慢性病的風險增加,但是國家食品安全部門沒有明確的條款限制食用,所以再一定的用量範圍內應該沒有多大問題,所以不要一涉及到這類的食品問題大家就惶恐不安


味精雞精不可過多食用,在炒菜或是做湯時出鍋前才能放。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