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遇到過牙齦出血的情況,比如刷牙時出血、吃蘋果出血,甚至吸吮一下牙齦就會出血。大家好像也都多多少少有自己處理牙齦出血的經驗。根據大家理解的牙齦出血的病因,以及大家熟悉的相應的處理方式,治療牙齦出血大致有幾個派別。

上火派

比如,一些人認為自己上火導致了牙齦出血,於是進行"降火"。降火的方式有很多種,食療可以吃苦瓜、喝涼茶、喝綠豆粥等,吃藥呢可以吃牛黃解毒丸。

維生素派

一些人認為牙齦出血是自己缺少維生素,平時吃水果蔬菜太少了。那就多吃點含維生素的蔬菜水果,再不濟可以吃維生素片。

牙膏派

還有一些人相對「科學」,對牙膏的選用上會下一點功夫。挑選一隻止血護齦的牙膏,三七、雲南白藥等中草藥牙膏似乎效果好且沒有副作用。效果不理想時還可以加上漱口水。

各種偏方也許可以掩蓋出血癥狀,表面上「治癒」了牙齦出血,但並沒有徹底去除病因。引起牙齦出血的疾病反而暗地裡越來越嚴重。

很少有人發現牙齦出血,會立刻著急去找醫生的!為什麼牙齦出血不會引起大家的重視?因為牙齦出血一般都不伴有身體不適的癥狀。不疼不癢,還一樣的吃嘛嘛香。

實際上呢,牙齦出血是一個健康風險信號。

80%左右的牙齦出血提示我們,牙齒局部的健康受到了威脅。牙齒表面的菌斑、牙石,誘發了牙齦炎、牙周炎,造成牙齦的紅腫出血,牙齦萎縮,牙槽骨吸收,牙齒鬆動脫落。

還有20%左右的牙齦出血,提示我們的身體可能有了系統性疾病。比如白血病、血友病、血小板減少等血液性疾病,高血壓等心血管系統疾病,肝炎、肝硬化等引起的凝血異常。這些系統性疾病都可能導致相對嚴重的牙齦出血。

牙齦出血不能自己在家裡摸索各種偏方,而是需要及早就診,對症下藥。

首要原則

第一原則,大部分的牙齦出血是牙齒局部因素造成的牙齦炎症。我們發現牙齦出血時,應該首選牙科就診。而不是盲目的去檢查自己的血液是不是有問題,或者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不治之症。

牙科治療

牙科治療牙齦出血,最簡單的一招,也是最有效的一招,就是洗牙。

洗牙是把牙齒表面的牙石、菌斑等致病因素去除。早期的牙齦炎症通過簡單的洗牙,去除病因,即可解決問題。

還有一些嚴重的炎症,牙石菌斑附著到牙齦下方的牙根表面。洗牙之後,還需要進一步的齦下刮治,把牙根表面的牙石菌斑徹底清除乾淨,才能控制炎症。有一些患者,通過洗牙,可以暫時的緩解牙齦出血狀況。但是,因為牙齦下方的牙根表面殘留了部分牙石菌斑,導致牙齦出血反覆「複發」。

日常維護

日常維護,避免牙齒表面形成菌斑、牙石,是保證牙齦持久健康的根本。

洗牙去除牙齒表面的牙石菌斑之後,剩下的就需要靠我們自覺的口腔衛生維護了。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習慣性的餐後使用牙線,這些比用多貴的牙膏、多好的漱口水都重要。

市面上各種口腔護理產品層出不窮,效果宣傳令人眼花繚亂。但是,最基本的還是刷牙與使用牙線。這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的。

全身性疾病診治

全身心疾病導致的牙齦出血,需要結合相應的系統性藥物治療。

許多導致牙齦出血的全身性疾病,可能在牙科就診時被發現。比如白血病、艾滋病等,會有特定的牙齦表現,許多人在牙科就診時被建議去血液病專科檢查。全身性的藥物治療,與牙齒局部潔治相結合,才能處理這類出血。

相對來說,牙齦出血確實是一個小問題。其相應的牙科治療也是比較簡單的,同時也可以排除是否有全身性疾病。所以,發現牙齦出血,與其自己瞎鼓搗,不如早去找專業醫生處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