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野雞脖子」和「希特勒拉鏈」對射十分鐘,這兩款重機槍的性能差距立現,可惜日本人和德軍打不起來。無妨,他們在兩個戰場有個共同的敵人,美軍的勃朗寧50口徑重機槍都跟曾經他們過招,其結果是九二式重機槍被美軍火力完全碾壓,而MG42讓歐洲戰場上的美國大兵「毛骨悚然」,如此結論就清楚了吧?

要注意MG42是「通用機槍」,我們經常看見德軍扛著兩腳架MG42的照片,那是作為輕機槍使用的時候,此狀態下與九二式重機槍比較不太合適,MG42安裝三角可調支架時才是重機槍範疇,如此穩定性和火力持續性更佳。

整個二戰期間,德國共產生了70萬挺MG42,而日本僅僅造出了45000挺九二重機,用金屬衝壓工藝生產的MG42節省材料、成本和工時,對於同樣資源匱乏的兩個國家來說,僅此一點德國人就遙遙領先。

射速

德軍MG42機槍的理論射速是每分鐘1200發--1500發,而機槍射速超過每分鐘1000發以後,人是無法分辨單發槍聲的,MG42射擊的聲音不是「噠噠噠」而是「嗤嗤嗤」,盟軍士兵因此形容它特象撕開亞麻布的聲音。MG42使用的是300發的鏈式彈箱,同樣保持點射的話,火力持續性顯然更好,射手每次扣動一下扳機的短點射,就可以射出12到15發子彈,這是非常恐怖的。

九二式重機槍的射速450發/分,連MG42的一半都不到,同時九二重機用的是30發銅彈板,需要副射手不停的喂上彈板,「野雞脖子」是中國抗日軍民的俗稱,而太平洋戰場上美軍稱其為「啄木鳥」,顯然是有清晰的射擊節奏的,射速自然不及MG42機槍。

射程

MG42機槍作為輕機槍使用時,有效射程約為800米,而作重機槍使用時,其有效射程達到了1000米。九二重機槍有效射程800米,這200米的差距看起來不大,在戰場上就是致命的,它甚至無法壓制有效射程1000米、射速每分鐘600發的民二四式,更別提美軍1800米的勃郎寧M2了。

彈藥

九二重機實際是鬼子在「三年式重機槍」的基礎上改進的,三年式的口徑跟三八大蓋、歪把子一樣都是6.5毫米,「九一八事變」後在東北戰場上,日軍痛感三年式的火力和威力不足,才於1932年升級出7.7毫米口徑的「九二式」重機槍。而MG42的子彈是7.92毫米的毛瑟通用彈,威力與國軍的民二四重機槍持平。

在實戰中已經證明,單單是輕武器對射的話,九二式根本不是民二四式的對手,抗日軍隊的機槍陣地其實吃虧在鬼子的步兵炮、迫擊炮和擲彈筒手裡,而不是敵人的重機槍。

抗戰勝利後國共雙方都接收了不少九二重機,為了適應當時中國普遍使用的毛瑟98子彈,曾經把相當一部分機槍改成了7.92毫米口徑,並在槍口部刻上「改七九」字樣用於識別,威力才有所提高,一直到抗美援朝還有使用這種「改七九」重機槍。

重量

九二式重機槍的空槍重27.6公斤,槍架重27.7公斤(比槍都沉),全重55.3公斤,這110多斤的份量在戰場機動時,需要四個鬼子兵抬著才行。而MG42空槍僅僅11公斤,一個身高馬大的德國兵拎著就走了,最多再有一位扛起可摺疊的三角架,因此九二重機與之相比實在是太奔重了,不利於戰場上靈活移動射擊位置。

日軍的九二重機分隊(班)需要由11個人組成,一個軍曹或曹長帶著10個兵和兩匹馬,才能完成重機槍的行軍和機動。而42機槍作為重機槍使用時,僅需要四個人的機槍小組,其中一個還是觀測手,如果作為輕機槍,僅需標配三人,其實兩個人也能打的很熱鬧。

可以說,九二式重機槍作為東亞戰場上的步兵武器,與歐洲工業國家對決時裝備的MG42根本不在同一水平線上,若非中國軍隊嚴重缺乏炮兵和步兵支援火力,九二式重機槍根本不足為慮。而二戰日本陸軍的戰術思想,也決定著它的步兵武器不可能有MG42那樣的高射速,子彈實在供不起。

據傳戰爭末期日本得到了德國贈予的MG42圖紙,但根本不在他們換裝的考慮之內,理念差距太大了。


你好我是迷彩派,這個問題由我來回答。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日本九二重機槍跟德國MG-42機槍根本就沒有可比性。為啥呢?因為不論從哪個方面性能來說,MG-42機槍都要遠高於九二重機槍。MG-42機槍。當年可是讓不少美軍士兵膽寒的武器,也是二戰期間非常有名的一款機槍之一。而九二重機槍跟它比,連孫子都不是。

當時九二重機槍有效射程是800米,而MG-42則能夠達到1000米。而且MG-42機槍採用了當時世界先進的金屬衝壓工藝,非常方面大規模生產,並且成本也不高。而九二重機槍,光看造型就知道在這方面肯定不如MG-42。而且一挺九二重機槍全種55公斤,使用的時候最少得10個人伺候。而MG-42機槍則可以根據不同的使用環境轉變為輕型或者重型兩種方式,最重也不過九二重機槍的一半重量。而且該槍在重機槍的情況下,只需要三個人就可以進行戰鬥。

至於火力持續性和穩定性那就更別提,MG-42機槍每分鐘1200發的射速,是當時世界上射速最快的機槍。而且由於是彈鏈供彈,所以火力持續性也非常好。而九二重機槍因為那種怪異的彈板供彈方式,所以不但可靠性差,也難以保證火力的持續性和壓制性。據悉在太平洋戰場上,美軍只需要兩到三隻M1伽南德步槍就可對九二重機槍進行壓制。


大家好,我是老霍,一個水平不高的軍迷。

92式和MG42一較高下,這就好比讓一個有哮喘病的胖老頭,拳台跟泰森PK!

老套路,我們先看參數,再看戰績,最後說特點。

92式重量為空槍27.6 公斤,槍架27.7 公斤,合55.3 公斤,使用30發彈板供彈,口徑7.7毫米,槍口初速730米每秒,有限射程800米,理論射速450發每分鐘,戰鬥射速200每分鐘左右。為解決散熱問題,92式採用巨大的散熱片,導致特別重。

在日軍裝備序列中,隨著二戰結束,日本投降,92式就停產了,後來再也沒有恢復生產。總產量4.5萬挺。實戰當中,貫徹了日軍的傳統,精確射擊理念,射速雖然不高,但是打的很准,如此一來,作為重機槍的壓製作用就因為射速太低而被限制了。和歪把子的理念差不多,只要不停的插入彈板,就可以實現無限火力!

92式的重心低,自重大,可以說射擊起來很穩,但是太重了,轉移陣地很困難,機動性差,一個人根本抱不走!而且不方便換槍管。機槍連續射擊,槍管會過熱,如果不及時散熱或者更換槍管,會出現精度受影響,甚至炸膛!所以92式只能打一會,歇一會。採用30發彈板供彈,想法很好,但是現實很殘酷,供彈機構複雜,經常卡殼,所以全世界的軍迷和士兵,對92式的評價普遍不高。盟軍士兵給92式起外號,啄木鳥!

再來看MG42。MG42可以說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機槍,它開創了通用機槍概念,就是既可以使用兩腳架,做輕機槍,也可以使用三腳架,做重機槍!口徑7.92,可以使用75發彈鼓或者300發彈箱。理論射速1500發每分鐘,戰鬥射速超過600發每分鐘。就算輕輕扣一下扳機,就是一個10發點射,火力密集程度非常可怕!二戰期間,MG42生產了超過70萬挺,也有說100萬挺的。空槍重11.57公斤,可以快速更換槍管,射程1000米。

在二戰中,MG42是德軍火力核心,大名鼎鼎的98k,在MG42面前,也只能是配角!盟軍士兵把MG42稱為希特勒的電鋸,撕布機,骨鋸。那種極為特殊的槍聲,是盟軍士兵的噩夢!

MG42製造工時少,價格便宜,可靠耐用,射速高,重量輕,可以快速更換槍管,被稱為二戰最優秀的機槍!

其實講到這裡,這場PK已經很明顯了!

機槍的作用,就是壓制,向敵軍潑灑彈藥,精確射擊是普通步槍的事,因此射速高,火力持續性好,可靠耐用才是最重要的!MG42的親兒子MG3,也只是把7.92子彈換成北約標準7.62子彈而已,而且MG3在21世紀,還有十幾個國家在使用!只不過因為射速太高,MG42的消耗也是驚人的,給後勤帶來了很大壓力。

綜上所述,這是一場一邊倒的競賽,MG42完勝92式!


肯定是日軍的92式更歷害了,不然中國士兵的捷克式會被MG42打的潰不成軍,中國早成日本的殖民地了。

日本92式重機槍師承法國司開奇,二戰法國陸軍被裝備MG42的爸爸MG32打的落花流水,屁滾尿流,四十二天就投降了,丟了歐州第一陸軍的臉。

如果當初德國也裝備日本92式重機槍,德國的「閃電戰」就發揮不了作用,步兵就無法為裝甲師提供火力掩護了,因為日本92式重機槍太重了,德軍士兵體力根本跟不上裝甲師的快節奏,走不了十里就會被累趴下,馬也吃不消,德國也就不敢發動二戰了,世界也就和平了。

日本92式重機槍最大的優點就是節約子彈,適合打弱後國家,能跟對手耗,耗到你沒子彈為止,然後步兵再上去拼刺刀。

可是弱點也很大,不能跟比日本有錢的回家比,特別是美國這種財大氣粗的比,92式重機槍還沒打完30發子彈時,30發美軍炮彈就飛過來了,人跑都來不及,更不用說帶著92式重機槍跑了。

日本92式重機槍還有一個優點,就是能鍛練人,要十一個人伺候他,個個都會被逼成了抬驕高手,對以後就業有好處

中國軍人要感謝開發出92式重機槍的日本設計師,將重機槍打造成藝術品,在上面雕菊花纏繃帶,日本人抬著它,就向抬著天皇老子出遊,大老遠就看見了,就差鳴鑼開道了。

如果日本人都用MG42通用機槍,也沒中國機步什麼事了,都不敢對射了。


機槍,雖然叫槍,感覺不太起眼,跟飛機大炮坦克比,似乎弱了很大一截,實際上這玩意也是一個國家的軍工水平的一個標代表性產品。

你國家的軍工水平有多高,機槍水平就有多高。

二戰時,德國和日本的軍工水平差多少,MG42和92式的能力就差多少。德國的坦克和日本的坦克差距有多大,MG42和92式的差距就有多大。

實際上這兩款機槍根本就沒有可比性。92式也就是放在亞洲,欺負落後的中國還可以。要是德國的設計師拿出92式這麼個東西交到部隊,估計會被德國兵綁到樹上當靶子......

92式叫重機槍。MG42叫通用機槍。什麼叫通用機槍?其實就是輕重兩用機槍。輕機槍、重機槍,雖然都叫機槍,但這是完完全全不同的兩種武器。重機槍是適用於防禦作戰的武器,輕機槍是適合進攻的武器。

92式是一款防禦型機槍,而MG42屬於攻防兼備型機槍,在設計的理念上,德國人就甩了日本人幾條街。

92式、馬克沁這些重機槍,雖然叫槍,但它們享受的是炮的待遇。伺候一挺標準的重機槍基本上要一個班的人。行軍的過程中,算上三腳架,至少要四個人抬。長途行軍還需要騾馬,推車。

重機槍以火力猛著稱,但火力猛的另一面就是彈藥消耗量太大,上了戰場十分鐘子彈打光了,也不行。要想保持火力的持續性,就得需要大量的彈藥支撐。而攜帶這些子彈也需要幾個人。在戰鬥中,還需要有人不斷的把子彈送上來。

備用槍管,構築陣地的鏟、鎬,這些也需要有人攜帶。

所以92式這類重機槍在使用上非常的麻煩。首先得選好位置,然後挖壕溝,建掩體,構築機槍陣地。把槍架起來,周圍還得有普通的步兵掩護。或者是架在碉堡、永久工事裡面。

把重機槍架穩了,子彈備的足足的,工事掩體修的很堅固,再有其他武器的保護。這時候敵人衝上來,它一頓噠噠噠......殺傷力非常恐怖。可一旦進入衝鋒模式它就麻煩了。你得幾個人扛著它跑,後面還得跟著十個八個拎子彈的。跑到地方再把槍架起來。首先這很慢,其次在行進的過程中,也很難選到適合架槍的位置,再加上這一票人目標也很明顯,笨重,非常容易被重點照顧。

而MG42一方面它完全可以當92式來使用。裝上三腳架,進入重型狀態。選位置,挖戰壕,修工事,構築機槍陣地。也可以架在碉堡、工事里,子彈備的足足的,進行防禦作戰。

最常見的鏡頭就是諾曼底海灘,德軍碉堡里的MG42,火力非常的兇殘。

另一方面,MG42也可以不要三腳架,只用兩腳架,當輕機槍使用。在輕機槍的狀態下,只需要兩個人就可以操作這挺機槍。所以關於MG42我們還能看到很多熟悉的鏡頭,一名機槍手拎著MG42,旁邊跟著一名彈藥手,兩個人跑到位置,卧倒,立即開火。

這樣,MG42就可以跟隨普通的步兵衝鋒,提供火力支援。它跟上來,一通掃射,壓的敵人抬不起頭,自己的步兵順勢就衝上去,一通衝鋒槍手榴彈,消滅敵人,然後立即起來,拎著槍,跑向下一個陣地,繼續作戰。

這一點是92式無法做到的。

而機關槍、衝鋒槍、手榴彈,就是當年德軍橫掃歐洲,打巷戰的金不換組合。

在二戰中,日本還有一款比較有名的機槍:99式輕機槍。

防禦作戰中,以92式為主力。進攻中,99式輕機槍則是主力。德國的MG42屬於一槍頂兩槍。裝上三腳架,相當於92的作用,用兩腳架,相等於99。只不過是進入重機槍狀態下,它比92狠,在輕機槍狀態下,它也比99猛。

MG42在兩腳架狀態下,比99式輕機槍還要略微輕一點。

92式是日本產的機槍,它的先進也僅限於當時重工業還極度落後的亞洲。也就是李雲龍能把它當成寶貝。而MG42是德國的精品武器,在美蘇英法這樣的工業強國的軍隊里,都找不到能和它匹敵的機槍。92式是亞洲領先,MG42是世界第一。

MG42性能極其強悍,但它還是一款「廉價」武器,製造工藝簡單,成本低,非常便於大規模生產,二戰中MG42總共生產了100萬挺。92式工藝複雜,笨重,製造成本高,和99式輕機槍加一起,總共才10萬挺。

德國的槍械設計師是設計了一款:性能非常強悍的機槍,而且這款機槍還非常的簡單輕便,價格還便宜。日本的設計師拿出來的是:性能落後,還非常複雜笨重,造價還高。

從照片上我們也能看出來,MG42要比92式苗條很多。

這就是設計師在境界、理念、思想上的差距。

所以,對比這兩款機槍,我們不僅僅要看:

射速:MG42每分鐘1200發,92式每分鐘450發。

射程:MG42是1200米,92式是800米。

槍身重量:MG42是11公斤,92式27.6公斤。

......

也要看MG42的精度、可靠性遠遠高於92式。

更要看100萬挺和4萬5千挺,在產量上的差距。產量上的差距,既有生產力的原因,更有設計師能力的原因。如果日本設計師能拿出跟MG42類似的產品,生產30萬挺,還是很要命的。


92式重機槍代表的設計水平,設計理念,工藝水平,以及基礎工業能力和MG42差了十萬八千里。在通用機槍上,德國率先在輕重機槍的基礎上搞出來一個MG34通用機槍(MG42前型);重量輕,射速高,這是很了不起的。戰場綜合表現看MG42可以甩92式10條街。MG42既可以當班用輕機槍,也可以當連排重機槍,92式這個大鐵疙瘩根本比不了;但唯獨有一點,論遠距離精準度,MG42還是太飄了,比不了92式。這也是當時通用機槍的一個尷尬:無法真正地取代重機槍。

92式和MG42

92式適合比對的應該是勃朗寧M1919A4,哈奇開斯M1914,郭留諾夫,以及馬克沁08/民24式這類的重機槍。92式本身是法國哈奇開斯M1914重機槍的山寨版,屬於一種氣冷式重機槍,但使用的是日本自己的7.7mm機槍彈;在M1914的基礎上增重了27公斤,這部分增重主要是用於加厚槍管以延長使用壽命和增加散熱片達到空氣散熱的目的。全槍帶三腳架重55.3公斤,機動能力較差,只能專門配發給機槍中隊使用。作為一款重機槍,這樣的重量也明顯偏重了,同樣是氣冷重機槍,勃朗寧M1919A4帶三腳架才重20.86kg,差距太明顯。92式的理論射速是450發/分,實際射速才180發/分,壓制能力差的很,在中國戰場都被射速600發,用帆布彈鏈供彈的民24式射爆了。這主要是因為92式用的還是30發的彈板,打起來需要頻繁換彈,火力持續性遠不如其他重機槍。唯一一點優點就是精度高,當年試射的時候,200米上靶率70%(估計是單發射擊模式)。

相比之下MG42可就牛的多了。MG42重量很輕,帶三腳架的時候也才重32公斤,機槍小組只需要射手,彈藥兵和觀察兵組成;當成輕機槍用的時候,可以由一個步兵班攜帶機動。MG42沒有採用重槍管,而是攜帶有可替換槍管,戰場上打廢了直接換就是,這一點和輕機槍一致;雖然是氣冷槍,但是MG42射速高達1200發/分,並且沒有單發射擊模式,只有全自動射擊模式。高射速和氣冷散熱很容易帶來槍管過溫的問題,所以在使用手冊中也明令禁止將標準250發彈鏈一次打完;如果是50發彈鏈,一分鐘之內不得超過七條的射擊,以免槍管壽命大幅簡短,且減少槍管過熱卡彈的發生;MG42優異的通用性和恐怖的壓制火力都是當年盟軍的噩夢,所以可惜了,國民政府當年搞德械化,但是MG34沒搞到,MG42等不到,不然小鬼子還得多吃點苦頭。

由於採用槍口助退器,使得MG42射速異常地高

MG42由於射速高,可靠性好,在西線戰場上經常把盟軍打的抬不起頭來。本著打不過就加入的原則,一向不重視機槍射速的美國也開始「真香」了,搞出了一個除口徑不一樣,其他完全山寨MG42的T24通用機槍。

美國的T24通用機槍,基本上就是MG42的山寨版


雖然二者身處兩個不同的戰場沒有機會交手,可是並不妨礙我們通過他們的戰績以及性能分析出二者究竟孰高孰低。

在出名度上日軍的92式重機槍根本比不過德軍MG42通用機槍,後者可是二戰中最出名的一把機槍,不知道多少士兵葬身在他的轟鳴聲之下,因此它有一個特別的稱號「希特勒電鋸」。

德軍因為受約於一戰《凡爾賽條約》的影響,水冷式的馬克沁機槍不再被允許製造,因此MG34通用機槍問世,這款機槍換上兩腳架可以當成快速移動的輕機槍使用,加裝三腳架可以充當重型機槍,甚至放在裝甲車上還可以充當車載機槍。此外在供彈上是採用彈鼓和彈鏈雙供彈,最大程度的保障了火力的持續性輸出。這架機槍不僅可以對地甚至還能對空——兩挺機槍聯裝可以組成火力強大的防空武器。

隨著後來德國資源的緊張,MG34的升級版MG42出現了,MG42採用金屬衝壓工藝,不僅節省了材料等成本,而且還縮短了工時。而在盟軍看來卻是德國物資山窮水盡的一種表現,放著好好的MG34不用去製造MG42。

可結果卻打臉了盟軍,MG42性能一點都不差,不僅可以適應零下四十度的天氣,就連三四十度的沙漠戰場也不在話下,戰場上的適應能力極佳。MG42在二戰一共生產了70萬挺,而日軍的九二式重機槍才堪堪生產了45000挺。僅從數量上,德軍就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

MG42特別輕便,空槍狀態下僅重11公斤左右,一個身體稍微強壯一點的士兵就可以提著他走,再加上德軍還有機槍小組,如果是重機槍小組僅需配置四個人足以,一個提槍,一個扛支架,另外兩個背點彈藥就足夠。而如果是輕機槍小組,則更容易,三個人的小組就足矣。

MG42在理論上可以達到每分鐘1200到1500發左右的射速。因為高速射擊的聲音實在太像電鋸,因此盟軍士兵形象的稱它為「希特勒電鋸」。見證過MG42恐怖威力的士兵只要再次聽見那恐怖的撕拉聲就會被嚇得膽戰心驚,彷彿看見了死神的鐮刀。

高射速意味著高消耗,所以機槍手都養成了點射的習慣,就算這樣,每一次點射也能輕鬆射出12發左右的子彈。誰要是被這麼多的7.92毫米子彈點中基本上就斷絕了生還的可能。除了高射速以外,射程方面也是相當不錯,作為輕機槍射程可以達到800米,而作為重機槍使用時則可以達到1000米左右。

強大的火力支持,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傷槍械。就說槍管,在高速的射擊狀態下就容易發熱,基本上每300發左右就得更換一次槍管,而在極寒的天氣下則可以達到600發左右(氣冷式工作原理),一個熟練的德軍士兵在幾秒之內就足以更換槍管。而日軍92式重機槍則是為了提高火力的持續性在槍管位置加裝了多塊散熱片,這就加重了槍械的重量。

簡單說了一下MG42現在再來說一下日軍的92式重機槍。92式機槍射速理論上是每分鐘450發子彈,實際只能每分鐘發射180發。92式採用了30發的銅彈板供彈,子彈口徑為7.7毫米,射程為800米。這種供彈設計實在是因為日軍經不起如此大規模揮霍子彈導致的結果,而且日軍過分追求精準度,這就喪失了機槍強大火力支援的特點。因為在戰鬥中更換子彈過於頻繁,導致機槍聲斷斷續續因此被國軍形象的稱為「野雞脖子」。如果日軍不是擁有步兵炮、擲彈筒、迫擊炮等重火力壓制我方部隊。僅拼輕武器的話,憑藉國軍民二四式機槍就可以壓制九二式機槍(民二四式射程可以達到1000米,射速可以達到600發每分鐘,口徑為7.92毫米)。

拋開日軍92式機槍別的不說,光重量就夠嗆。光槍凈重27.6公斤,再加上槍架的27.7公斤,一共達到了55.3公斤。本就身材矮小的日本人提著這麼重的武器更是行走不便,幾乎需要十一個人才能完成重機槍的軍事行動,與德軍機槍小組相比太過耗費人力。所以不論從設計還是性能上都是MG42完勝。


德國的MG42通用機槍被輕兵器設計家譽為:最短的時間、最低的成本、但是最出色的武器!美國陸軍/陸戰隊連隊二戰期間沒有懼怕過任何日本陸戰武器,但只要是聽見「希特勒電鋸」撕扯油布的聲音就會心驚肉跳!這說明MG42是一種非常強大的武器!

MG42被稱作「通用機槍」,也就是說它裝兩腳架就是輕機槍跟隨班排小隊進行火力支援;如果安裝三腳架就是重機槍,成為營連級所屬裝備,可以進行600~800米火力壓制!甚至安裝上專用的對空射擊穩定架就成了「高射機槍」,打擊低空飛行的飛機…總之,它似乎啥活都能幹。

MG42輕機槍狀態下使用75 發彈鼓供彈跟隨班排作戰,也可以使用300發彈箱供彈進行火力支援,兩種供彈方式的便捷性和快速性,要大大好於「九二式」重機槍的30發彈板供彈方式!

總之,MG42性能在二戰期間威力僅次於美蘇的M2/德什卡兩型12.7毫米口徑重機槍,但是機動性和戰場實用性卻超過了這兩型重機槍,畢竟槍的總重量在哪擺著,而7.92毫米子彈在威力上要好於7.62/7.7這兩種口徑。

更有一個事情要體現出MG42設計的巧妙,那就是更換槍管,機槍作為一種支援武器,在高速射擊的同時槍管所經受的熱量是很大的,發射葯的熱量和子彈摩擦的熱量會使槍管在發射100發之後就需要更換或者停止射擊進行冷卻,早年間馬克沁使用的是水冷方式,但水冷需要在槍管外面包裹一個水箱,而且在嚴寒的環境下水箱會結冰的,只得在戰鬥前加水…這是一項延誤戰機的工作…而MG42在100~150發之後採取的是更換槍管的方式圖片上描繪的就是怎樣給它更換槍管的過程,由於槍管炙熱需要使用「石棉布」…更換一個槍管熟練的士兵只需幾秒鐘時間,不會影響到火力支援,這種先進的設計理念現在仍然在沿用。鬼子的「九二式」重機槍,出現在絕大多數的抗戰題材的影視劇當中,與「三八槍」、「歪把子」、共同組成的侵華日軍的醜陋形象!

「九二式重機槍」是依據一戰時法國哈奇開斯機槍研製的,為了提高火力持續性在槍管位置安裝了多塊大型散熱片,用以降低射擊時槍管所經受的高溫,這一貌似巧妙的設計使得「九二式重機槍」的重量大增,僅槍身就達到27.6公斤,再加上槍架27.7公斤總重超過了55公斤,二戰期間的日本兵平均身高1.51米左右,體重在52~60公斤…而「九二式重機槍」這個重量顯然是人力難以背負機動的!所以,「九二式重機槍」需要一個組(班)11人(軍曹一人,士兵10)外加兩匹役馬組成,這樣一個人數較低的班組顯然是大大的減慢的機動性能…所以 「九二式重機槍」是一種笨重的裝備,機動性要遠低於MG42的3~4人都重機槍狀態,而且二戰期間日寇的機械化水平也低於納粹軍,在營連分隊重機槍火力支援上要差於德軍。

「九二式重機槍」的硬質供彈板,日寇認為彈箱彈鏈供彈方式會出現較高的故障率,會出現卡死的現象,並且鋼質彈鏈在射擊後變得散碎不好收拾回收困難,日本這種資源貧乏的國家不允許出現這樣的浪費…還是硬直板供彈「科學」。

「九二式重機槍」的口徑為7.7㎜,威力和精度上還算滿意,500米距離射擊子彈散布較小,但是與MG42機槍的7.92×57㎜子彈相比總體性能還是要差一截,並且德軍當時的步機槍做到了子彈通用,這樣的話MG42就會有更高的火力持續性和400~800米的機槍火力覆蓋。

總之,MG42似乎是超當時設計的先進武器,戰後它的7.62口徑型仍然在多個國家服役,這距離它誕生都已經70多年了!這體現了該槍的超前設計理念,而「九二式重機槍」,由於根底就是一戰時期的武器,二戰期間由於設計複雜、所需加工工時較長,日本也提供不出太多的鋼鐵…它僅僅生產了4.5萬挺數量遠遠不及MG42機槍!加之,操作、運輸、維護保養所佔用的編製過多 …等不可克服的弊端,戰後就被永久性淘汰了!

通過粗略的對比兩型機槍後,就會明白MG42是經典武器,「九二式重機槍」也就在亞洲戰場上對農業國軍隊還湊合(性能不如「民二四」重機槍),拿到世界水平來說它就是非常落後的裝備。


92式重機槍,源自法國的哈奇開斯機槍為藍本重新研發,最主要是加上了散熱片,所以有更久的持續射擊能力,是二戰時期,日本陸軍的制式裝備。

全槍長1.16米,空槍重27.6公斤,槍架27.7公斤,口徑為7.7毫米,初速每秒732米,有效射程800米,採用30發保彈板供彈。

整個二戰時期,日軍在國內戰場投入了3萬餘挺92式重機槍,但7.7毫米子彈,卻存在通用性差,子彈威力略顯不足的弊端。

一挺92式重機槍,需要20餘人侍候,包括1名士官、10名士兵、2匹馬的機槍分隊,以及1名士官、10名士兵、8匹馬的彈藥分隊。

機槍分隊,由4名士兵負責扛機槍,4名彈藥手各運輸個4個甲彈藥箱,每個22公斤重的彈藥箱內存有540發子彈,共2160發子彈;還有2名彈藥手背運2個20公斤的乙道具箱和預備槍管。

乙道具箱內置潤滑油,用於30發保彈板的潤滑,以及矯正、拆卸保彈板的工具,槍管通條、擊針,易損零件等。

MG-42,是德國軍工天才的發明,架上兩腳架時,就是一挺輕機槍,有效射程800米;架到三角架上,就成了有效射程1000米名副其實的重機槍,所以此槍被命名為通用機槍。

採用槍管短後坐式原理的MG-42,槍長1.22米,槍重含兩腳架時重11.05公斤,口徑7.92毫米,初速每秒755米,採用50-300發彈鏈供彈,理論射速達到了驚人的每分鐘1500發,戰鬥射速也有每分鐘1000發以上,讓盟軍士兵吃足了苦頭,所以有了非常有名的「希特勒電鋸」綽號。

無論是從槍重、射速、精度、彈丸殺傷力、戰場上的知名度,日本軍隊裝備的92式重機槍,都是無法和德國軍隊MG-42同用機槍相提並論,兩者不在一個檔次上。

且在戰場使用上,92式重機槍需要將近10人侍候,由於重達55餘公斤,所以戰術靈活性較差,不便在戰場上機動。

而MG-42隻需3人戰鬥小組,就可以展開戰鬥了,包括1名持望遠鏡的戰場觀察員,事實上也是射擊指揮員,1名通用機槍射手,1名供應彈藥的通用機槍副射手。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布。


這是兩種戰術思想的武器。德軍MG通用機槍是設計思想更加先進,是一種高射速進攻型機槍。既可以當做輕機槍,也可以安裝腳架當做重機槍射擊。

而日軍92式重機槍是基於陣地戰思想設計出來的,需要固定陣地,需要副射手不斷更換30發子彈彈板供彈,以保持持續射擊。德軍MG42通用機槍無論生產簡易性,還是機動能力,火力壓制能力都超過了92式重機槍。

但是,92式重機槍卻符合了日軍的戰術思路。首先,30發彈板比較節約子彈。機槍手不會因為戰場緊張,一下子就打光1個200發子彈的彈鏈。符合了日軍節約子彈的思路。另外,92式的槍架沉重,穩定性很好,還安裝了瞄準鏡,適合進行高精度點射。

日軍重機槍是極少掃射的,基本都是通過瞄準鏡或者槍械瞄準系統,進行瞄準情況下的點射。簡單說92式重機槍是塹壕步兵戰的產物,而MG-42通用機槍是閃電戰,高縱深進攻和機動防禦的產物,

德軍要的是在突破口使用高射速機槍全速壓制兩側的對方步兵和火力點,掩護裝甲部隊高速前進,不受干擾。而日軍的92式重機槍是步兵中隊擺開陣勢以後,作為骨幹火力壓制正面對手,掩護步兵小隊和步兵中隊衝鋒的。

從根本上來說MG42通用機槍更加符合現代戰爭思想,美國,蘇聯等國都在戰後研發和生產了自己的通用機槍。包括日軍自己在戰後都開始裝備美國生產的通用機槍。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